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20180356号

标题:关于进一步推进我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提案

提出人:陈红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教育局

会办单位: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委员会

内容:

2010年7月29日备受关注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全文发布。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之后的第一个教育规划,也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主要内容包括: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等10个方面。

2012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48号),提出了: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均衡配置办学资源、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等9个方面的意见。

2010年7月1日起深圳经济特区的范围扩大到全市,要在10年间基本完成全市特区一体化建设目标,其中教育的一体化至关重要。经过7年的发展,特区一体化建设的成就令人欣喜,但在原特区内外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差距依然存在,其中优质教育的分配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存在问题

(一)全市中小学学位依然紧缺。

(二)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的学校办学经费依然紧缺。

(三)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的学校教师资源配置依然不合理。

(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需进一步推动。

(五)“择校热”需要切实缓解。

(六)督导评估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办法:

二、有关建议

(一)大力实施基础教育工程,加大中小学学位供给,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改扩建工程。

一是严格按照最新的《深圳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指引》、《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好每一所新学校。新增教育投入和新建学校重点布局继续向原特区外倾斜。二是按照最新的标准对旧校舍进行整合新改扩建、配置标准的教育教学硬件设施,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继续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进一步从硬件上缩小学校间办学差距,让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为此,政府应承担起职责,为尚未达标的学校,特别是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的学校提供专门的扶持资金,帮助其提高办学水平与条件,符合相应的标准,借鉴国外优质教育的教学经验,缩小班级规模,采取小班化教学,为打造优质教育奠定基础。同时,应对学校的办学条件设立上限标准,控制办学条件优越的学校无限制发展,避免出现办学条件过分超标的“豪华学校”。需要指出的是,建设“标准化学校”并非千校一面,而是要在办学条件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凸显学校特色,促进学校间公平、良性竞争,以提升学校的办学积极性,增强教育活力。

(二)逐年提高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有效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下拨给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需年递增10%,并将学校生均公用经费足额纳入预算。二是每年的财政预算需严格按照最新的《深圳市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指引》中的最小学校规模来拨款,就高不就低。如:小学不足18个班不到810人的按810人来拨款,中学不足18班不到900人的按900人来拨款。对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的办学经费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保障。

(三)合理配置教师资源、稳定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的师资。

一是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允许原特区外学校直接到全国吸引、招收名师、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的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工作的教职工,在工资、职称、住房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的学校倾斜。二是建立培训考核机制,提升教师学习动力。设立专项经费,切实加强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教师的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四)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一是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学校管理层之间、教师之间的交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在“百校扶百校”帮扶工作的基础上,扩大帮扶规模和范围,对相对薄弱的学校进一步实现精准帮扶,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强全市范围内办学水平较高学校的中小学校长和优秀骨干教师跨区轮岗制度建设,制定完善鼓励便于跨区、跨校人才流动的机制及激励政策,市区办学水平较高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半年以上在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任教经历。完善老师评价体系,逐步提升优秀老师地位,激发老师队伍活力。促进优秀教育人才的流动,通过共同研讨备课、上课、研修培训、学术交流、开设公共课等方式,共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质量提升。二是设立专项经费,促进跨区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上课方式、学习方法、师生交流方式、课外拓展等等一系列方面的交流学习,能够最直接的了解双方教育成果的差异,可以让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去调整教育教学方案。双方可以适当的组织结对帮扶学校的学生进行一些短期的交换上课,笔友交往,学期间可以组织一些学科竞赛、文体活动,利用寒暑假共同举办夏令营、冬令营等活动。

(五)切实缓解“择校热”。

一是完善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范招生办法。继续推行积分入学政策,平衡教育资源、有序分配学位。二是合理划定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范围。鼓励各地探索建立区域内小学和初中对口招生制度,让小学毕业生直接升入对口初中。三是提高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各初中的比例。每年按学生比例定向把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原特区外相对边远、薄弱、生源不足学校。四是把区域内学生就近入学比率和招收择校生的比率纳入考核教育部门和学校的指标体系,切实缓解“择校热”。

(六)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

加强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工作,要建立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公开问责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责任机制。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考核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重要内容。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