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5-09-02陈观玉: 见证博爱之城蓬勃生长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5-09-02

我是1949年来到深圳沙头角的,那年我只有10岁,到今年已经66年了,算是将近一辈子住在这里,我见证了它从偏僻荒芜变成繁荣昌盛。这片土地养育了我,并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1939年11月出生在新加坡。因为家境困窘,6岁开始要饭,我还记得有一次,我遇到几个别人家的孩子,他们让我站在讨饭的竹篮边不能动,他们往我身上扔地瓜,扔到篮子里的就算我的。我感到特别屈辱,那时候就想:“等我长大后如果有了钱,一定不会欺负穷人,而是要帮助他们。”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家里迁到了深圳沙头角,当时住在现在的沙头角关口边,举目一片荒凉,只有一些低矮的房子,还有大片的水田,居民很少。我们以种田为生,生活虽有好转,但还是吃不饱饭。

13岁时,我去香港当小保姆,到了14岁时因病被解雇,我再回沙头角种田一直到1979年,插秧割稻我都是一把好手。

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我因为做好事被政府授予很多荣誉,被树立为榜样,我感到受宠若惊,同时也觉得肩上责任重大。我是一名老义工,见证了深圳人从看重财富逐渐到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深圳也因此成为一座充满爱心的城市。

陈观玉捧着自己手绘的雷锋像。

雷锋干的是平凡工作,做的是平凡小事,却用博大的爱心,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特别难能可贵

受母亲影响从小心存善念

我年纪大了,也记不清我是具体从什么时候开始做好事的。只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妈就开始教育我为人存善。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在我家里连野菜粥都吃不上的情况下,我妈还经常在路边救济无家可归的老人,甚至把他们带回家来,采草药给他们治病,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我在1952年底从香港再回到沙头角后,因为家境的原因,我要参加劳动支持家里生计,没办法上学。但我还是很渴望读书,我先是参加了驻村工作队办的扫盲夜校,几个月下来认识了不少字。后来又常趁着放牛的空隙跑到学校,趴在窗口听老师讲课。老师被我的好学精神打动,将此事向校长汇报,又去做我家里人的思想工作,终于让我在不影响家务和农活的情况下,插班上了三年级。读书的那四年间,我在课堂上学到了很多革命英雄的故事,很为他们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和鼓舞。

1963年3月5日,毛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我学习了雷锋的事迹后,特别受触动,觉得他干的是平凡工作,做的是平凡小事,却用博大的爱心,帮助了一个又一个与自己非亲非故的人,特别难能可贵。到了1966年1月9日,我入了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我觉得自己更应该为人民服务。

那时我在水产公司做保管员,因为周围理发店很少,加上有些街坊窘迫得连理发的钱都掏不出来,我就从驻扎在沙头角的边防战士那里借来理发工具,开始义务为居民们理发,予人方便的同时,也收到了快乐和成就感。

当时镇上还有十几个“五保户”,我下班以后就经常到这些老人家里,给他们缝洗晾晒,帮他们看病取药。那时生活都不富裕,偶尔家里买一回肉、宰一只鸡,我都要给他们送些过去。逢年过节时,我也会走家串户地去看望他们。渐渐地我们的感情越来越深,他们都把我当作最亲的人,有些老人临终都要握着我的手,我知道那是因为舍不得我。

因做好事也时常被质疑误解

也不是所有的好事都得到好评。我记得1972年,同村有一位男子生病了,没人照顾,我觉得他很可怜,于是我带孩子上山去给他采药,忙里忙外照顾他。那时候人们的观念还很封建和保守,很快就有一些捕风捉影的闲言碎语传到了我爱人的耳朵里,我们差点因此离婚,好在误解很快就消除了。

还有一次是1994年,当时被评上“全国五好家庭”时,我们全家都很高兴。当时在盐田区举办的表彰大会上,工作人员安排我们家表演节目。我和爱人一起上台,拿着雷锋的画像,在画像后用毛笔写了台词,给大家讲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下台之后,有些人发出一些刺耳的质疑声,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暗讽我不合时宜地“作秀”。

其实这几十年来,说我“爱作秀”“爱出风头”等批评之声时而有之,说老实话,我有时候也会为别人的不认可而感到难过,但后来又转念一想,嘴巴长在别人身上,爱怎么说是别人的事,我做好自己就是了,可不能因为别人的几句非议就放弃了自己坚持做好事的信念。1995年,我还去雷锋的故乡望城镇作报告。从那时起,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把雷锋的画像印一些,发给别人。现在我家里也还有不少印有雷锋画像的旗子,谁来探望我就送给谁,我想以这种方式将雷锋精神传递出去。

1994 年 8 月 陈观玉(第二排左三)慰问梧桐山哨所官兵。

我的天性就是这样子——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就坐不住,不然我会不安心的

30多年捐了将近200万元

这么多来年,我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给有困难的地方和人捐钱。比如说在1995年,我在电视上看到河北的一个叫张素的女孩因家里贫困而辍学,我根据电视上提供的地址给她汇了1000元过去,后来她爸爸生病了,我又给她寄了500元和一些药物。后来张素顺利完成学业并结婚生子,我们还一直保持着联系。

1998年长江洪灾,我四处发动捐款,单是我自己就捐了27000元;只要在电视上或者报纸上看到哪里的人有困难,我就会给他们写信和把钱寄过去,记得有一次煤矿塌方,很多死者家属得不到赔偿,当时我在住院,没敢让爱人知道就从医院偷偷跑了回家,写了一封信还寄出了2000块钱;再后来的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时,我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的天性就是这样子——一看到有人需要帮助,我就坐不住,不然我会不安心的。

有些人会说:“陈观玉是不是很有钱?所以才对别人很慷慨。”其实我的钱也是辛辛苦苦赚回来的,只不过我认为用在救助他人身上、能帮到别人就是有价值的。

在改革开放前,我们家里很穷,搬过10多次家,住的房子也只有20多平方米。改革开放后, 政府鼓励中英街居民贷款建房。1983年,我和爱人到信用社贷款,又找亲戚朋友借钱,才建起了两层半的小楼。

1987年,深圳发行首批股票,我最初想着自己是党员,应该带头支援国家建设,才把香港亲戚给我治病用的钱全部买了股票,没想到过了3年,1990年时,意外获得了45万元的巨额回报。拿到钱的当天,我们全家开了家庭会议,商定“把这笔钱用于帮助有困难的人”,按照报纸上收集来的求助信息,我列出了一长串的困难户、希望工程、贫困山区、残疾人、部队的名单,然后把钱两千元或三千元地一份份分好,装进信封,一下子捐出去30多万元。这一次,我终于兑现了自己小时候立下的“有了钱后要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承诺,心里可高兴了。

后来,我又把楼租出去,再攒了租金继续捐出去……其实我并没有刻意地计算一共给别人多少钱,只是为了保证这些钱都能到受助人手上,我就把收据、汇款存根保留了下来,以便日后查对。前段时间,我妹妹帮我整理这些东西,统计下来,30多年来捐出去的钱将近有200万元。

2005年8月,陈观玉(右三)在河源为白血病儿童江仪募捐。

我第一次见丛飞是在1995年,当时我们在沙井为赈灾募捐,他当时做义务演出,我们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

与部队战士情深似亲人

在我家里珍藏着一本用几十年心血绘就的《军民历》,记录了我和广东公安边防六支队“沙头角模范中队”之间的深厚感情。现在部队官兵总是一口一个“陈妈妈”“拥军妈妈”地叫我,说我对他们好,其实是因为我最先感受到了他们对我的好。

那是在1962年,我婚后不久,因为一次小产得了癫痫病,发作起来就会神志不清,栽倒过在河沟里、水井边、马路上,是部队的战士一次次把我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当时爱人不在身边,我卧病在床无人照料时,又是战士们给我送来水饺、大米和羊血,帮我渡过难关。为了报答他们对我的关怀,我与爱人商量,将儿女的名字改为“拥军”和“爱民”,他们俩打小跟战士们也很亲,我时不时带着他们去部队,将自己种的蔬菜瓜果给食堂送去。

每到建军节,我都要给部队送慰问金,给战士们表演几个自编自演的节目。部队的官兵虽然早就换了一批又一批,但是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记得好多年前,有一次,有一位战士被毒蛇咬了,我看到他手上还嵌着蛇牙,急得都哭出来了,骑着自行车走了很远的路找到赤脚医生来救他,那心情就像救我自己的孩子一样。

后来日子变好了,手头宽裕了,我又给战士们送钱、图书和文化器材。几十年来,“沙头角模范中队”每来一批新兵,我都是最早去探望的。每当有一批老兵退伍,我都要亲自送行,既舍不得又为他们高兴,希望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好。

我现在年纪大了,身体不好,战士们都经常过来照应我。前段时间我胃痛难受,家里人又刚好不在,就是一位排长把我送到了医院。

在义工联收获感动与爱

1995年,我申请加入深圳义工联,编号530,即第530位义工。其实我因为早年做过7次手术,又加上太过劳累,落下了颈椎病,家里人都希望我在退休后能多点休息,少点出门,但是我闲不住,因为还要做义工啊。

在义工联中,虽然我的年岁比较大,但是和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更丰富了,圈子更大,朋友也更多了。我的主要任务是看望白血病患者,跟他们说笑,给他们表演节目等等,劝导他们解开心结,勇敢地与病魔做抗争。

在诸多义工当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丛飞。我第一次见丛飞是在1995年,当时我们在沙井为赈灾募捐,他当时做义务演出,我们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后来他不幸患上胃癌时,我还经常去看望他,带些营养品给他。但他心里仍然牵挂着山区那些孩子,当时他的积蓄已经见底了,还背了外债。他问我有没有钱可以借给他,但是那个时候我弟弟的孩子正好去世了,我给他寄了8000块后,手头上也没什么钱了,我把身上仅有的900块都捐了出来,他后来还买了个花篮给我当作感谢。

在他病得厉害的时候,还在到处义演募捐,经常唱着唱着就咳出了血,让人看得好生心疼。我劝他说:“不要那么拼命,身体要紧。”他摇了摇头,说:“还有很多孩子等着我筹集学费呢。”

后来丛飞病重入院,我写了求助信给市领导,恳求各方想方设法尽全力救治他。后来经过媒体报道,丛飞的故事被社会各界知道后,他收到了不少好心人的捐款,开始接受最好的治疗。可惜他病得太重,最终还是没能挽救住他年轻的生命。在他去世的那个晚上,接到电话被告知他已病危,我马上赶往医院,很可惜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那真是白发人送黑发人啊,我一想起都会忍不住掉眼泪。

算一下,丛飞也已经去世近十年了,深圳义工联已有数以十万计的义工。这么多年来,我常常被这座城市的大爱所感动,但我还是坚持认为:一个人的爱首先建立在爱惜自己的身体上,然后才是去爱别人。

2008年,陈观玉(第二排左四)为9岁重病儿童募捐。

俗话说“学好千日不足”,到现在我每天仍然看报纸,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是会挺身而出

能坚持做好事离不开家人支持

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 我做好事的名声越传越远,获得的荣誉也越来也多——1983年,我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1994年获得“全国美好家庭”荣誉,1996年被评为“全国老有所为先进个人”,1997年当选党的十五大代表,2013年被评为“全国学雷锋模范”,2014年被评为“全国感动边关劳模”等等。

这些荣誉对我而言,不亚于是一次次的鞭策和鼓励。每一次获得荣誉,我都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继续坚持下去。我把得到的奖章摆在客厅,让年轻人也知道:只有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的肯定。除了这些荣誉外,我还把受助人送给我的东西悉心地保存好,因为它们时刻提醒着我: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最先是我妈教会我有一颗“菩萨心”,但我之所以能一直坚持做好事,离不开我爱人的支持。我只读了四年书,而他是一名人民教师,虽然也是出身穷苦,但他明白事理,并且一直身体力行地支持着我。

记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帮沙头角务工的民工补衣服,连续补了好多天,补了上千件衣服,还不小心让针把手指扎伤了,我爱人心疼地帮我包扎,陪着我补衣服到深夜。我问他:“我都没时间顾得上家里,你会怪我吗?”他说:“你这是在做好事,我怎么会怪你呢?”保姆跟着我出门去做义工,他还会在家帮忙把家务做好,把饭菜准备好等我们回来。后来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全家人都成了义工,小孙女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帮着我剪报,收集求助的信息。

两年前,我爱人去世了,我的身体也每况日下,不过只要能走动,我还是要出做义工。上个月,我还和一些志愿者一起去湛江孤儿院,为孩子们添置一些食品。我一直都觉得好事是做不够的,俗话说“学好千日不足”,到现在我每天仍然看报纸,遇到需要帮助的人还是会挺身而出。

陈观玉

1939年生于新加坡,1949年随家人定居深圳。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关注社会、关心他人,慷慨地向社会作贡献,为社会、为群众做了大量的好事,被群众和当地驻军誉为“中英街上活雷峰”“当代沙奶奶”,曾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深圳市“文明市民”“全国学雷锋劳模”等50多种荣誉称号。已76岁高龄的她,至今仍坚持做好事。

口述时间

2015年8月21日上午

口述地点

沙头角中英街沙栏吓村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张金平

实习生 杜婷 梁翠玉

前期统筹

王外平 梁琼月 黄晓天

后期统筹:赖丽思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蔡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