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专委会动态 > 社会法制和民族宗教委员会 > 

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建议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4

    南山区政协 张晓星


    当今时代,高层次人才在推动科技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市政协把“推进人才政策落实”作为重要专题加以研究探讨,是顺应新形势下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出现新情况面临新问题的积极举措。此举必将为加强我市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寻求更加充分的人才资源产生积极意义。

    南山区作为深圳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高等教育基地,集聚了全市高比例的高科技企业和高等学府,拥有一批学历高、层次高并在全市各行业各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高层次人才。据统计,截止去年底,我区拥有研究生以上学历者17000人,占全市同等学力人数的2/3,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25家,占全市数量的一半。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接近两百人,两院院士24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万人。从数量上看,南山可谓人才济济,精英荟萃。但与实际需求相比,南山的高层次人才数量仍显不足,特别是一些特殊行业的尖端人才、高技能人才更为稀缺。近年,随着引进人才工作难度的普遍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比例有所下降,并出现一定数量的人才倒流,部分在深多年的高层次人士返回原籍或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从分析我区情况来看,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些新情况新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是地区优势弱化,吸引高层次人才缺乏核心竞争力。改革开放初的十年、二十几年,我市凭借高薪高酬及其他比较优势,人才吸引的数量和质量曾经一度位居全国前列。但是随着各地经济环境和就业环境的改善,一些城市和地区如上海、杭州等地对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非常重视,纷纷出台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优惠政策及积极举措,不断加大投入,引进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吸引高层次人才工作在地区与地区之间形成追赶之势。受此影响,我区近年引进人才的数量和结构层次与需求相比,不尽人意。去年,我区共引进人才2951人(调入1736人,接收毕业生1215人),其中研究生学历以上580人,占引进总人数的19.6%,中级职称162人,占调入人数的9%。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因用地紧缺、人才匮乏等因素外迁其他省、市、地区,部分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流出我区,前往异地发展。

    二是高层次人才管理机制不够顺畅,现有人才资源尚未发挥最大效能。受条块分割的影响,蛇口工业区、深圳大学等驻区大单位自行拥有人事调配和管理使用权,区人事部门无法有效掌握全区高层次人才的数量,无法及时有效地提供最佳的人才服务,更为主要的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发挥驻区单位固有的人才资源,更好地服务辖区内科技园区、校区和公共社区的“三区”建设。在政府、学校、企业三者之中,政府难以有效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此外,人才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方式也有值得探讨之处。目前,组织、人事、教育、科技、卫生等部门均设有专项资金,用于吸引奖励本行业本系统高层次人才投资创业。相关部门分头提出资金预算,分散管理使用。“撒胡椒面”式的资金使用方式,既影响有限资金最大效益的发挥,又容易造成同一人多头申请资金补助的现象,难以避免地造成财政投入的重复浪费。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各部门和用人单位对高层次专业人才界定不一、如何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职责不明,使有关优惠政策在实行过程中产生歧义,难以落到实处。

    三是配套政策滞后。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高层次专业人才作为“塔尖人才”和稀缺资源,不仅对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有所选择,对生活环境也往往有较高要求。一些城市和地区为此专门出台人才配套政策,全方位考虑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多元需求。在考虑引进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时,不仅为所需人员提供丰厚待遇,还努力为其解决生活后顾之忧,充分体现对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急渴和不惜代价,有关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但我市现行政策还相对滞后,对解决“五子”问题至今还没有形成相应的政策措施。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拘泥于某些条框限制。比如对家属就业,仍须通过常规考试招调,对子女入学问题,更多依靠个人关系或所谓领导关照得以解决。近年,数所新建大学陆续落户我区,来自北京等地的一批大学教师来深工作。由于他们当中不少人没有办理工作调动和户口迁移手续,无法享受户籍居民的政治待遇。据反映,大学城内四所高校里,仅有2名市政协委员,1名区人大代表,广大教师迫切要求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规定,满足他们参政议政的愿望。

    此外,以用人单位为单一的招调主体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才引进。部分用人单位考虑职工调入后支出成本高于临时聘用人员及其他因素,往往不愿主动解决职工户籍调入等问题。

    分析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中现存的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目前对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思想认识上的误区:一是功利思想,把引进人才当作引进人“财”,试图通过引进人才为本地区本单位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或现成的研发项目,有的单位引进人才时很积极,一旦没有产生如期的经济效益,就认为“人才无用”,冷落人才。二是本位思想,把引进人才多少当作部门业绩,少数用人单位把引进人才视为提升自身形象的标志,缺乏对人才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支持。三是短期思想,引进人才注重眼前需要,对长远发展的人才需求考虑较少。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引进与使用工作走向健康发展的轨道。

    不容否认,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已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人才引进与使用方面采取了许多积极措施,但总体看来,我市要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必须纠正思想观念上的偏差,加快制订强有力的人才倾斜政策,招募、储备一批高层次人才,确保深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支撑。具体说来:

    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招揽人才、使用人才过程中确实需要克服短视行为和功利心态。有关部门要从长计议,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的人才引进规划。同时通过大力宣传,号召用人单位克服本位思想,对人才引进和培养,既考虑自身利益得失,更要胸怀社会责任感。要认识到人才的社会属性,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积极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调动及其他生活问题。

    其次,建立全市统一的人才信息库。有关部门主动牵头,联合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人才信息共享资源库。建立各类人才档案库,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跟踪、寻访、评比,及时掌握全市人才结构、层次及发挥作用情况,避免重复引进人才和人才流失。

    第三,加紧出台有关加强高层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及其配套文件,对高层次人才的认定及生活待遇、政治地位作出相应规定。效仿上海等地做法,实行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返还,切实体现尊重人才。适当改革现行“逢进必考”的做法。考试是目前选拔人才的通用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政治素质强、业务水平高的人员只因无法通过书面考试或者超龄等因素,长期被拒之门外,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此应予以关注并解决。鉴于我市海外博士后、外籍专家人数逐年增加,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使其与国内博士后、专家享有同等待遇,由此推进深圳人才引进的国际化程度。

    第四,设立各种奖励、基金制度。建立政策奖学金制度,对本市大力发展支柱产业建立政府资学金,鼓励本市学生报考对口专业,促其学成返还,同时鼓励在职人员进修深造,并给予学历学费的补助。成立出席国际会议资助基金会,重点资助国有企业和科研、教学及医疗卫生单位业务骨干出席有关国际会议,加强与国外联系,提高学术水平和学术视野。(发言者为南山区政协副主席)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