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四辑 > 

从战场走到市场的吴南生

来源:相南翔发布时间:2013-04-24

    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笔者在广州采访了原广东省委书记、省政协主席吴南生。


    听闻笔者从南昌调入深圳,吴老来了兴致。他告诉笔者,他是南昌解放后的第一任副市长,因市长到位较迟,加上当时仅有的几名市领导里,他是唯一有城市工作经验的,所以,那段时间实际上是他在主持南昌政府工作。

    说起来,这个1936年参加工作、1937年入党、祖籍汕头的革命老人,从延安一路战斗到东北,大军南下之前,在中共吉林市委工作。1949年初,铁流滚滚,烽火弥天,他随南下军队且战且行,一直打到南京。

    吴南生当时叫陈南生,战友们在南京街头听新华社广播。播音员播报5月24日解放南昌,陈南生任南昌市副市长。而他本人还以为是同名同姓的另一个人呢。战友拍着他的肩膀道:"哪里还有第二个陈南生,就是老兄你呀!"

    车到南昌,他这个市长就走马上任了,这时距共和国成立还有4个月呢!当时的市政府,他记不清是庙堂还是大户人家的院落,总之是青砖平房,分一进、二进、三进。屋里除了必用的桌椅煤油灯,别无长物。

    才27岁的吴南生有些发怵,不知这穷庙和尚怎么做堂开张。他对第一任江西省委书记的陈正人说,他不会当市长。陈正人给他打气,说你从城市出来,熟悉城市工作,大胆干吧。

    国民党溃败后的南昌市,满地断垣残瓦、垃圾污溷,吴南生出奇招:"自家打扫门前雪",动员群众,分片包干,比赛检查。这一招果然奏效,不几日,南昌市就面貌一新。随后,推土整建公园、在赣江上搭浮桥、拓展街巷``````,吴南生见南昌不缺米,缺的是钱及日用品,便让码头边的空驳子一艘艘满载江西大米,顺江而下到上海去"调剂余缺"。一个挎着枪的年轻市长,就这样忙里忙外、像模像样地干起来了。

    当时南昌集结了上千名东北干部,大军压阵,意在继续挥师南下,径取粤、桂两省。这时的吴南生面临选择,要么调任赣南区党委任职,要么继续南下,自己的家乡汕头还没有解放呢,吴南生不愿客居为官。

    当年9月,在南昌市副市长位子上仅干了半年的吴南生,办好交接手继续戎装前行。10月1日,到达广东梅县,傍晚听广播得知共和国成立。16日,广州解放,国民党军胡琏兵团从汕头逃往台湾。23日,解放军兵临城下,一位年轻的军代表令国民党汕头市长听命:"中国人民解放军明日进军汕头!"

    这位器宇轩昂的军代表就是吴南生。10月24日,汕头解放。此时,距他着手筹建深圳特区刚好30周年。

    “经济特区”的由来

    "经济特区"一词,早为世人熟悉。但知道它的由来的人一定不多。那是1978年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过不久,"两个凡是"的阴影还在人们心头作崇。已任广东省委书记的吴南生陪同另一位省委负责同志到汕头来传达全会精神。

    尽管国贫民困,身为省委领导干部的他并非不知,但是,家乡父老的寒酸,仍令他震惊。

    搞了几十年革命,难道是为了让他们过这种日子?!

    吴南生迫不及待地找到当时的省委主要领导习仲勋,建议广东先行一步,划出一个地方,设置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吸引外商来投资办企业。这个现在看来实属平常的思路,在当时无异冒天下之大不韪。

    所幸,当时的广东省委领导意见比较一致,认为只要中央授权,实行对外开放,广东完全可以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家提出,不仅在侨乡汕头,在深圳、珠海也可进行试验。

    这年4月5日至28日,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汇报了这个想法,并获中央肯定,叶帅等十分支持。小平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7月,党中央及国务院在此转广东的报告中,正式同意试?quot;出口特区"。

    起始,为"名不正则言不顺"伤脑筋,叫"出口加工区"吧,和台湾的新竹一样了,那就糟了;叫"自由贸易区",又像资本主义的标签贴在了脸上;叫"工业贸易区",似乎格局又太局限了``````几个称谓拨过来拨过去,终是不得要领。小平同志让定特区之名,大家都很高兴,但是叫什么特区呢,又颇费踌躇了。

    这时北京传来了反对的声音:他们不懂!陕甘宁是政治特区,不是经济特区。

    这个声音,顿时给急于筹建特区的吴南生以启发,经济特区,这个名好!

    吴南生代表广东省委,于1979年12月16日在京西宾馆向党中央和国务院汇报的《关于广东建立经济特区的几个问题》中,第一次使用?quot;经济特区"之名,而且在"谈谈特区规划的一些情况"里,用几百字阐发使用这一称谓的必要:"中央批转广东省委的报告是说要办'出口特区',我们同各方的同志和朋友交换了意见,都觉得改称为'经济特区'较好。特区固然要以办工厂为主,但也要搞楼宇住宅和其它经济事业。比如在深圳特区,拟规划工业区、科学技术研究区、住宅区、以及商业、行政和文化区``````"

    中央同意了广东的报告,并强调"广东应首先集中力量把深圳特区建设好"。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向全世界宣布: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从此,"8,26"定为深圳、珠海和汕头三个特区共同的生日。吴南生出任深圳特区首任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

    最令人欣喜的是,《条例》一经公布,经济特区一创办,此前最令深圳头疼的大量逃港现象,突然消失了。



    春冰虎尾梦回时

    "秋水马蹄天放客,春冰虎尾梦回时。"这是清代思想家、改革家魏源的诗句。某年过年,吴南生书写装裱,反复吟味,深意浮焉。

    70年代末、80年代初,吴南生是广东省委里办特区的"急先锋",他主持操作了特区筹办的全过程。虽说在深圳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从深圳回到广东省委工作的较长时间内,他仍然分管特区工作。

    特区成立与发展中的风风雨雨,尤其是80年代初的一场风暴,差点要了他的命。

    蛇口开发之初,有位抗战时期在这里打过游击的老战士就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地说: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得来的土地,给他们一下卖掉了。当时有批内地老干部到深圳参观之后,纷纷议论: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飘扬之外,遍地都是资本主义,千百万人抛头颅、洒热血打下来的江山已经被他们"断送"。

    这些人或许不知:所谓"卖地"搞市场经济者,也正是一些曾经血战沙场、为共和国解放立下功勋的老战士!正是他们在邓小平、叶剑英等革命前辈的带领下,千方百计也要搞出一个富裕的社会主义样板来。

    这时候,一些媒体也开始对经济特区大加指责,把它与旧时的租界相提并论。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吴南生感觉到了不堪承受的方方面面的压力,在写下《特区工作总结报告》第9稿之后,终于患急性心包炎倒下。

    春冰不可踏,虎尾不可摸。梦中境界,也是如临深渊、战战兢兢。

    病愈,吴南生书《陆游》一联以自勉:"进不求名,退不避祸,惟民是保。"这是书生性情,夫子自道,更是革命者本色。

    所幸,邓小平同志1984年元月首次南下视察,欣然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quot;回北京以后,这位伟人还指出:"我们建立特区,实行开放,有个指导思想,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从此,对特区的否定声浪,才渐次平息。

    采访中得知,吴南生不仅研磨书法,有一方名声,钓鱼台国宾馆收藏了他一幅《录明代曾朝节'游钓鱼台'诗》。他还写小说,早在30年代,他尚是翩翩一小年,就有小说以"吴楚人"、"左慈"等笔名在汕头、上海和香港的报刊发表。他50年代即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58年出版的一本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松柏长青》,前前后后印了10几次。堪称多才多艺的他,也研迷棋道,早在职1957年,中国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象棋谱》第一辑,就是他与著名象棋大师杨官 等合编的,他撰写了其中象棋的八种开局方法等篇章。

    身体尚健的他,如今该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为文、下棋,前不久,杨官 还来找过他呢。

    不过,从他"下棋讲究先走一步,做事情也是先走一步主动"的话语里,仍感纹秤对弈之外,他心中袅袅升腾的是解衣磅礴的浩然之气。

    是真君子,乃真本色。(作者系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文学创作所所长)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