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市政协六届四次举行大会发言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1-17

1月16日上午,市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举行大会发言,21名政协委员围绕营商环境、高等教育、科技创新、文化发展、金融科技、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花园城市、社区治理等主题作了精彩发言。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陈如桂、市政协主席戴北方,市领导李华楠、郑轲、刘润华、黄中伟、陈倩雯、王璞、张晓莉、徐友军、黎军、王大平,市政协党组成员王芃,市政府秘书长李廷忠等参加会议。王璞主持会议。

认真听取各位委员的发言后,王伟中代表中共市委向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王伟中指出,市政协为深圳彰显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21位委员的发言政治站位高,紧跟时代大势,紧扣发展全局,紧盯民生热点,所提意见建议有很多真知灼见。市相关部门要主动对接沟通,认真研究采纳,更好地推动工作、落地见效。

王伟中表示,深圳已经踏上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的新征程,全市政协委员要共同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深圳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六届九次全会部署,努力续写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新篇章。

王伟中强调,深圳要努力在新时代走在最前列、在新征程勇当尖兵,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离不开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们一如既往地广泛参与和大力支持。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提高政治站位,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各项工作的总纲;广泛凝聚共识,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发挥独特优势,把为深圳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献计出力作为工作主线;适应新时代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携手新时代、贯彻新理念、聚焦新目标、落实新部署,只争朝夕创新局、改革开放再出发,把经济特区“金字招牌”举得更高、擦得更亮,努力续写深圳经济特区发展新篇章。

陈如桂表示,政协委员的意见建议非常中肯和务实,有助于政府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将认真研究吸收,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优化服务、破解难题、促进发展。希望委员继续发挥民主监督作用,一如既往地帮助和支持政府工作,共同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生态,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为率先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作出更大贡献。

市委、市政府27个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部分海外华人华侨代表、港澳台人士代表,以及市民代表等应邀出席会议。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 政协委员建议法治优先降低税负

民革深圳市委员会 吴鹏程:

“建设一流营商环境,应当始终坚持法治优先。”吴鹏程表示,总结深圳近40年来的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以法治化推动市场化,给企业家提供稳定的未来预期。他建议专门就深圳营商环境做一个全面系统的立法规划。涉及负面清单、园区建设、企业用地、项目落户等硬件建设,以及税收减免、产业基金扶持以及人才安居等政策配套软件,成熟一项立法一项,最终形成一整套制度。委托专业咨询机构每年对深圳企业进行营商环境调查,聚焦深圳全球资源链接能力的制度障碍,形成年度报告。找准企业发展痛点,委托高校、智库进行专业立法,克服管理者立法的固有弊端。继续强化信用法律建设,在2017年出台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抓紧推动出台《深圳市社会信用管理条例》。

经济界 王文银:

“从主要税率、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物流成本、融资成本、能源价格、交易成本等多方面比较,深圳目前在要素成本上已经不具备优势。”王文银建议,降低企业税费负担,针对中国企业税负过重的问题,建议全面落实国家减税政策。深圳还应创新体制机制,探索更多与国际接轨的税收管理与服务方式。同时,针对深圳综合要素成本高企的情况,还应全方位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还要推出切实可行的税收激励政策。

工商联 陈志列:

“南北方向交通干道现状已经严重地影响了很多企业的运营发展。”作为一个企业家,陈志列称,深圳路网格局呈“蜂腰型”,南北方向的交通干道少,而仅有的几条南北向干道上的车流量已经很大,这制约了分布在原特区内外的企业生产运输、经营,也影响企业职工的工作出行,降低了企业生产效率。因此,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多规划、修建南北向的轨道和公路主干道,满足原关内外产业融合发展的需求。此外,相关部门还应进一步理顺原特区内外政府职权,鼓励原特区内的企业有序地把新的发展空间放在原特区外,加快特区一体化建设,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均衡发展。

经济界 车汉澍:

改善营商环境必须要加强和改善我们的软环境,尤其是软环境中的软环境,也就是政府公务人员专业化的服务意识、创新性的工作意识、负责任的担当意识,这是营商关系的核心,也是深圳继续先行一步探索新路的基础。建议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在全市上下再来一次思想再解放的大讨论;出台公务人员创新性工作的保护机制,严格区分创新性工作和贪污腐败乱作为的不同性质,保护公务人员敢创新、能创新、善创新。

科学规划粤港澳大湾区 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联络工作委员会 郭万达: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议关注两个问题:一是调整优化环湾轨道建设。“轨道的交通对全世界的湾区建设都是非常重要的。”建议把现有的规划调整为“双环+放射”结构:以南沙为核心,南向形成“海湾环线”,北向形成“海岸环线”,并纳入重大区域及重大专项规划,加快推进深珠城际、深港西部快轨的规划研究和建设进度。“我们一定要争取把这两个海湾环线一定要纳入重大的专项规划里面去”。二是推动深圳河沿岸地区深度开放,共建深港科技带。建议以深圳河沿岸全面开放为平台,配合国家自贸试验区战略,有机整合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和内地与香港CEPA政策,探索在深圳河沿岸探索建设“CEPA+FTZ”示范区,实行“一揽子”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

特邀香港 洪为民:

“我们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创新政策,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议从人员跨境、税收减负、科研机构落户等方面给予港方人才、企业给予便利。例如让一些居住在香港的国际人才能够方便往返深,在居住方面提供便利,创新香港居民在深圳就业创业的范围,我建议可以在这方面和纳税的情况绑定,建立大数据中心,提高相关的跨境通关的便利化,消除创客资金的流动障碍,包括人员跨境的问题。

致公党深圳市委员会 仙新民:

深圳具有良好的发展金融科技的产业基础,市场主体处于金融科技发展应用前沿,深圳有条件推动金融科技稳健发展,打造湾区金融科技发展高地。我们提出“1+3”的解决方案,成立一个金融科技促进委员会,加快实施专才计划、基础培育、核心监管、湾区合作等四大战略。由行业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组成深圳市金融科技促进委员会,负责顶层设计;培育金融+科技人才,加大境外专才引进力度;实施基础培育战略,鼓励中小型金融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实施监管核心战略,建立全网络、全覆盖式穿透式的金融风险监管体系。

科学技术界 潘昊:

深圳的科技创新应该与大湾区的产业升级密切结合。建议在产业聚集区域设立与行业一流水平兼容的试产平台,解决大型工厂不灵活、小型工厂不专业的普遍问题;梳理深圳以及大湾区的产业聚集情况,建立产业集群地图;由政府制定匹配的专项资金,扶持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体系,让深圳成为科技创新与大湾区产业对接的枢纽。

加快补齐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短板

科教卫体委员会 陈十一:

“目前深圳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布局不太明确,规划系统性有待整合、学科布局有待完善。” 陈十一建议,把发展高等教育作为深圳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核心,在空间布局上优先考虑高等教育,要融合高等教育,在重大民生与医疗问题破解中发挥好高校作用。做好顶层设计、分类发展、优化层次、集约建设,培养城市需要的各类人才。进行科技创新的结构调整,推动形成科教融合发展的新模式,立足大学,建设科学装置,让大学与科技结合,大学与城市一体成长。陈十一说,深圳有最好的技术和市场,应当依托粤港澳区位优势,与湾区城市开展全方位跨区域合作,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民盟深圳市委员会 廖欣:

“找不到文化坐标,缺乏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是深圳的软肋。”与北上广杭等城市相比,深圳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仍存在较为明显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廖欣说,“2011年人大代表提出建设深圳美术馆的新馆,2017年申报建筑工程规划许可,2018年等待。”而就在月初深圳举行了五条地铁线集中开工,四年完工,2023年,五年以后就可以坐上五条新地铁,这要为市委市政府大大点赞。“呼吁以建地铁的速度,加快美术馆新馆等重要文化设施建设”。

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 吕绍刚:

“深圳的文化规划年限比较短,一般是三到五年,对未来文化发展的目标也没有明确,这对深圳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他建议,大力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培育文化产业发展新业态,加快聚集高端文化人才,深入打造深圳国际文化品牌,提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形象。

民进深圳市委员会 房涛:

“深圳的养老事业和产业需要未雨绸缪。如果按满足常住老人计,我们深圳的床位数缺口将是1.2万,优质的机构养老需求是一床难求,而其他的地方门可罗雀,存在供给结构的问题。”房涛建议,深圳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引导社会力量以先进的管理模式参与养老,加大对民办机构的补贴力度。她表示,建立医养结合,鼓励多点执业,尤其是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解决失能老人生活的费用,这也是促进养老服务业的关键举措,15地已经启动试点,深圳的人社局已经调研五年,应该抓住窗口期,战略布局深圳的养老,设立国际医疗养老试验区。

台盟深圳市委员会 彭琛:

“深圳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缺乏系统性,这导致了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她建议,深圳应将创建全面的无障碍化城市作为目标,将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整体规划,重点打通无障碍环境“微循环”,实现城市主干道与周边街道、社区道路与周边市政道路、公共场所与周边道路以及不同交通系统之间的无障碍设施无缝连接。“要加快推进信息化无障碍建设,除了要立法立规制定相关的制度,还要引导和鼓励商家进行优化。”

医药卫生界 张小梨:

“深圳什么人最缺最累?我们的医疗人才最缺,病人最累,2016年深圳全市的医生看了将近一亿人次。”深圳现在已经出现了市外引进来、市内挖墙角的现象。张小梨建议,深圳尽快深化医疗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员额管理办法,明确编制捆绑福利待遇的货币化,尽快核定医院员额总数,指导医院合理、有序推进员额管理制。同时夯实基层医疗人才的聚集,出台规范医疗人才流动的办法。

以“互联网+河长制” 使深圳实现河长治

九三学社深圳市委员会 李月:

“目前全市310条河流中,133条为黑臭水体,水污染问题成为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软肋。”李月认为,目前深圳的水环境信息获取渠道不足,更新速度慢,检测和监控采用取样和巡查为主,没有获取全部流域的数据,部门协作和数据互通也不足。她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主导“互联网+河长制”系统的建设;参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形成单一的水的数据,便于公众理解,比如说今日水质32属于优,主要污染物氨氮。“希望通过健全互联网+河长治,使深圳实现河长制”。

特邀本市 陈可石:

“深圳在特大城市当中是最有条件建设成为花园城市,因为深圳城市规划好而且具有良好的气象特征。” 陈可石建议,把建设花园中的城市作为未来五年深圳努力的一个目标,通过建设花园城市,全面提升深圳整体的城市环境。比如,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落地罗湖,把深圳水库和梧桐山、东湖公园整体规划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公园;把深圳高尔夫球场改为深圳改革开放公园,展示深圳改革开放40年作出的伟大贡献;借助深港合作的契机,借鉴新加坡的经验,建议在深圳湾口岸建设深港友谊花园,成为深圳最大的海上花园。

强区放权改革 要放出活力效率

提案委员会 张学虎:

张学虎表示,深圳强区放权工作进行了两年,得到了广大市民、企业的普遍认可。而接下来我市要集中精力,解决那些认为放得不好,信息不够公开,时间没有缩短的问题。“在强区放权中,不少部门出于保护部门利益的目的,出台相应的规定,以法规规章制度的方式,规避本部门的责任。对于这种情况,应该采取措施,系统清理,确保权责统一,防止因规避小责任而拖慢整个社会运行效率。建议搞一次绩效审查,看看哪些地方由于揽权影响了效率。”张学虎建议,下一步,要努力破解改革中的自我保护问题。

民革深圳市委员会 李毅:

“深圳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与深圳的社会经济发展太不相配了,政务信息系统的落后也是阻碍强区放权推进的因素之一”。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因为信息化建设完全围绕着管理者在做文章。建议把信息化中心转移到被管理者上面,技术上这叫“面向管理治理对象”的原则,通俗说法是搞“民本位的信息化”。

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一体化发展

农工党深圳市委会陆卫平:

陆卫平认为,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合作区区域定位较低,产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缺乏多层次快速交通,难以实现同城化。他建议,把合作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争取向国家申请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自贸区、免税区、国家级区域合作经济开发区,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争取更多的配套优惠政策和资源,让特别合作区真正“特”。“建议建设一条从深圳市中心直达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磁悬浮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客运专线作为通勤专线。”使深圳市中心与深汕特别合作区真正融为一体。

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 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民建深圳市委员会梁敏华: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践行创新发展理念的一项重要的制度设计,如何将这项制度更好地应用到科技创新领域,更好地结合深圳的产业特色,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提升创业能力,将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梁敏华认为,目前这项制度在深圳还存在覆盖面不广、持续性不够等问题。她建议,出台《关于促进科技特派员制度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同时构建“1+N”科技特派员专家库,完善科技特派员运营管理机制,让更多中小微科技型企业享受到科技特派员制度带来的制度红利。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