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社区服务谁做主?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4-08-20

我市400多家社区服务中心运营中存在哪些不足,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社区服务中心社工高流失率的原因何在,如何解决?17日,第七期“委员议事厅”热议“建设新型社区服务中心”,市政协委员、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听众等围绕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本次活动还邀请了3名海归人士分享外国社区建设的理念和做法,现场一名外国观众也加入讨论,为本次议事加入了更多国际化元素。承办方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在活动前做了大量调查,为委员议事提供了更多的来自市民的声音,进一步增强了议事的针对性。


焦点1


社区服务谁说了算?


现状:不少市民不知社区服务中心为何物


“您知道‘社区服务中心’吗?”当致公党深圳市委会在“委员议事厅”开议前到市民中开展调研时,不少市民给出了“不知道”、“是什么呀”、“没参加过相关活动”等答案。


而在活动现场,主持人宗偲与现场观众互动时,举牌表示知道社区服务中心的观众占了多数,但是在统计参加过社区服务中心活动的观众时,举牌的观众就只剩下一小半。


《深圳市社区服务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深圳将在每一个社区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总数达到近700个。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总共建有448家社区服务中心。


据悉,每一家社区服务中心由财政每年投入50万元,通过购买服务交由社会组织来运营。根据相关制度安排,每个社区服务中心必须从31个服务大项目录中挑选出12个服务大项共计30个服务细项。活动现场展示了深圳市一个社区一周的服务清单,包括四点半课堂、妇女儿童之家、健身房、社区舞蹈K歌房等。


主持人用这个服务清单和现场观众互动:“如果这样的一个服务送到您家门口,这是您需要的吗?满分100分,您打多少分?”现场4名观众分别打分,给出60分至80分不等的分数。观众们指出,社区服务内容多针对老人、妇女儿童,缺少年轻人交友、运动平台,缺乏5岁以下幼儿可以参与的活动等等。


委员:服务不应一刀切,“想吃什么我做主”


社区服务中心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力推而市民不知道、不够满意的“尴尬”?除了运营时间短、宣传不够外,委员们认为,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与市民的需求不对称是重要的原因。


“当前的社区服务中心服务项目缺乏针对性、特色性和差异性,存在一刀切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社区的服务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多提供有针对性、差异性、特色性项目。服务项目一定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到实惠,因此项目的设计必须接地气,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市政协委员张洪表示社区服务应该“变政府喂饭为我想吃什么我做主,我的服务我做主”。


市政协委员韦朴认为,在社区服务中心发展早期,对服务项目进行统一规划,有利于推动社区服务中心的快速发展,但是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应该做差异性研究,各个社区应该根据居民的特点,增加或者减少某些项目,才有利于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


“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清单不仅要好看,更要实用。当前,社区服务中心仍未形成有效的需求,不是市民需要什么,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什么。实际上应该是社会能解决的问题,社区服务中心就不要和社会抢市场,而是把有效的精力用在有效的地方,为社区居民提供最急需的服务。”市政协委员谢频的发言赢得了现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政府部门:做好“加减乘除”让社区服务更符合市民需求


针对市民对社区服务中心知晓率不足以及委员们的各种建议,市社工委专职副主任赵洪宝表示,社区服务中心到8月17日正好2岁了,还是个婴幼儿,希望社会给新生事物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来自市民政局的市政协委员骆冰则表示,我市最近颁布了社区服务项目遴选办法,居民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反映需求,由社区居委会综合起来,最后敲定中心运作什么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补上社区服务一刀切、差异性不足等短板。”另一方面,骆冰也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效果的评估方式进行说明:“目前我们采取的是政府主导、聘请了第三方评估机构来对中心运营进行评估。如何加大居民对社区服务中心运营效果评价的分量、比例,是接下来我们要努力的方向。”


市民政局副局长余智晟在现场回应时也表示,在社区服务中心的推动中,今后将加强三个方面:一是进一步发挥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让社区居民做主;二是让更多社会主体参与社区服务中心的运营;三是让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更具专业性、更有效、更符合居民的需求。


余智晟还形象地用做“加减乘除”来加以说明——


做减法:政府在社区把越位的地方还给社会,让社区居民、社会主体参与;做加法:投入更多的资源,营造好的环境,推动社区的自治;做除法:协调、理顺各社区机构的职责,要让更多的自下而上、由社区居民自动自发组成的组织代替自上而下的组织发挥作用;做乘法:通过各种工作平台、网络平台,把各种社会主体参与社区共治的效果叠加起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焦点2


社工流失严重怎么办?


现状:今年社工流失率预计达22%


社区服务离不开社工。但活动现场主持人展示的一组数据却让人担忧——据统计,我市社工的流失率连年上升,到2013年已达19.8%。今年上半年我市已经流失社工387人,预计今年总流失率将达22%!


流失的社工去哪了?有关部门的统计显示,我市社工流失去向中,19%是到市外社工行业就业,剩下的81%则不再从事社工行业了。对于刚刚起步、积极推进的社区服务而言,社工人员的大量流失,肯定会使成效大打折扣。


活动现场,宝安区宝民社区服务中心行政主管龚颖瑜“现身说法”。十分热爱社工专业的她,谈起社工的现状也有些无奈:“很多时候人们都认为我们是专业的、拿钱的义工。”而所谓的拿钱,也十分微薄——作为行政主管,龚颖瑜每月能拿到5000元,而一线社工只有3200-3500元:“我们的工资增长永远赶不上物价增长!”


委员:加薪、打通职业通道、提升社会认同感


过高的流失率引起了委员们的关注。


张洪率先建议以待遇留人:“我们现在最紧迫的是要留住人才,首先要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社工首先是一份职业,是谋生的一个手段,如果我们希望通过社工组织的社会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到温暖、幸福,那么能不能提高社工人员的待遇,让他们也多点感受幸福、感受温暖?”现场观众以热烈掌声赞同张洪的建议。


“解决社工人才流失的问题,不仅要从待遇方面考虑,更重要的是提高他们的职业荣誉感。”谢频建议让更多学社会心理学、法律、管理的人做社工,让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社工行业。


骆冰认为,社工流失率每年递增,是不太正常的,要引起高度重视。而对于目前导致社工流失的因素,他认为其中一个是职业通道还没有打通:“目前很多社工看不到他在深圳做社工5年、10年后会是什么状况,这是影响社工行业稳定的一个因素。”


市政协委员杨浩勃也建议要从打通晋升通道着手解决问题:“要专门研究一整套有利于社工队伍稳定发展的规章制度,比如说从他们的学历开始,到培训、到工资福利待遇、到晋升等等,深圳在这方面应该先行先试。”杨浩勃还提出了另一个建议——除了项目社工,还应设置岗位社工,改变当前社区里的社工全都是跟着项目转移的、不稳定的现状。


“我们做父母的,如果孩子是一位社工,我想很多父母不会在众人面前炫耀,相反孩子在一家有名的公司工作,做父母的肯定会为孩子感到自豪。”韦朴认为,社会的认同感很重要。


龙岗区政协委员于泳波提出他的思考:“社工太少了,所以流失了才会引起我们的忧虑。我认为,应该推动专业社工的本土化,让更多本地大学生加入到社工行业中来。”


对此,市政协委员金心异则有不同意见。他认为,各行业都有一定的流失率,社工从业人员大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这一群体的跳槽现象在各个行业都比较普遍。另一方面,社工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属于中低收入职业,其成功的价值观和标准不是赚多少钱,而是为社会奉献自我价值,因此,选择从事社工行业的人需要有点奉献精神。但金心异也赞同要为社工解决生存问题:“政府要给中低收入的社工提供诸如住房这样的保障,其他的则交给市场解决。”金心异的观点也赢得现场观众不少“赞”。


委员们纷纷献策,观众也“不甘示弱”。来自澳大利亚、在深工作6年的一名观众表示,对有些现象他不明白——为什么原来选择学习社工专业的人最终会离开这个行业,而内心并不喜欢做社区工作的社工却会留下来?在他看来,虽然与待遇、晋升等有关,但最重要的可能是社工工作环境中的文化出了问题:“如果他觉得这个文化非常好,他绝对会继续做下去。”


政府部门:我市正完善社工人才政策


赵洪宝表示,社工流失是全国性问题,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我市正对社工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进行调研和修改完善,去年社工人才已经纳入我市安居房分配范围,这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社工待遇问题的关注和关心。


赵洪宝提出,社区服务中心不仅需要社工,还需要更多的志愿者,希望更多志愿者能回到社区去服务、为身边的人服务。



社区服务中心遭遇三大难题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周元春)此次“委员议事厅”活动前,致公党深圳市委会还先期采访了南山区招商街道花果山居委会主任吴红霞。活动现场,她通过视频向听众陈述了花果山社区服务中心运行近3年所遭遇的亟待解决的难题。


难题一:服务事项多,背不动


吴红霞说,按照现在的顶层设计,很多事务都放在社区服务中心,继续发展下去,“中心”就像蜗牛一样,负重很大,很难追求质量。


难题二:服务机构更换频繁


吴红霞指出,有些机构在社区运作成熟,受欢迎,但是按现有制度,却两年一换,这样导致社区、居民都得重新适应新的机构。希望抓紧出台社区服务中心规范,让服务机构不再频繁更换。


难题三:与原有社区机构关系难处


吴红霞说,社区服务中心现在处于培育过程,但是却缺乏发展“伙伴”。希望社区党委、居委会给予社区服务中心更多的支持。


对此委员们也有话说。金心异表示,一个社区服务中心,基本上只有五六个人,每年50万的经费,可做的事情非常有限。政府应该加大经费、人员的投入,让社区的服务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居民。金心异建议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注入到社区服务中心:“最终使社区服务中心像机场一样,机场允许多家航空公司存在,提供满足不同需求的服务。”


于泳波委员表示,不少社区服务中心与社区原有机构的关系处理得不好。“一种情况是原有的居委会、工作站排斥社区服务中心,认为有人来抢地盘了;一种情况是把社区服务中心当下属,分配任务,指手画脚;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互不往来。这三种情况都将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于泳波建议要对社区的原有组织进行系统的培训、宣传、教育,让他们对社区服务中心也有正确认识,促进各种社区组织的共同发展。


海归分享国外社区自治理念


给社区居民更多话语权


深圳特区报讯 (记者周元春)在17日的“委员议事厅”活动中,致公党深圳市委会邀请的3名海归现场分享发达国家社区自治等理念和做法。


在美国留学、生活10年的李子刚介绍了美国Cinco Reach社区。“我认为社区服务不应该是政府行政的体现,而社区居民的任何权利和福利都应该和责任、义务相关联。同时,社区是由人组成的,人在社区中生活,他的公民意识对社区自治能不能继续维持下去、发展下去也非常重要。”他举例说,他在芝加哥时,有一家社区居民作为股东的集体所有制超市倒闭了,社区就再引进哪家超市开了很多次会,社区的每个居民都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最后引进的超市是大多数居民意见的表达。经历这一过程之后,社区居民对这个超市的容忍度有更大的提高。


李子刚还向大家列举了他所在的社区哪些事情由居民说了算——包括停车收费、红绿灯的设计、学校周围能否开店,应该开什么样的店等均通过居民的商议来完成。让他惊叹的是,附近另一个社区出过一件更大的事情:“美国在申办2016年奥运会时,打算把奥运会的主场馆放在旁边的社区,而社区居民经过几次开会后反对相关政府决议,觉得奥运场馆放在社区,会造成当地的生活成本上升,幸福感下降。最后政府决议因社区居民的意见未能执行。”


英国海归汪之函则与大家分享了英国伦敦的贝丁顿零碳社区建设理念,日本海归刘建通过日本的社区很少见到保安的现象,提出理想社区是没有保安的社区的期盼。

编辑:李思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