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加强区域联动 推动协同创新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7-12-29

提案第20170309号

标题:关于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协同创新的提案

提出人:民盟深圳市委会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会办单位: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教育局

内容:

一、深圳市推动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状

1.中心与区域发展是相辅相承相互促进的。从历史与现实情况看,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层次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表明,中心布点与区域联动时常交织,相互结合,相互影响,协同发展始终是发展的突出特点。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一直以来非常重视中心布局与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从罗湖到福田、从南山到宝安,龙岗到龙华的中心布局,经历了单点到多点,重点中心到重点区域,生活中心到产业布局,再到产业创新与新中心出现的变化发展过程。

2.新的产业变化与格局变化要有新的中心与区域联动。政治中心是基本不变的,但经济中心经常会变化,特别是随着产业的变化转型会出现新的格局,产业又会随着成本与政策要素转移。生活中心文化中心基本是紧跟政治经济中心而形成。深圳早期的蛇口工业、罗湖金融、盐田港运中心到后来的福田经贸中心、南山高科技中心,到蛇口前海自贸区新中心,经济创新是最重要的驱动力。随着新的行政区设置,龙华、坪山、光明等由于土地资源优势,开始发展新的产业中心。中心的出现意味着总部经济的聚集,在区域经济体中,形成有优势有牵引力有活力的中心体,这是提升竞争力与实力的重要手段。

(二)问题

1.目前深圳中心布局与区域协同发展中的问题

深圳在高层面需要承担国家改革创新任务,切合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在外部本区域中需要协调与香港、广州及周边城市的发展。在内部,深圳也面临着中心变化与区域联动的创新发展问题:

(1)深圳经济发展有不平衡,原特区内与特区外发展有明显差距,特区内中心与重点产业多,外围则以工业区为主,中心点少。(2)龙华、光明等几个新区成立后,都在进行发展格局调整与产业布局的重新规划,并且提出了建设新中心的计划,与原有中心区需要协调发展。(3)全市支柱产业分布不均衡,新兴产业发展变化快,传统中心区在转型升级,新的中心区形成后如何实现区域联动需要各方协调。(4)新的文化中心与新教育中心正在出现,如多区提出建设大学城的计划,大型新的生活社区中心也在形成,如龙华人口近年大增,已由卫星城转为区域中心城了。多重性质的中心如何叠加融合成综合性的重点中心,需要政策引导与系统推进。(5)不管是新区还是老区,各地各级政府都想做中心城区,当龙头老大。是做中心霸主还是甘为区域配角,局部突破与均衡发展、中心建设与区域协调始终是发展的难题,这需要科学规划。(6)当前在国家“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战略中,珠三角要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创新创业中心,深圳更要担当创新的强大引擎,但全省及深圳各区间目前创新政策缺乏统筹协调,一些产业已经开始出现无序竞争和市场分割,各地产业创新发展路径不尽明晰,创新资源利用特别是共享效率较低。

2.深圳“东进”中的协同创新问题。深圳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实施东进战略,这是深圳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振兴粤东西北的重要举措。“东进战略行动方案”与深圳“十三五”规划明确要“建设与西部中心功能协同、交相呼应的东部中心”。如何高标准、前瞻性规划建设好东部中心是深圳均衡整个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东部中心的建设涉及到全市新的区域平衡与协同创新问题,在中心布局与区域联动中,是最重要的关键一步,东部地区的产业定位与中心功能定位必须科学规划,认真研究。

二、国内外推动区域创新发展的实践及经验

(一)美国制造业创新网络的组织模式

美国制造业创新采用了多层级、网络化的组织模式,如轻质金属材料技术的创新,由联邦政府和五个州政府共同出资在底特律市建设创新合作中心,合作网络涉及25个州的82个机构,包括大学、大企业和中小企业、教育培训机构等,涵盖了轻质金属研发、制造、产业应用等整个供应链系统,每个参加创新网络的成员都可获得一定的资助或不同的优先权,如中小企业可优先获得免费的技术服务。这种创新组织方式不仅有利于挖掘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还有利于促进创新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形成创新的协同效应。

(二)京津冀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主要经验

1.不断完善产业协同创新政策。京津冀三地之间出台了大量政策促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如京津冀三地签署《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京津冀智能制造协作一体化发展大联盟》框架协议等,以及中央层面颁布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整合区域创新资源,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2.设立产业创新引导基金。三地共同出资,联合设立产业创新引导基金,并成立创新基金管理委员会。创新基金主要用于支持符合三地产业规划、具有较高创新水平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产业技术项目,或是在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领域所面临的重大共性、关键性技术方面具有重大突破的原始创新项目,或是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

3.构建区域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北京是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系统中的研究群落,是重要的知识、技术创新源;天津是进行产业创新和有效承接北京研究成果的转化基地,承担着高端制造业发展的任务,是主要的创新开发群落,是把创新概念推入市场、让技术应用得以广泛接受的基础;河北作为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优化和先进制造的支撑区,属于创新应用群落,是产业创新的最前线,是技术扩散与创新升级的助推器与协调者,推动着整个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

办法:

三、提高深圳市区域创新政策有效性的若干建议

为贯彻国家战略,实现全省与全市的协调创新发展,我们必须完善政策,破除藩篱,优化环境,重视多中心与多区域的均衡发展问题,解决中心发展与区域创新联动难题。

(一)完善政策法规,加强中心布局与区域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政府要加强中心建设与区域协同政策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深圳中心建设与区域协同创新条例”,同时配套制定产业转移、成果转化税收、经济指标分享等政策。通过立法与政策,明确中心区与协作区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各主体的权利义务,维护各方的合法权益,使得中心与区域协同创新有法可依,有序进行。此外市政府要加强协调省级、市级、区级与街道级各层次各城区中心布局与区域建设,合理开发资源,培植各中心区域优势产业,又引导资源共享,各中心与各区域合作分工,建立各层次各区域中心相互补充、协同一致的政策引导体系,从而减少中心之间区域可能影响到创新发展效率的摩擦。

(二)对接省市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总体要求,优化市级中心布局与区域协调发展步伐。地方中心点的布局与空间、资源配置只有与国家战略、大区域经济布局的优化方向相一致时,才能真正形成龙头并成为本区域经济增长的源动力。鉴于此,深圳中心布局一方面总体要切合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与珠三角一体化要求,另一方面要突破行政区域界限,既融入珠三角城市圈发展,又结合我市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强核心城市和节点中心创新,并密切与香港、惠州、东莞、中山等的联系与功能分工,布局若干专业化中心创新平台,整合各类资源,培育专业化的区域创新集群,实现中心与区域互动的产业创新链,构建跨区域、多层级的中心与区域协同创新体系。

(三)制定差异化特色化政策,推动不同中心与区域差异化创新发展。深圳区域差距存在,老区与新区、老城区与新工业区水平明显不同,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各中心与区域的资源与基础不一样,优势与条件不一样。市政府首先要科学规划行政区域,但不能以行政中心划定中心城区,在经济中心设计和创新政策制定时,必须充分论证,以差异化特色化为指引,因地制宜地推动不同区域差异化发展,区别对待不同的中心布局。特别要反对或抑制各区及各街道的中心“冲动”,不能处处建中心,各地建新城区。所有中心与新功能区规划需征得市政府审批。而政府要组织职能部门制定一套差异化的中心设立与新区域创新的评估体系及考核标准,对不同区不同街道及不同工业区的规划与定位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同中心与区域,应有差异化扶持政策,有特色化产业引导政策,注重全市各区及与外围城市的产业创新协调、均衡发展与我市中心城市综合能力的提升。

(四)建立中心成果共享机制与区域创新发展协调机制。实践证明,很多中心间与区域间协调发展的障碍往往来自于地方政府与地方保护主义,而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资源成果共享机制与创新协作机制。深圳既要与外珠三角及全省协调,又要制订本市政策,逐步形成各层次各地区的中心与区域的协调发展与成果共享机制。一是要理顺各中心与区域的优质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二是要将产业规划与各地资源进行合理匹配,创新中心的建立与产业的集聚同步对接;三是建立资源市场平台,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地区行政保护和垄断,促进资源多向流动;四是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方式调动资源拥有者和使用者开放共享、合作使用的积极性,建立补偿机制,避免产业投入雷同,实现各中心与区域的互补。市政府还可以考虑设立区域协同创新投资基金,鼓励社会资本参股参与运营,重点投向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协同创新中心、公共服务系统共享等建设。对跨行政区域的横向投资或产业转移等经济活动,不同城区可以按一定比例分享产值和利益。

(五)科学定位东部中心,促进全市各中心与各区域的均衡发展。在布局规划中心与区域时,东部中心无疑是未来几年关注的重点。东部中心要建成怎样的一个中心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众多的事情要做。我们经过初步论证,对东部中心与区域建设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决策时参考。

1.东部要建成高端产业集聚中心。在巩固新一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上,着力发展新能源、智能制造、新能源、生物和生命健康等产业,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基地。

2.建设新的科教中心。以龙岗国际大学园、坪山国际大学城建设为基础,打造深圳新的科教中心,补齐深圳高等教育短板,成为深圳创新的“智核”。

3.建成高端医疗中心。依托龙岗中心城基础设施、坪山的萨米国际医疗中心、即将落户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学院附属医院等项目,努力将东部中心打造成深圳高端医疗中心,填补深圳高端医疗缺口。

4.建成深莞惠经济圈国际交流中心。依托大运中心等资源基础,新建国际展览场馆,打造深圳市国际交流中心,可以通过举办国际体育赛事、国际会议等重大国际事件,提升深圳市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5.强化区域性商务服务、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和高品质居住等多功能服务基地建设。

6.东部中心总体定位。首先应是深圳的新城市中心,新的市级中心,成为与福田-罗湖中心、前海-南山-宝安中心比肩的深圳发展的“第三极”。其次东部中心要成为深莞惠经济圈的资源集聚与功能辐射中心,辐射和服务周边区域,除了带动深圳发展外,还要兼具引领和促进惠州、东莞、河源、汕头甚至厦门、江西等地发展的功能。最后我们建议,东部中心建设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在区域协作创新中,先把龙坪中心片区等核心区建好,重点构建高端产业链,大力引进科教资源,强化交通设施保障,保护好生态环境。市政府可以设立东部中心建设专项资金,加大对东部中心重大项目的倾斜支持。我们相信,东部崛起后,将有效促进深圳社会经济的均衡发展。

答复单位:教育局

答复文号:深教函〔2017〕239号

答复日期:2017年04月28日

联系人:教育局

联系方式:88125536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深教函〔2017〕239号

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第2017030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科技创新委:

民盟深圳市委会在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协同创新的提案》(提案第20170309号)收悉。提案提出,以龙岗国际大学园、坪山国际大学城建设为基础,打造深圳新的科教中心。经研究,我局意见如下:

我局支持以高校集聚区为基础,加快建设新的科教中心。“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期,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集约建设一批新高校。其中,龙岗区和坪山区是我市新设立高校比较集中的两个区域: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大学园聚集了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一批新高校,坪山区也正推进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我局鼓励和支持龙岗区和坪山区两个高校集聚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深圳新的科教中心,充分发挥高校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龙岗区、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深圳市教育局

2017年4月21日

(联系人:易仕岚,联系电话:88101521)

答复单位: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答复文号:深规土函〔2017〕1229号

答复日期:2017年04月28日

联系人: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

联系方式:8394917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深规土函〔2017〕1229号

市规划国土委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

第20170309号提案汇办意见的函

市科技创新委:

市政协《关于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协同创新的提案》(市政协第20170309号提案)收悉。我委非常赞同委员提出的重视多中心与多区域均衡发展问题,解决中心发展与区域创新联动难题的有关建议。现阶段我市正处于培育发展城市新增长极、建设“两区三市”的关键时期。构建多中心协同联动的空间格局,引导和促进东部副中心的发展,是破解“西强东弱、西密东疏”的不均衡城市格局,实现高端要素扩容,提升我市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认真研究,现将我委意见函告如下:

一、我委历来重视原特区外的规划编制及统筹工作,既有及在编规划已为东部地区发展建设奠定了坚实的规划基础

我委一直高度重视原特区外的规划统筹工作,近年来随着特区一体、城市转型及深莞惠经济圈(3+2)发展等新的背景,我委陆续开展了《深圳市综合交通2030发展策略》、《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修编》、《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研究,上述规划对东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及开发建设都具有较全面、系统的指导作用。

诚如代表所言,由于原特区外长期以来土地资源受限、建设运营管理多元化,导致了规划的实施率不足、历史欠帐较多,存在落后产业亟需淘汰、新型产业尚未成熟、现状道路网络规模不足、规划布局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全市均衡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以轨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我委也在加快推进相关规划编制等,将以促进龙岗、坪山的建设为重点,适时调整干线路网及轨道网络。同时,也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原特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缩小原特区内外的不平衡发展,并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关于在新一轮城市总规编制中进一步明确东部中心的市级中心地位

当前,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即,需要再次谋划深圳未来城市定位、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我委将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新一轮轨道网络规划中深入研究,在规划中考虑以打造东部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为重点,一方面完善东部组团内部轨道交通和对外快速轨道、高快速路网规划,另一方面完善基于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加快推动城市东部中心的形成。

三、关于按照市级中心的标准,提升原特区外地区的基础配套水平

我市严格按照特区内外一体化原则修订出台了《深圳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统一了全市城市规划标准,目前,原特区内外基础设施供给在规划技术标准上并无差别。此外,近年来,我市不断下放中小学、河道整治、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市政交通设施项目涉及的规划调整审批权限,同时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四、关于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推进经济发展

根据我委编制的《深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已将盐龙大道南段、坪盐通道、坂银通道、南坪快速三期、沙荷路、布罗通道等相关道路列入近期建设规划,部分道路正处于建设中,我委将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推动上述工程的实施。

五、关于制定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简化审批程序

2016年我市出台了《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深府〔2016〕80号),提出了一般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差别化供应、建立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机制、优化产业用地地价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产业供给,推动精准供地。近期,我委正在开展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的相关政策制定,将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地价、合同、监管等工作,更好的适应城市和产业发展需要。

以上意见供参考。

专此函告。

市规划国土委

2017年4月21日

(联系人:王磊,联系电话:83949565)

答复单位: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答复文号:深科技创新函〔2017〕1076号

答复日期:2017年07月20日

联系人: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联系方式:82002314

反馈意见:满意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深科技创新函〔2017〕1076号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20170309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深圳市委会:

市政协办公厅转来贵单位在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交的《关于加强区域联动推动协同创新的提案》(第20170309号)收悉。感谢贵单位一直以来对我市区域协同创新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综合市规划国土委和教育局的意见,我委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区域协同发展顶层设计

近年来随着特区一体、城市转型及深莞惠经济圈(3+2)发展等新的背景,我市陆续开展了《深圳市综合交通2030发展策略》、《深圳市干线道路网规划修编》、《龙岗区综合发展规划》、《坪山新区综合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研究,上述规划对东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及开发建设都具有较全面、系统的指导作用。诚如提案所述,由于原特区外长期以来土地资源受限、建设运营管理多元化,导致了规划的实施率不足、历史欠帐较多,存在落后产业亟需淘汰、新型产业尚未成熟、现状道路网络规模不足、规划布局不完

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全市均衡发展的格局。为进一步完善东部地区以轨道为核心的综合交通体系,我们正在加快推进相关规划编制等,将以促进龙岗、坪山的建设为重点,适时调整干线路网及轨道网络。同时,也将进一步加大对原特区外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缩小原特区内外的不平衡发展,并扩展城市发展空间。

二、关于明确东部中心的市级中心地位

当前,深圳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在即,需要再次谋划深圳未来城市定位、性质、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我们将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新一轮轨道网络规划中深入研究,在规划中考虑以打造东部核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为重点,一方面完善东部组团内部轨道交通和对外快速轨道、高快速路网规划,另一方面完善基于实施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加快推动城市东部中心的形成。

三、关于按照市级中心的标准,提升原特区外地区的基础配套水平

我市严格按照特区内外一体化原则修订出台了《深圳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版),统一了全市城市规划标准,目前,原特区内外基础设施供给在规划技术标准上并无差别。此外,近年来,我市不断下放中小学、河道整治、道路等公共配套设施、市政交通设施项目涉及的规划调整审批权限,同时不断优化审批流程,极大提高了审批效率。

四、关于加快道路交通建设,推进经济发展

根据《深圳市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十三五”规划》,已将盐龙大道南段、坪盐通道、坂银通道、南坪快速三期、沙荷路、布罗通道等相关道路列入近期建设规划,部分道路正处于建设中,我们将大力支持并积极配合推动上述工程的实施。

五、关于制定完善土地供应制度、简化审批程序

2016年我市出台了《深圳市工业及其他产业用地供应管理办法》(深府〔2016〕80号),提出了一般产业项目和重点产业项目差别化供应、建立重点产业项目遴选机制、优化产业用地地价形成机制等一系列举措,不断优化产业供给,推动精准供地。近期,我们正在开展完善土地管理体系的相关政策制定,将进一步完善土地供应、地价、合同、监管等工作,更好的适应城市和产业发展需要。

六、关于以龙岗国际大学园、坪山国际大学城建设为基础,打造深圳新的科教中心

“十二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机遇期,坚持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并重,通过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集约建设一批新高校。其中,龙岗区和坪山区是我市新设立高校比较集中的两个区域:位于龙岗区的深圳国际大学园聚集了港中大(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深圳墨尔本生命健康工程学院等一批新高校,坪山区也正推进深圳技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建设。我们将积极鼓励和支持龙岗区和坪山区两个高校集聚区,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打造深圳新的科教中心,充分发挥高校高端人才和创新资源集聚效应,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助力龙岗区、坪山区经济社会发展。

贵单位在提案中提到的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将是我们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和工作推进的重点。再次感谢贵单位对全市区域协同创新发展的热切关注与鼎力支持。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2017年7月20日

(联系人:陈望远,电话:88103417,15818565080)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