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深港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18-01-16

在“创新之都”已成深圳名片的当下,如何继续拓宽创新之路、迈向“全球创新之都”,成为与会政协委员讨论的焦点。委员们提出,深圳的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创新的支撑,没有金融创新的支持,科技创新的成果只能存在于实验室,很难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在如何解决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问题的基础上,深圳还应主动进行创新经济模式的变革,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机遇,深港共同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

共建“科技+金融”生态圈

吕华委员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深圳是重要的引擎,目前很多国际高端创新资源看好深圳,但引进来需要完善的金融支持,甚至是国际并购。受现阶段外汇制度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引进合作对香港而言更具优势。

黄荔同样认为,国际上知名湾区的成功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成功,也是创业投资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靠来自全球的各类创业投资、风险投资。面向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应共同推动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全孵化链条,同时促进大量创业投资及时通过二级市场来变现。

“粤港澳大湾区要共同构建‘科技+金融’生态圈,为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充分的金融支持。”黄荔建议,要在建立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础上,着重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协同创新与平台环境建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相结合,同时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使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综合效应扩展到整个湾区的各方面。

融资模式应实施多层变革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在深圳,很多中小企业因资金紧张,放弃了扩大生产规模,还有的中小企业放弃了技术和设备升级。”市政协委员、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表示,融资难已成深圳促进中小企业繁荣、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的重要瓶颈。而作为企业主要融资渠道,银行贷款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用巨大。

厉伟建议政府将部分对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企业的补助资金改变用途,作为其贷款的担保,实质上是对银行的呆坏账进行保险。假设坏账比例5%,政府兜底80%,则意味着20亿元风险补偿可撬动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500亿元。

刘根森委员同样认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小额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商业保理等这类多是民企性质的“类金融企业”,也承担着为大型金融机构所不能覆盖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任。但是,这些“类金融企业”自身也面临着“造血难”的困境。刘根森建议,加强类金融企业的行业监管,探索实施评级机制,拓宽优质的类金融企业的融资渠道,可从表内表外两个渠道去探索解决,简化再融资方式。同时,鼓励类金融企业与保险公司根据业务场景研发创新性的信用保险、保证保险等产品,提高风险的抵御能力。

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

“深圳要建立以创新经济模式为主打方式的平台,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黄荔委员表示,很多早期高科技项目,从实验室到最终真正成果输出,再到服务领域或者市场领域,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够很快实现产业化。而大力发展实验室经济,能够建立新型科技产业化运作模式,加速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

“在实验室经济模式下,创新人员可以一直从事最擅长的科技研发、产品服务输出的最核心工作,发展做大科技研发型的新型企业。”黄荔认为,科研机构和创投相结合,建立产业生态平台,再结合政府支持及产业资本“翅膀”,可大幅提高研发投入的转化成功率,从而真正打造一个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技术与人才为核心,以股权投资为纽带的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平台化的新型技术转移机构。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