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加强深圳湾区生态治理 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7-12-29

提案第20170330号

标题:加强深圳湾区生态治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

提出人:民盟深圳市委会

办理类型:承办

主办单位: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会办单位:

内容:

以海岸带经济为代表的海洋经济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2014年3月底,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院蓝色经济中心发布了《2014年海洋与海岸带经济报告》。报告显示,海岸带地区是美国经济的重心。2012年美国沿海州为美国贡献了81%的就业岗位和84%的GDP。以海岸线向陆地延伸50公里计算海岸带面积,2012年美国海岸带地区居住人口1.165亿人口,为美国提供了6.6万亿美元GDP和4880万就业岗位,相当于以17.5%的国土面积,承载了37%的人口,创造了全美42%的GDP,提供了37%的就业岗位。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一部分由海岸带地区产生,据2009年国家统计局统计,海岸带地区的经济产值达20.62万亿,沿海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1.48%。我国的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区域都处于海岸带区域。世界海岸带大会曾预测进入21世纪,发展中国家的2/3人口将居住在海岸带地区,沿海地区无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和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

一、海岸带双重生态价值,支撑海岸带经济的高速发展

生态系统服务内容复杂,功能价值多样,为了便于统一评估不同系统的生态价值,CostanzaR1997等将全球生物圈分为16个生态系统类型,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为供给能力,调节功能,文化娱乐和支持功能等四部分十七个类别进行系统评估。海岸带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海岸带地区拥有海洋和陆地双重生态价值。它既是海洋渔业、盐业、海洋油气和国际海底资源等资源性产业开发的前沿基地;又是港口码头、海洋运输、船舶修造、海水养殖、水产品交易与加工和盐化工等海洋产业的坐落空间;也是钢铁、电力、石化等占地大、运量大和排废多的陆地工业产业布局的理想场所。此外,由于海岸带地区的开放性和外延性,使之成为发展商业、旅游和服务业黄金地段。正是由于海岸带区域的这些天然属性和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使世界大多数的海岸带成为人口稠密、产业云集和经济活动最密集的地区。

二、湾区经济,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标志

海岸带经济从资源开发和加工制造业向滨海旅游,高端服务和高科技发展的迭代过程中,逐渐实现从海岸带经济向湾区经济的过渡,湾区经济群成为海岸带经济的高级阶段。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的显著标志。以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为代表的国际一流湾区经济,以其开放包容的经济环境、追求创新的文化氛围、高效的资源配置、强大的集聚功能与外拓展性以及发达的国际交往网络,发挥着引领创新、聚集辐射的核心功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引领技术变革的领头羊。深圳市政府于2014年首次将发展湾区经济,写入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建立基于深港澳为一体的世界一流的环珠三角湾区经济圈,在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深港澳湾区目前的经济结构与发展水平,高科技能力,开放包容的环境,发达的金融基础以及高度国际化水平对发展世界一流的湾区经济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和支撑条件。但是除经济和人文条件外,生态系统的服务与支撑能力也是湾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湾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宜居的环境和良好生态环境作保障。

三、深圳湾区环境与生态治理现状

深圳的发展始于海,成于湾,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深圳城市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环深圳湾区域一直是深圳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活最为活跃的区域。原来以农业生态为主的环境早已被城市和工业生态系统所替代。大规模的围海造地,导致海湾纳潮量和水动力显著降低,沉积加速,湾内淤积明显。围海造地与过度捕捞,严重破坏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和生物的繁殖场,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受到严重破坏,深圳湾和珠江口的生物数量显著下降,生态功能显著退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急剧增加,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增加,水环境和水生态因此受到严重影响。国家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珠江口、深圳湾富营养化严重,氮磷超标,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水平。黑臭的深圳湾,已经直接影响到了周围群众的生活,深圳湾目前的生态状况,难以适应湾区经济建设的需要。

一般认为深圳湾黑臭及富营养化是由于快速城市化导致城市污水排放增加,环境负荷难以承载。因此,深圳市花大力气多次开展河流整治工程,包括建立雨污分流系统,强化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大规模截污减排,清理污染企业,试图恢复深圳湾的生态状况,但是效果不理想。

近期我们将深圳和香港排污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过去的三十多年,深圳湾的总氮排污水平并未显著增加,总磷排放在近些年略有下降。其原因是尽管近三十年深圳市人口显著增加,排污加大,但是香港侧因建立保护区,大规模迁离养殖业,其养殖排污整体下降,因此深圳湾整体纳污量并未明显改变。在此基础上,我们采用模型,研究深圳湾河流减排对深圳湾营养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现状相比,输入氮负荷削减90%,深圳湾叶绿素水平仅下降35.1%;削减90%的总磷,叶绿素水平只能降低57.7%,治理效果并不明显。结果显示,采用环境工程的深圳湾治理方案已经接近极限,单纯依靠环境工程控制氮磷营养输入,对解决深圳湾区域的富营养化作用有限。

尽管环境是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但是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的目标与途径都有很大的差异。环境治理的目标是提高环境的洁净度,环境洁净度越高,环境质量越好,我们可以通过环境工程提高水质;而生态指的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多生物适应的环境,表明生态状况越好,因此生物多样性常用来指示生态系统状况。与环境治理不同,生态系统的恢复主要靠养护和引导,只要不是有严重生态毒性的环境,生物都可以通过生态自适应调节,适应环境并改造环境,进而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

在环境工程的基础上,更多地考虑生物的作用,通过恢复生态系统群落结构,恢复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实现对经济建设的支撑,也许会有更好的效果。通过生物提高生态质量的例子很多。美国切斯皮克湾早年大量生产牡蛎,但是近年因过度捕捞和病害,使得牡蛎资源下降了80%以上,原本每周可以被牡蛎过滤一次的海水,现在需要一年的时间,海湾水体富营养化水平明显上升。近年美国马里兰州和弗吉尼亚州都在投入力量,开展牡蛎增殖计划,希望通过牡蛎增殖,利用生物的作用提高切斯皮克湾的水质。中科院海洋所在青岛的桑沟湾开展海洋牧场工程,通过在湾区扩大贝类养殖和贝藻混养,建立海洋牧场,提高胶州湾的水质,降低当地富营养化,增产增收。深圳湾从2014年开始实施全年禁捕,迄今已经两年了,尽管深圳湾的黑臭现象还很明显,但是深圳湾的水生态状况已经有明显改变,鱼类个体大小明显增大,赤潮数量显著下降,生物多样性明显增高,生态养护已经看到明显的效果。

四、加强海湾生态生物治理,支撑湾区经济的建设

建立高水平的湾区经济,需要和谐的生态,精致的景观和宜居环境为基础。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生态系统的各种服务价值主要是通过不同层级的生物来实现的。微生物可以大量分解和消耗有机质,降低富营养状态;藻类可以利用无机和有机的小分子物质,通过光合作用,实现初级生产力的生产,而浮游动物和鱼虾等将以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为食,将食物网延伸,促进各种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无论是富营养还是寡营养生态系统,在生物的作用下都可以产生新的供给、调节、文化美学和支持等生态服务功能,从而为湾区经济建设提供支撑。

办法:

为有效开展深圳湾区生态环境建设,更大限度发挥生物在生态功能修复中的作用,建立基于生态功能的海洋管理,我们提出建议如下。

1、扩大禁捕区,恢复生物的繁殖群体

深圳近海区域鱼类经济价值不高,多数是仔鱼和幼鱼。深圳政府经多年转产转业,深圳本地从事近海捕鱼生产的从业人员已经非常有限。深圳目前有条件可以扩大近海全年禁止网捕试点,设置3-5年的禁捕期,以恢复海洋生物的繁殖群体(大多数鱼类的性成熟为4-5年)。在此基础上,转变近海渔业模式,改网捕为休闲垂钓或水下观光,提高滨海旅游的参与度和内在价值。

2、加强海洋工程的合理性评估,保障海湾生态服务功能

以围填海为主的海洋工程,对海洋生态带来不可逆的严重影响,使海洋生态服务功能彻底丧失。站在陆地看,海岸是陆地的延伸,围填海是扩大陆地的利益,但是站在海洋的角度,应当侵蚀陆地,扩大海洋的利益。岸线的曲折是自然生态博弈的结果。围海造地得到的是眼前的蝇头小利,换来的将是自然的报复。深圳湾目前的黑臭,应当是深圳大面积围填海,导致海洋生态服务能力缺失的副产品。

3、加强海湾生态治理的科学性研究,恢复海湾生态功能

目前海湾生态环境的治理主要依托环境工程,对工程效果的评价多以洁净度为目标,缺乏生态系统生物适应性和功能评价,不能反映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在充分评估环境工程风险的前提下,要考虑生态系统自身特点,给海湾提供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以便系统逐渐具备生态服务的功能,过于频繁的环境扰动不利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4、提高海洋生物的原位监测能力,逐步实现海湾生态管理

海洋环境监测主要依赖物理和化学传感器,缺乏生物参数的原位观测能力。海洋渔业资源或赤潮、水母等生物灾难的预测或预报,需要建立在了解理化因子和生物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加大科学投入,开发原位海洋生物监测系统,加强海湾生态的预报能力,逐步实现海湾生态的科学管理。

5、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提高民众生态保护意识

海湾生态状况关乎每个市民切身利益,滨海休闲是公民的权利,而保护海洋生态则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加强海洋生态的科普教育,正确引导公众对海洋价值的认知,唤醒公众的广泛参与意识,积极监督政府对海洋的管理。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拥有一片真真的蓝海,才能广泛吸引高端人才和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高技术企业,共同参与大湾区经济的建设。

答复单位: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答复文号:深规土函〔2017〕1941号

答复日期:2017年07月03日

联系人: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

联系方式:83949177

反馈意见:满意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深规土函〔2017〕1941号

市规划国土委关于市六届政协三次会议

第20170330号提案答复的函

民盟深圳市委会:

贵委在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加强深圳湾区生态治理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提案》(第20170330号)收悉。对于提案中涉及我委的工作建议,我委意见如下:

一、关于扩大禁捕区,恢复生物的繁殖群体

深圳湾自2014年5月1日起实施全年全时段禁止捕捞后,2016年7月,市编办批复增设深圳湾禁渔区执法大队,专门负责禁渔区生态资源管理,实现对禁渔区海上及海岸沿线全覆盖监管。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禁渔区管理宣传,深圳湾建立禁渔区以来,我委每年5月1日均组织开展丰富多样宣传教育活动,今年5月1日,我委联合市经贸信息委在深圳湾公园日出剧场,联合举办了深圳湾禁渔区设立三周年执法成果宣传活动。深圳湾禁渔区成立三年来,深圳湾海域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禁渔区执法管理成效显著,候鸟数量逐渐回升,全球濒危物种黑脸琵鹭罕见现身深圳湾海域集体觅食。

为强化深圳湾海域保护管理,我委正积极申报深圳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侨城国家级海洋公园,未来将开展滨海湿地、红树林生态系统及鸟类栖息地等海洋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工程,提高海洋生态系统的生态治理和服务功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委将继续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的沟通对接,建立“两法衔接”长效协作机制,坚决查处禁渔区内非法捕捞行为,提高非法捕捞人员的违法成本,形成持续有力震慑,不断提升深圳湾海洋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关于加强海洋工程的合理性评估,保障海湾生态服务功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规定,海洋工程项目建设单位必须按照规定编报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并报有审批权限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核准。编制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必须按照有关规范要求开展海洋环境现状调查,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编制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说明,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之前,必须履行专家评审、征求相关部门及社会公众意见等程序。我委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核准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

三、关于加强海湾生态治理的科学性研究,恢复海湾生态功能

为综合评价深圳湾海域水环境及污染综合治理现状,识别深圳湾核心问题,我委开展了《深圳湾污染治理战略研究》。该项目以深圳湾水动力改善及底泥处置为重点,结合深圳湾生态现状和本地生态物种生存及生态控污需求,对原位生态物种修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水质、底质、水动力、生态和管理机制等目标与实施计划,着重在陆源污染削减、水动力改善和底质提升、生态修复、深港协同治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策略和措施。近期,我委计划将项目研究成果及综合治理措施建议上报市政府,争取各相关职能部门系统推进深圳湾污染治理工作,确保污染治理战略得以有效实施。

四、关于提高海洋生物的原位监测能力,逐步实现海湾生态管理

目前我市已建立了45个覆盖全市海域的环境监测站位,每年对海洋质量状况进行4次全方位的调查监测,对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入海河流、海水增养殖区、海水浴场等功能区进行专项监测;建立了39个基本覆盖全市近岸海域视频监测系统,实时对海岸及近岸海域进行监视。我委正积极推进深圳市陆源入海污染物在线监测项目,以实现对陆源入海污染物的长期监测和总量控制,为海域环境长效监管和生态保护提供支持。

五、关于加强海洋科普教育,提高民众生态保护意识

多年来,我委十分注重海洋自然意识教育,推动海洋特色宣教工作开展,切实抓好海洋重大节事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侨城湿地、潜爱大鹏等海洋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海洋知识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调动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等行业单位或科研机构力量,抓好净滩清洁周、海洋宣传日和环境保护日等大型节事活动。今年1月,我委会同蓝色海洋环境保护协会组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我爱美丽广东,我爱洁净沙滩”的大型海洋环保公益活动,60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政府企业代表、爱心家庭参与了20个海滩开展的海滩清洁活动。6月8日,在深圳大梅沙成功举办了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广东省主会场活动,组织开展了海洋主题展、海洋意识教育基地授牌、珊瑚种植、渔业人工增殖放流、沙滩清洁和执法船开放日等多项内容,40多家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了报道或转载,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教育效果,得到了省海洋与渔业厅的高度肯定。同时充分利用华侨城湿地、东部海岸沙滩和大中小学等平台建设特色海洋宣教基地,加大海洋自然知识教育力度,广泛开展海洋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海洋文化发展,强化提升民众海洋意识。

感谢您对深圳市海洋事业的支持。

此函。

市规划国土委

2017年6月28日

(联系人:吴漾,联系电话:83573190)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