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加强技术和人才引进 促进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7-12-29

提案第20170290号

标题:关于加强技术和人才引进促进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提案

提出人:蒋丽婉

办理类型:承办

主办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会办单位:

内容:

在2015年召开的中共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会上,马兴瑞书记代表市委提出了对深圳未来发展定位的全新思路,首次提出把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新概念,规划建设国际创客中心,努力把深圳打造成创业之都和创投之都。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实行改革开放初期,港澳地区担当了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作用,深圳现时在这一轮创新热潮中,除了充分发挥深圳本身的科研力量之外,持续加强深港澳合作,引进外面先进的技术资源,促进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这是值我们共同研究的课题。在深圳推行建设创新型城市过程中,本人认为可充分利用香港的有利因素,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就加强深港澳合作及引进外面先进的技术资源方面提出以下的想法。

办法:

一、充分利用香港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

香港现时的多所大专院校云集海内外精英人才,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他们每年都会推出众多的高新科研成果,但由于香港缺少工业用地,加上本地企业缺乏长远投资的意识,所以往往有些很好的科研成果却无人问津,找不到投资者愿意投资开发利用。其中如香港大学前任校长徐立之教授在一个电台节目中介绍说:前段时期香港的一间大学研发出了一个有很好发展前景的科研成果,但在香港本地找不到商业机构投资开发生产,结果该科研技术被韩国一间企业买走了,并开发成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深圳市有关政府部门要与香港各大专院校保持紧密的联系,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密切关注香港各大专院校最新的科研动态,建立直接快捷的沟通渠道,遇到合适的科研项目及时推介给深圳企业进一步洽商合作开发,第一时间吸纳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引进到深圳落地扎根转化为高科技产品,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大力引进香港科技园孵化成功的创新技术

香港科技园是香港特区政府属下一个从事扶助创新科技企业,孵化创新技术成果的机构,有众多科技创新企业和海内外高科技人才前往该园从事科技研发,并取得丰硕的成果。2016年获享负盛名的「国际商业创新协会“InBIA”」颁发最高荣誉「最佳科技创新孵化器大奖」。

香港科技园的经营宗旨是:积极联系各持份者,培育科技人才及促进交流协作,带动创新发展,为香港以至整个区域缔造社会及经济效益。

目前,香港科技园重点发展的五大科技群组,包括有:生物医药、电子、绿色科技、资讯及通讯科技、以及物料与精密工程;积极推动三大应用平台:智慧城市、健康老龄化、及机械人技术。

香港科技园其中的一个工作职能是积极参与内地的合作发展,特别是在创新科技及青年创新创业方面。在2016年初,香港科技园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以互取优势及共同协作的精神,推动香港及内地的创新及科技发展。同时,北京协同研究院在香港科技园正式成立香港分院,透过与本地大学、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和人才合作发展创新科技。

深圳市应充分利用邻近香港的地理优势,借镜北京协同研究院的模式,与香港科技园建立紧密的联系,承接其孵化成功的创新科技企业落户深圳。因为在香港科技园进行技术孵化的企业其租赁的场地期限是以3年为限,期满后就要离开科技园,现时在香港科技园的创科企业有六百多家,每年约有五十多家创科公司毕业离开,随着香港科技园的不断发展,成功毕业的创科企业数量逐年上升,这些企业面临需要重新觅地发展的问题。因香港本地适用的工业用地欠缺,在香港科技园孵化成功毕业的创新企业很难在当地寻找到合适的地方发展壮大。

而深圳在前几年产业调整过程中,大部分附加值较低的低端加工企业已迁移出深圳,现时深圳各区都有相当部分的厂房空置,正好充分利用这些丢空的厂房,承接香港科技园孵化成功毕业的创新企业到深圳落户,填补空缺。

深圳市政府可鼓励一些企业家与政府合作,把丢空的厂房加以修缮,或改建成适合高科技产品生产的场地。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为香港创新企业找到了发展壮大的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可盘活深圳闲置的厂房,充分利用各方面有利资源,达致共创多赢的局面,使企业的资产配置发挥最大经济效益。

三、发挥香港桥头堡作用,为引进海外人才穿针引线

随着世界经济中心东移到亚洲,因而也吸引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云集亚洲。香港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城市,因而香港成为国际上众多有意到亚洲发展的高科技人才的第一个落脚点,他们会在香港寻找进入中国内地或其它东南亚国家的途径和机会,因此,香港可发挥桥头堡作用,为深圳企业引进海外人才穿针引线,为深圳搜罗更多国际上顶尖的人才,推动深圳创新技术的蓬勃发展。

从深圳的发展历程来看,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城市是历届市政府一直以来的奋斗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深圳已经十分接近这一目标。与此同时,深圳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走上了一条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外界对深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寄予厚望,希望深圳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提高配置全球创新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深圳市提出“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这一新的目标理念,可以说既是对深圳既有定位的继承,又通过加重自主创新的分量,让深圳的城市定位有所发展和提升,这将使新时期深圳的城市创新特征更加鲜明、发展水平更高、更具国际影响力,我们期待通过加强深港澳合作,共同推动深圳的这一宏伟目标早日实现。

答复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答复文号:深科技创新函〔2017〕1051号

答复日期:2017年07月18日

联系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联系方式:82002314

反馈意见:满意

反馈备注:经核实达到要求,给予通过

答复内容:

深科技创新函〔2017〕1051号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170290号提案答复的函

蒋丽婉委员:

市政协办公厅转来您在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技术和人才引进促进深圳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提案》(第20170290号)收悉。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结合我委工作实际,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充分利用香港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

一是设立“深港创新圈”联合资助计划。2017年对8个深港创新圈项目予以1400万元资助,累计联合资助深港合作项目77项,深圳单方资助深港合作项目227项,双方共投入资金超过4亿元。同时,深港两地合作单位还积极参与粤港联合创新计划,2016年推荐17家单位申请粤港联合创新项目,3家单位获得粤港联合资助。香港6所高校在深机构累计承担国家、广东省、深圳市科技项目1128项,获得支持经费9.4亿元。

二是加强与香港高校合作。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去筹转

正”,2014年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香港6所大学均在深圳设立了研究机构(6所指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其中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城市大学4所高校在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兴建了产学研基地,共计占地面积2.6万㎡,建筑面积6.5万㎡,总投资约4亿港元,现已全部投入使用;香港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也建立了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6所香港高校依托虚拟大学园平台,开展科学研究、联合人才培养、培育高科技创业企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据不完全统计,6所香港院校累计在深联合培养各类人才9211名(其中博士后32名、博士199名、硕士2627名、职业技能及定单培训3050名,其他短期培养等方式3303名),在深设立科研机构72家,转化成果及技术服务269项;注册企业79家,注册资金约2.9亿港元。

三是支持香港高校来深创办科技企业。香港科技大学在深创办企业23家,包括幻音科技、固高科技、大疆创新、万音达科技、艾合石科技,其中,幻音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已在香港主板成功上市,成功孵化的大疆创新2015年度销售收入已达到10亿美元。香港城市大学在深设立包括爱瑞思、千里眼等3家企业。香港理工大学自2001年以来已有38家入孵企业入驻香港理工大学产学研基地。

二、关于与香港科技园合作孵化高科技公司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的合作,建立了一套有利深港两地共同发展的创新创业合作机制。每年的全国双创周,深圳都邀请香港科技园公司组织其孵化的创新型企业参展,提供一个深港寻找充分合作的机会。同时,借助每年深创赛的举行,通过邀请香港科技园公司组织香港创新团队参赛,筛选一批有发展前景的香港参赛项目来深产业化。比如,香港科大毕业的汪滔将先进的小型无人机技术来深产业化,其创办的大疆无人机创造了产值8年增长1万倍的神话,去年突破100亿元。

三、关于发挥香港桥头堡作用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

充分发挥深圳毗邻香港的特殊区位优势,不断加大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深圳市委市政府于2011年颁布实施5个配套文件,加大力度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2016年市委市政府又发布了《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措施》,大大提高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奖励补贴额度。我市海外引智工作成效显著,目前已引进海外创新团队87个,累计引进4名诺贝尔奖科学家来深建立实验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各领域的高精尖人才,其中不乏香港各大高校优才,为深圳科技创新发展不断注入人才活力。同时,我们将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和香港方沟通协调,研究创新出入境管理模式,特别是河套地区出入境管理模式,我们将积极争取单边验放模式,大幅简化出入境通关手续,提高通关效率,促进深港融合发展。

2017年1月3日,《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正式签署。继前海之后,落马洲河套地区将成为深港合作的又一重要平台,这不仅对深港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突破挑战,对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更是一次互利共赢的新机遇。未来,深圳、香港两地将在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建设香港最大的科技创新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以河套地区为突破,将深港边界地区的保税区(皇岗口岸附近约3平方公里)和河套地区连片建设成为两地创新要素无缝对接的特定区域,打造深港创新走廊,试行人、财、物的自由流通。充分发挥深港政策优势,积极争取在河套地区布局国家级科研平台、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等学府的国际化校区,并适用香港的税收、签证、进出口等政策优势,推动跨越式发展。加快推动“港深创新及科技园”成为深港合作的战略新支点、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的高端新引擎。

2017年7月1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崔世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在香港共同签署了《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深港两地合作赢了新的重要战略机遇,下一步,我们将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为重要契机,充分吸纳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携手打造深港创新走廊,为我市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提供重要支撑。

再次感谢您对我市科技创新工作的热切关注与鼎力支持。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7年7月18日

(联系人:陈望远,电话:88103417,15818565080)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