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第六十四期:148项事权下放近五成可无缝承接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7-02-09

市政协举行强区放权改革专题民主评议会

148项事权下放近五成可无缝承接

今年,市政协将市长许勤跨年度督办的“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案聚焦到强区放权改革专题,并以民主评议的方式加以推进。作为市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一项创新之举,市政协主席戴北方担任本次民主评议领导小组组长,46名市(区)政协委员组成两个专项评议组,重点评议规划国土、交通运输、城市管理、经贸信息、住房建设和环境水务等方面事权的下放和承接情况。

10月14日,民主评议正式拉开序幕,两个评议组先后召开了15场专题座谈会并发放调查表,最终形成了1份总报告、2份小组报告、6份专题报告和14份发言材料,以及一份调查汇总表。昨天,市政协六届八次常委会举行强区放权改革专题民主评议会,评议组成员对民主评议成果进行了通报,并就相关内容进行建言。据介绍,市政协将把报告、建言汇总提炼形成《民主监督建议书》,报市委、市政府参阅。

 

我市强区放权改革成效如何?能真正放下去、接得住吗?社会上买账吗?昨天的民主评议会上,市政协民主评议组给出了答案——各区对市编办梳理下放的148项事权,平均45.64%能无缝承接。同时,因为强区放权,也促进了政府部门精简机构,简化办事流程,获得社会各界好评。

平均近五成下放事权能被各区无缝承接

强区放权,最重要的是下放的事权要接得住,接得好。这也是市政协民主评议的重点。市政协副主席黎军代表市政协民主评议领导小组作民主评议总报告时指出,根据各区填报的市编办梳理的148项事权(截至11月9日)承接情况调查表显示,各区“能够无缝承接”的最高为宝安区的87%,最低为大鹏新区的27.72%,平均45.64%,也就是说平均近五成下放事权能被各区无缝承接;“创造条件基本能够承接”的最高为73.28%,最低为12.3%,平均50.69%;“暂不具备条件无法承接”的最高为10.5%,有四个区表示没有无法承接的事权,平均3.67%。

办理城市更新用地手续用时缩短一倍

民主评议组调研显示,当前,我市强区放权试点成效初显,社会反映良好。以罗湖城市更新改革试点为例,该区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小组会议机制,将原本分散在市规划国土委等7个市职能部门的审批事权统一到一个平台上,变外部协调为内部沟通,缩减了审批链条、简化了审批流程,审批环节由25个变成12个,审批时间从原来的30-39个月,压缩到现在的12月内,压缩近2/3。企业对罗湖城市更新改革给予较高评价。粤海置地控股有限公司反映,以前办理更新项目计划立项申报、专项规划审查、用地审批、方案核查等,至少需要3年,改革后缩短至8个月。其中,办理用地手续由40个工作日缩短至20个工作日,设计方案核查由20个工作日缩短至7个工作日。

加快机构调整福田区街道实体机构减27%

民主评议组调研发现,为了承接城市更新相关业务,各区政府和新区管理部门均对原机构设置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整合。

以福田区为例,该区研究提出“智慧332”街道大部制模式,即针对街道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三大职能,按职能相近的原则整合设置8个内设机构。改革后,街道实体机构由11个减少到8个,减幅27%;加挂牌子由17个减少到9个,减幅47%,实现街道机构数量全市最少;同时,区街职责划分更加清晰,街道工作职责从原来的100多条整合归并为党建管理、城市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4大类20条,承接上级部门职责更加清晰、执行力更强,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落实强区放权奠定基础。(深圳特区报记者周元春)

 

亟需顶层设计和一盘棋思想

“有利益的事权区里想要,市直部门不肯放;责任较大或负担较重的事务市直部门想放,区里不肯接,各自站在本位的立场,缺乏全市一盘棋的意识。”民主评议组成员、市政协委员陈蔼贫说。

民主评议组认为,强区放权改革涉及面广、利益关系复杂,顶层设计非常重要,但由于改革总方案尚未下达,市直各部门和各区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推进改革,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

“挑肥拣瘦”事权下放范围有分歧

民主评议组调研发现,当前,市直部门和各区在强区放权改革中,还存在从本单位出发,各说各话,强调各自利益的情况,在哪些事权该放、放到什么程度,哪些事权不该放等方面,存在较大分歧。

委员们调研发现,当前,区里想要的一些事权,市直部门并没准备下放,或者放得不彻底,或者存在意见分歧。另一方面,市直部门拟下放的一些事权,区里不愿承接。比如,“准予车辆作为校车运载学生”事权的审批,由市教育局下放至各区。区里认为,校车许可的程序复杂,尤其是跨区审核,涉及不同的交通部门,沟通、协调难度大,大多不愿接。

区里承接能力不足“反委托”上级部门审批

评议组调研发现,人员尤其是专业人员的匮乏以及资金缺口是各区承接事权时面临的困难。

据表示,盐田区在其承接的74项事权中,有47项因人员编制、专业人才、技术力量、资金和信息短缺而难以承接,占63.5%。大鹏新区预计未来5年基建项目投入需约300亿元,而新区同期可用于基建资金累计不超过10亿元,缺口太大。

由于区里的编制、资质、技术等承接能力不足,有些已下放的事权有积压现象,需要“反委托”给上级部门审批,时间拖得更长,“最后一公里”不够畅通。

同一项目交叉审批手续变简为繁

评议组还提出,当前强区放权还存在跨部门事权未能同步配套下放,市、区两级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包括信息系统不共享、事权下方不配套、权责不清晰、跨政府级别、跨部门事权不统一等问题;简政与放权的关系没有理顺,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膨胀的可能。

比如,同一项目没有实现由同一机构统一审批,有交叉审批现象。某企业负责建设的市政道路部分在更新范围内,部分在更新范围外,前者由所在区相关部门审批,后者则由市规划国土委驻区派出机构审批,手续不是简化了,而是复杂了。(深圳特区报记者周元春)

 

人随事走但要防止机构臃肿

委员建议精准协同放权多渠道解决基层人员经费不足问题

“强区放权,千万不能带来机构臃肿的副产品!”评议组成员、南山区政协委员马琳洁呼吁。昨天的专题民主评议会上,评议组对我市强区放权改革继续推进建言献策。

厘清下放事权范围全链条精准放权

委员们建议,强区放权改革关键是要厘清市、区两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之间的权责。市直部门不能为下放而下放,更不能只放事务和责任不放权力,要把该放的权放足、放到位,把该管的事管住、管到位。因此,既要强化市直职能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其统筹规划、政策标准制定以及指导协调、监督检查等职能,又要强化区级政府对辖区的行政权责,提高基层的执行力,各区不能只盯着有利益的事权,而推卸本应承接却有较大责任的事权。

委员们认为,需下放事权的市直部门应成立工作组,厘清事权的“专业性”和“非专业性”,实施精准协同放权,确保双向畅通、衔接顺畅。同时,市委市政府应加强市级层面的统筹协调,确保跨部门、跨领域、跨地域、关联度大的审批事项“全链条”下放。

强区放权要同步配套财政资金

在强区放权改革中,各区人员匮乏问题突出。为此,委员们建议要确立“编随事转、人随事走”原则,向区级政府下放与事权相匹配的人员和编制,进一步提高区级政府承接事权的能力,确保下放的事权接得住、管得好。

但委员们也建议,必须警惕以此带来的机构臃肿。委员们认为,除了专业性强的事权下放同时应当配套下沉专业人员到区里外,可通过培训和挂点挂职等多种方式,帮助各区解决困难、共渡难关。另一方面,委员们建议要加强培育社会组织,助力强区放权改革。

承接了更多事权,财政缺口大,怎么办?对此,委员们建议,要实现“费随事转”,即强区放权要同步配套财政资金。建议以此为契机,推进市、区财政体制改革,提升区财税分成比例,并向财政缺口较大的区适度倾斜。

第三方持续动态评价强区放权工作

强区放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针对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委员们建议尽快出台改革总方案,加强事项下放过程、程序、交接方式等设计和监督。

委员们认为,下放权力时给各区一个适应期,平顺过渡,避免造成管理真空。与此同时,应设置行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监督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应将市直部门的工作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和事后监管转变,着力打造行政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公众参与的综合监管体系,并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应通过第三方评估,持续动态地对强区放权工作进行公开、公正、科学、客观的评价。(深圳特区报记者周元春)

编辑:蔡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