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委员议事厅热议改善医患关系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4-07-24

“生病了第一件事是什么?找熟人!”


“医生是人,不是神,也不是钢铁侠,我们不希望被神化,只希望被正常看待!”


……


20日,在第六场“委员议事厅”上,8名市政协委员围绕医患关系展开激辩。


焦点1医患关系紧张原因何在


参加本次议事的委员,有来自医疗卫生界、代表医生立场的,也有来自其他界别,代表患者立场的。从一开始进入议事,代表医患双方的委员就频频交锋,火药味十足。尤其是在剖析医患关系问题的原因时,更是针锋相对。


患者:看病还得先找熟人


医生:没时间上厕所连水都不敢喝


陆卫平委员首先说出了普通患者的心声:“老百姓的希望其实很简单,第一,有医院给我看病;第二,到医院能看病;第三,医生能把我的病看好。但是往往背后有很多小环节和小问题影响患者的心情,患者对这些环节和问题看在眼里、记在脑里、恨在心里。”陆卫平这番话引起了现场一大片掌声。陆卫平还引述了网上流传的“医疗服务十宗罪”——问诊不仔细,上来就化验;同病不同价,相差十几倍……“我们也不讲网上的,我们讲一下感受,讲事实。我们生病后第一个想到什么?我想很多人第一个想的,不是去哪个医院,而是有哪个熟人——有熟人不用排队,有熟人什么都好办!”


但李剑松委员则反驳陆卫平:“我不同意,这样说就是把医患矛盾的责任推在医生身上。在中国,做病人不满意,但是当医生更不满意!”李剑松说,“哪位医生不想专心致志地钻研自己的业务,成为名医,受人尊重呢?哪位医生愿意每天上班都要想我今天要摊多少成本?负担医院的房租、水电、设备的折旧费、员工运营的成本不是医生想做的事情。”李剑松表示,政府投入不足让医院院长要学会经营,并把经济指标打包给每个科室、分给每个医生,最终让医生成为百姓眼中的赚钱工具。“医生本来是很高尚的职业,我们怀着让病人康复的自豪的情怀,但是现在沦落到要为医院经营买单,我们很受伤。”李剑松还指出,由于医院编制严重不足,导致医生每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把时间平均分到每个患者的身上,也就只有5-6分钟,患者意见大,医生心理压力也大。此外,由于还没形成较为完善的预约制度,很多病人挤在高峰期里排队看病,病人急,医生也急:“很多医生都不敢喝水,因为没时间上厕所!”


针对陆卫平的“找熟人论”,李剑松也有话说:“你的小孩上幼儿园要不要找熟人?上小学是不是要托人情?所以说找熟人并不是我们医疗界特有的,而是社会现象在医疗界的折射!”


深圳“三甲”医院仅为北上广的1/5


从陆卫平和李剑松的争论中,折射出导致医患矛盾的几个深层次问题,委员们也一一剖析。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医疗卫生改革颠覆了卫生事业的公益性。鼓励医院创收的趋利行为导致了看病难、贵,甚至出现了‘救护车一响,一条猪白养’的顺口溜。”常巨平委员分析了李剑松所说的医院经营创收的根源,认为医院创收也是体制造成的。


余卫业、张明正委员对此进行补充——政府在医疗卫生上投入严重不足,财政投入只占医院费用的17%,因此医院经营压力大,缺乏公益性。而从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看,深圳每千人床位数2.75张,低于北京7.35张,上海7.44张,广州4.47张;每千人医生数2.47人,低于北京5.24人,上海3.75人,广州2.64人。作为特大一线城市,北上广深城市人口均超过1500万,而深圳“三甲”医院的数量仅为北上广的1/5;深圳共有医学国家重点专科14个,而北京是130个,上海100个,广州65个。


“从这些数字来看,我市医疗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同深圳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的定位不相匹配。这些因素也就直接导致了就医紧张——大医院病患扎堆,医生工作量大在全国排在前列。医生日均诊断病人近百,手术做到凌晨。这样的情况下医生怎么能安心治病?患者又怎能更放心更方便地看病?”张明正说。


互不信任致医患关系紧张


陆卫平委员认为,医德医风、医生操守问题是医患关系不断恶化的“元凶”。“有病不是第一时间送去医院,而是要找关系,为什么呢?一是因为没有关系进不去或者进去要排长队、甚至受刁难、医生爱理不理的;二是医护人员信不过,不可靠,有熟人心里才踏实。这就是医德医风不好、医患关系紧张的最直接体现。”


作为医生,对患者的不信任则表现在备受诟病的动不动让患者做检查上。“要求患者做检查,进行病因的排除也是医生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这样才能在发生医疗纠纷时,让医生有证据来证明自己当初的判断,减少医疗纠纷。”李剑松说。


作为律师界的代表,樊成玮委员认为,当前医患双方对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有着错误的认识:“医患双方是同生共存、互相依存的社会关系,而现在都把对方设定为对立关系。医患双方也是互享权利、互负义务的平等主体的法律关系,而现在都没有把握好一方行医的天职责任,另一方就医的规范常识。总以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来划分,并都把自己当成当然的受害者。”


沟通不足加大矛盾


除了体制机制上的“硬”原因,委员们还指出,在医患相处中,有不少“软”因素也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孕妇生小孩,剖腹产做手术,要做艾滋病检查项目。百姓对此不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检查?实际上这是为了保护小孩。”余卫业委员认为,医患之间沟通不足往往造成患者认为医院过度检查,而医生则认为患者不讲理。另一方面,余卫业也认为,医生操作不规范,也容易引起患者不满:“做完心电图,吸盘应该一个个摘,但是一些医生一把全扯下来,病人肯定有看法了!”


患者期待与现有医疗条件不相符也是医患矛盾日益紧张的一个原因。“有一个病人走了深圳好多医院没有治好病,到了港大深圳医院,医生和这个病人谈了40分钟,结果病人很满意地走了。”张明正举的一个例子,引起现场观众的极大共鸣。这也是患者所期待的理想医患关系。但正如李剑松所说,一个医生一天要看七八十个病人时,不可能给病人40分钟时间的。“医生是人,不是神,不是钢铁侠。我们不希望被神化,只是希望被正常看待!”李剑松自嘲地说。


“一个医院里的先进科室,早上8点半时,护士长在打一个暧昧的电话,科主任在沙发上呼呼大睡,几个医生正在吃早餐——这种上班时间不工作的状态让人看了恼火,但实际上,这个科室的医护人员已经历了整整一夜的抢救工作,正在给儿子打电话、正在补眠和吃饭。”常巨平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当前很多人对医生的工作还不够了解,因此会形成种种误解,也就容易让医患之间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



焦点2改善医患关系从何做起


面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委员们不仅分析原因,也给出了不少改善医患关系的建议。


尽快落实每个区配套的“三甲”医院


“我认为要改善医患关系,首先要政府加大投入。”针对医疗投入不足、医疗资源不足的现状,余卫业表示,现在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的规划确实是不错,每个区都配套了一个“三甲”医院,但是要尽快落实,“比如深圳规划建设一个肿瘤医院,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至今没有开建,我呼吁有关部门尽快落实用地等,加快已规划医疗资源的建设步伐。”余卫业还建议引进优质资源,如引进国内外的一些名校、高校到深圳办医,提高深圳市的医疗水平。


引入民间监督机构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活动中,来自市公立医院管理中心的一名负责人与大家分享的一段经历让人深思:他的德国导师在进病人房间前一定会敲门,得到允许才进入;拿听诊器给病人听诊时会先把冰凉的听诊器放在自己的胸口捂热……


侯保平委员认为,医生的苦和累不能成为医生不善待病人的原因,医生要给病人多一些人文关怀,努力成为病人的精神支柱:“医者面对心情紧张、焦虑不安的患者时,首先应以良好的态度去安慰和抚慰患者。美国医生特鲁多墓碑上写着一句名言:‘医生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也就是说医学的最大价值更在于安慰和帮助病人。”


一直以提高医德医风、医生操守为主要“火力点”的陆卫平建议,首先要对医院加强管理,出台严厉措施打击医德医风败坏问题,对于医德医风有问题的医生要严惩、清出医疗卫生队伍。同时对医术高、医德高的医生要大力褒扬。


陆卫平和侯保平还建议,要成立对医院的监督机构,并且监督机构的成员必须是非医生、非政府人员的普通老百姓,这样才有可信度。每家医院必须接受监督机构的检查,从而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医德医风,改善医患关系。


作为法律界人士,樊成玮提出,要建立中立并具有公信力的医疗责任权威鉴定机制,并严格依法公正地处理医患纠纷。


医患双方应学会释放焦虑互相包容


    心理专家胡赤怡委员通过一个医患争吵短片,从社会各界学会释放各自心中的焦虑着手,建议医患双方更加平和地面对生活压力和医疗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达到理解和包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谐医患关系,不仅需要好医生,也需要好病人。”胡赤怡说。




    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现场支招


    先预约 再就诊


    深圳特区报讯(记者 周元春)活动现场,一名观众提出市民的心声:“生病时,我们怎样才能够顺利地把病看好?”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现场支招,给出四点建议。


    该负责人表示, 2013年深圳门诊8900万人次,也就是说,每个市民平均一年要去看6次医生。那么,如何更便利地就诊?


    首先,充分利用身边的一些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深圳市各级医院开办了600多家社康中心,共有7700多名医护从业人员,药品和设备配备可以满足常见病、多发病诊疗的需要。如果病不是很重、不是很急,那么先到社康看一看,社康解决不了再转诊到上级医院。另外,对一些治疗周期很长的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等,建议在上级医院诊断明确后转诊到社康医院持续治疗。


    第二,建议市民养成先预约挂号,再到医院进行看病的习惯。深圳市建立了全市统一的挂号平台,包括所有的公立医院,都依托这个平台来放号,每天放出的号占每天服务量的47%。如果能够成功预约,按照预约时间到医院就诊一般在15到30分钟内可以看到病。但是直至目前,这个措施利用率还不是很充分。全市公立医院的门诊只有12%通过预约挂号完成看诊。而一些热门医院像北大深圳医院只有36%,眼科医院只有27%。所以市民还是应该利用这个先进的技术进行预约,错开就诊的繁忙时段,减少等候排队的时间。


    第三,深圳的机动车保有量是很大的,除非有特别的需要,不建议大家开车去医院。改为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减少等候车位的时间。


    第四,一些病人不太清楚自己是什么病、应该看哪个科,到医院应该走哪个程序。这样的病人到医院后,建议首先问一下导医,他们会提供一个意见。另外,有些病看完以后医生会预约复诊,看完病后可到服务台现场预约,或者到一些终端机进行预约。


    数字说话


    (深圳市2013年数据)


    全市医院完成诊疗量 8900万人次


    全市医院住院人数 105万人


    非营利性医院总门诊量 7587万人次


    非营利性医院住院人数 91万人


    全市卫生机构总床位数 29261张


    每千人拥有医生数 2.47


    每千人拥有护士数 2.64


    每千人拥有医技人员 0.40


    每千人拥有床位数 2.75

编辑:李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