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一辑 > 

邓小平题词:深圳特区建设的巨大动力

来源:陈荣光发布时间:2013-04-24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十多年前,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给深圳经济特区的这一题词,一直成为激励特区建设者们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巨大动力。回忆小平同志这次视察深圳特区和题词之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1984年1月24日,阳光璀璨,春暖花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顾问委员主任邓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震、杨尚昆、以及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刘田夫、梁灵光等的陪同下,迈着矫健的脚步,满面春风地来到深圳经济特区视察。是日下午三时许,在深圳市迎宾馆柏园会议室,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听取中共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汇报。小平同志手里拿着一张印好的名单,由中共深圳市委书记、市长梁湘逐一介绍市委常委成员和副市长。邓小平同志说:“试办经济特区是中央的决定,我的主张。究竟办得成功不成功,我要来看一看。”梁湘激动地说:“深圳特区是在小平同志倡议下,中央作出决定举办的,大家都盼望您亲自来看一看特区建设得怎么样,今天总算盼到了;您的到来,我们很受鼓舞,感到是巨大的支持。”杨尚昆同志说:“小平同志这次来主要是休息,是利用到广东休息的机会到深圳特区来看一看,特区的事情由国务院紫阳同志、谷牧同志亲自管。你们扼要地说说主要的情况,然后我们出去走一走,看一看。”

    梁湘站在深圳经济特区规划示意图前面,代表市委、市政府将深圳特区的地理位置、土地面积、所辖范围、自然环境和人口等作了简明的介绍,然后汇报了四年来特区基本建设工程和引进外资等情况。梁湘谈到创办特区几年来工农业产值、财政收入增长很快。特区的工业总产值,1980年为5100万元,1981年为2.03亿元,1982年为3.60亿元,1983年7.20亿元时,小平同志很高兴,插话:“那就是一年翻了一番罗?”梁湘答道:“是翻了一番,比办特区前的1978年增长10倍多。财政收入去年3亿多,也比四年前增长了10倍。”小平同志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梁湘汇报了特区建设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小平同志询问了有关情况说:“你谈的这些,我都装进脑子里了”。他的幽默话语,顿使会场气氛活跃、亲切。杨尚昆同志也插话:“小平同志很关心特区,有关问题等回到北京后吹个风吧。”汇报在一片活跃、轻松的气氛中结束。

    下午4时40分,邓小平等同志来到国际商业大厦,被街上的群众意外地发现了。人们都喜出望外,自发地站在马路两旁,秩序井然地鼓掌欢迎,心头的欣慰就像一股春天的暖流。八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穿着青灰色的上衣,草绿的军裤,黑布便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负责人梁湘、周鼎等同志陪同下,步履稳健轻快,精神矍铄,神采奕奕向围观的群众挥手致意,然后,举步登上国际商业大厦。

    矗立在罗湖地区中心的国商大厦,是两幢雄伟的高层建筑物,它直插蓝天,雄视深圳,周围一大片造型别致新颖的高楼大厦,众星拱月般的与它组成一幢协调而壮观的大鹏腾飞图。

    小平同志和王震、杨尚昆等同志登上20层高的大厦天台,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尽收眼底。这里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有60多幢18层以上的主楼群。小平同志询问了罗湖城区的规模、设计、施工和质量等情况。梁湘告诉他,罗湖城区计划兴建100多幢高楼,是目前全国高楼群最集中的地方。梁湘指着前面200米远正兴建的一幢高楼说:“这是国际贸易中心大厦,要建成53层,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物。若干年后的罗湖城区将是特区的商业金融中心。”极目远眺,327.5平方公里的深圳经济特区,宛似出浴的美人,亭亭玉立于浩瀚的南海之滨。往西北面望去高大的标准厂房,鳞次栉比,沿着笔架山脉逶迤远去,好一个崛起的工业城;朝东北面看,西班牙式别具一格的高级住宅群,一丛丛一片片恰如星罗棋布。从东向西、自南朝北并排流逝着各种汽车的马路,好像人体上四通八达的大动脉……

    这就是五年前还在沉睡的深圳镇?邓小平同志用惊喜而兴奋的目光望着深圳特区的干部。在那慈祥的目光中,饱含着多少称许,多少褒奖,多少关怀,多少支持,多少勉励啊!

    在天台上,小平同志和王震、杨尚昆等同志停留达20分钟。这时接近黄昏、渐渐变得灰暗的天空,留下一片橙黄色的晚霞,北风吹得越来越清劲。一些同志身上的呢子大衣被晚风掀起了衣襟,没穿大衣的人都感到寒意袭人,小平同志没穿大衣,也没戴帽子。陪同人员两次要给他披上大衣,他都挥手推辞了。当他和王震、杨尚昆等同志走出大厦时,街上聚集等候的群众比刚才更多了,人们都在鼓掌致意,直到中央领导同志上车离开才散去。

    邓小平同志十分关心特区的工业发展。1月25日上午9时,小平同志以及王震、杨尚昆同志来到上步工业区由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服务公司兴办的电子厂视察。当他们走进整洁、防尘、恒温的车间时,作业台上摆着的电子计算机的荧屏上显示出:“振兴中华,勤奋工作,向四化进军”的字幕,表示全车间工人和技术人员欢迎中央首长的到来。小平同志等坐在椅子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人和电子计算机下象棋的表演,仔细地听取了企业发展情况的汇报:这家企业通过引进国外的整机硬件进行消化解剖,吸收了人家的先进技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软件开发,发展智力密集型产品,编制软件,既能为国内各行各业提供技术服务,又能出口软件,打开国际市场。一张文字处理系统的磁盘售价10万港元,有的软件可达24万港元。小平同志听了这些汇报十分高兴地说:“有一位美籍华裔学者告诉我,美国搞电脑软件编制的都是一批娃娃、学生。他建议我们要重视培训青少年。全中国有那么多娃娃、学生,搞软件是完全有这个条件的”。

    上午10时30分,邓小平同志一行来到深圳特区创办后最早富起来的第一个万元村—深圳渔民村视察。早已在村口迎候的附城镇党委书记汤锦森和渔民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森看见盼望已久的邓小平终于到来了,高兴得热泪盈眶,立即迎上前去。渔民村村主任邓志标,既高兴又拘谨,未敢跨步上前。梁湘和汤锦森推着邓志标向邓小平同志介绍:“他是渔民村的村主任邓志标,跟您一样姓邓。”

    “噢,咱们是一家人罗!”邓小平风趣地答道,周围人都欢笑起来。

    吴柏森紧紧握着小平同志的手,激动得把要说的话都忘记了。梁湘在旁提醒他说:“你请中央领导同志到家里坐下来慢慢谈吧。”吴柏森连声说:“好!好!”将贵宾领进自己别墅式的房屋里参观。这幢两层楼房面积有180平方米,两间客厅宽敞舒适,六间卧房也挺大的,还有厨房、饭厅和洗手间。一层二层的客厅里均放着一台彩电、收录机和音响组合,以及新颖的组合柜。墙壁上挂着水彩山水画。大概是春节将到,一束滴翠挺拔的富贵竹,两盆枝头缀满黄灿灿果实的金橘,增添了一派喜庆洋洋的景象。邓小平同志参观了这些家居陈设后问吴柏森:

    “你现在什么都有了吧?”

    “都有了。我们渔民能过着今天这样的幸福的生活,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渔民们都说:‘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邓小平’,大家衷心感谢邓伯伯的好政策。”吴柏森激动地回答。

    “应该感谢党中央嘛!”邓小平立即纠正说。接着又询问了吴柏森家里有几口人,每月收入多少,钱怎样华销等等。

    吴柏森汇报说:“我们利用跟香港新界一河之隔的地理优势,依靠党的改革开放和创办经济特区的政策,大力发展养鱼业、商业、运输业和来料加工业。1981年全村户户收入超过万元。1982年全村几十户全部住进由集体统一新建的两层高的小洋房。1983年人均收入2800多元,每个劳动力年收入5970元,平均每月收入439元……”这时,一位随行人员插嘴:“比您老人家的工资还高哩!”梁湘也很的感慨地说:“全国农村都达到渔民村这样的水平,恐怕要50年吧。”

    “我们国家大,人口多,要达到这样的水平,至少到本世界后,还要奋斗50年时间”。邓小平说。

    吴柏森还将嘉宾领到一口池塘边,指着一排水上茅棚说:“这是六十年代以前群众住过的房子,现在用来养鸭子了”。小平同志注视着茅棚点了点头。

    从渔民村参观完毕,出来已是时近晌午,一排排新颖别致的村庄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在村口告别时,吴柏森又一次紧紧握住邓小平同志的手再三感谢党的富民政策。

    1月26日上午,邓小平一行去蛇口工业区视察。车子经过深圳湾畔的时候,梁湘用手指指窗外左前方向邓小平同志介绍:“深圳大学的第一期工程计划于今年8月竣工交付使用,9月间深圳大学就要搬到这里的新校址来教学啦!”

    小平同志随着梁湘的手势一看,眼前的却是一片荒滩野岭,野草萋萋,便问道:

    “深圳大学今年能搬到这儿来开学?”

    “是的,今年秋天新学年,深大的师生们就要到这里上课了”。梁湘用肯定的语气认真地回答。

    小平同志嘴角粲然绽开了,怡然地点点头。

    上午9时30分,小平同志一行来到濒临伶仃洋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办公大楼。工业区主要负责人袁庚将中央领导同志领到七楼会议室。这儿头枕大南山,面对珠江口,视野宽广,俯瞰蛇口。小平同志看过工业区全景的模型后,走近窗前,指指蛇口港码头问袁庚:“码头是何时建好的?可停泊多大吨位的船?”袁庚回答说:“工业区开发第一项工程就是兴建码头,花了一年的时间建成了这个600多米长的码头,已经使用了4年,可停泊5000吨的货轮,与香港通班船也有两年多了。”小平高兴地说:“你们搞了个港口,很好。”

    在蛇口工业区,小平同志一行还视察了合资经营的华益铝材厂。尔后,袁庚又邀请中央三位领导同志到“海上世界”—一艘豪华旅游船“明华轮”改装而成的海上宾馆。小平同志一行兴致勃勃地登上9层高的轮船,观看了船上的旅游设施,并休息了一会儿,离开游轮时,应主人的请求,小平同志在船上餐厅挥笔写了“海是世界”四个遒劲隽秀的大字。至此,春潮似的掌声在迷人的深圳湾回荡。

    1月26日中午,邓小平同志一行视察深圳特区之后,从蛇口坐炮艇横渡珠江口,到达西岸的珠海市。当晚,广东省委副秘书长关相生,从珠海给梁湘挂来电话:“小平同志今天下午给珠海特区题了词‘珠海特区好’。”这个令人振奋的十分重要的信息,使梁湘萌发一个想法。梁湘连夜找到了这几天邓小平在深圳视察期间负责生活工作的市委接待处处长张荣,说:“市委现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明早你赶到广州去请小平同志为深圳特区补写个题词。”梁湘还将他与吴南生、邹尔康等人商量过拟写的一些内容告诉了张荣。张荣感到这个任务既是十分光荣,又像千斤重担,能否完成任务,心中没有把握。

    翌晨,张荣驱车赶到广州东山小岛宾馆。宾馆警卫森严,外来人员一律不能越过雷池半步。怎么办?张荣凭着在深圳从事接待工作人员时认识了中央警卫处长孙荣,通过孙的引带进入小平同志下榻的小岛宾馆1号楼。在走廊上恰巧碰到在深圳接待时相识的小平同志的王秘书。王秘书听到张荣转达深圳市委的请求后,一口答应从旁帮忙。他们谈话之间,王震、杨尚昆同志从外面回到宾馆。张荣又将自己的使命向两位中央领导同志报告了,请求他们相助。王、杨两位均表示“好办”,叫张荣等候好消息。

    过了一天,从王秘书口里传来一个令人担心的消息,说昨晚小平同志一行在白天鹅宾馆吃饭时,王震向小平同志汇报了深圳市委专门派人赶来广州请求给深圳特区补写题词之事,并说:“您给珠海特区题了,也应该给他们题题。”小平同志只是仔细地听,没点头也没吭声。张荣听到这个消息,心情不由沉重起来,没有题词带回深圳去怎好向市委、向深圳人民交待呀!他呆在小岛宾馆里不走,琢磨着如何才能完成这个重要的任务。

    又过去一宵。清晨,在湖边的林荫路上散步时,遇见了小平同志的夫人卓琳同志以及王秘书长。卓琳劝慰张荣:“你回家过年吧,请小平同志写了就给你们寄去。”张荣对于卓琳的真诚帮助虽然甚是感激,但心想中央领导同志到北京后,事情一多,工作一忙,题词的事可能落空,于是焦急地说:“市委交带我们来请小平题词,我若两手空空地回去,怎能向市委交待啊?!”

    张荣还是坚持在小岛等候。

    中国人民传统的节日——春节除夕早上,张荣又找到邓楠。邓楠很热心,对张荣说:“我爸起得早,散步去了。你马上去准备纸张笔墨啦。”

    一会儿,小平同志迈着矫健的脚步回到1号楼来。邓楠对老人家说:“爸爸,你赶快给深圳题词吧,不然,老张就不能回家去过年了。”

    “一定在题吗?”小平同志坐在沙发粲然地笑道。

    “是呀,我们市委在等候着您老人家题词,全深圳特区的人民在等待着您老人家题词啊!”

    “写什么呀?“小平同志笑着问张荣。

    张荣便将行前梁湘、吴南生、邹尔康等人的参考意见和盘托出。张荣心想,只要是小平同志的题词,写什么都是好的,我都可以拿回深圳向市委交差了。

    小平同志不声不响地站起来,走到早已摆好笔墨纸张的桌子跟前,握着毛笔,蘸上浓墨,在雪白的宣纸上胸有成竹地写下:“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字字珠矶,掷地金声,内容完全超出了人们所思考的范围。

    张荣连声多谢,忙把墨渍未干的题词拿回自己的房间来,关起大门,拿着一叠报纸作扇子在扇干墨渍,生怕被人看到了秘密。纸上的墨渍吹干后,张荣满心高兴地连忙乘车,风驰电掣般赶回深圳。

    回到深圳已是华灯初上,人们早已吃过团圆饭在守岁。贺年的鞭炮声不绝于耳。张荣捧着邓小平同志的题词走进市委大院,碰到市委副书记周鼎。周鼎看过小平同志的题词后,欢喜得一直笑着,吩咐张荣马上送给梁湘处理。到达梁湘家,才知道梁湘早已出门去慰问除夕坚守生产岗位的职工去了。张荣找到了邹尔康,托邹把题词转给梁湘,他才感到肚子很饿,打道回府了。

    大年初一的上午,张荣在市迎宾馆6号楼门口遇到梁湘,便把他昨晚已将小平同志的题词交给了邹尔康的情况向梁湘作了汇报,并建议速将邓小平同志的题词在报刊上发表。梁湘笑着对张荣说:“你这个人呀,不看看报纸,今天的《深圳特区报》已刊登出来了。你和任务完成得很好,你辛苦了,谢谢你!”这时,张荣心里就像吃了蜜糖似的,甜滋滋的,几天来的劳累、压力烟消云散了。


    作者简介


    陈荣光,广东番禺人,1933年8月生。深圳特区初创时担任市委书记、市长梁湘的秘书,后任职于市委办公厅、市文化局、市人大等部门。曾任深圳市文化局长、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