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大力发展深圳康养产业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20180378号

标题:关于大力发展深圳康养产业的提案

提出人:民革深圳市委会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民政局

会办单位:市文体旅游局,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内容:

中国现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健康与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作为涵盖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体育、旅游、科技等诸多业态的康养产业,更是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的高度关注。

2013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逐步形成了国家对康养产业的顶层设计;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2017年的“十九大”报告,更是明确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为康养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

早在2014年,民革中央就率先提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近年来,有关康养产业的课题,一直是民革参政议政的重点。如今在民革中央多次开展康养产业课题调研、积极举办康养论坛的助推下,全国多个城市已建立了各具特色的康养小镇,如广元市的7个康养项目、石棉县安顺场康养中心项目、攀枝花国家级康养胜地等,形成了集健康、养老、医疗、旅游、体育、文化、科技、信息和绿农业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截至2016年,深圳60岁以上的人口接近120万,占比为6.57%,而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是60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0%以上。单纯从数据上看,深圳目前还是一座比较年轻的城市,但当下的年轻并不等于健康养老问题的高枕无忧:30多年前来特区奋斗的拓荒牛,现已面临养老问题;而且深圳特有的移民现象所增加的随迁老人,会持续加速深圳人口的老龄化趋势;据预测,深圳老年人口数量将在2023-2028年集中爆发,届时会面临断崖式挑战。此外,作为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列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深圳有必要、有责任、也有能力在康养产业有所作为。

综上,康养产业关乎深圳经济发展、关乎百姓民生福祉、关乎全国发展模式创新,现在正是未雨绸缪、提早布局、共商发展大计的重要发展阶段。

一、深圳市康养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社康中心的医疗功能未能与社区养老中心相结合。近年来,深圳人口急剧膨胀,医疗资源紧缺,一时难以跟上脚步。为此,深圳在“十二五”期间就大力发展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现已基本覆盖绝大多数社区,而在“十三五”期间,社康中心将增加到1200家左右。另一方面,社区养老中心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几乎免费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人不愿意去,设施陈旧、服务人员不够专业,导致社区养老中心提供的服务,老年人不太需要,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服务,社区养老中心又不能有效提供——供给和需求矛盾突出。可以说,现阶段的资源和注意力主要放在了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痛点上,缺乏向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机构、居家养老及护理人员培训等服务内容延伸的设计和考量。

二是社会资本参与度不足,市场机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深圳“十三五”规划中,政府把养老工程作为12项重大民生之一,2020年将建成27个重点养老项目,总投资93亿,其中政府项目就占了20个,占比高达74%。然而,康养光靠政府显然不够。政府只能针对大多数或最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单一的基本保障,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只有社会资本、市场机制才能实现康养资源在全社会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然而,实际上,社会资本进入康养非常困难,缺乏基础设施、政策法规等配套资源支持,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不顺,规模偏小,缺乏融资渠道。

三是全社会健康意识和有效行动不足,尚未产生全民健康实效。深圳人的健康状况不融乐观:深圳作为全国的创新之都、一线城市,加班现象普遍,很多人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相关报告指出,深圳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在全国相对突出;体育和养老之间的结合与融合,尚未真正开始:针对老年人的运动风险评估、运动指导,以及相关产品开发,还基本处于空白;政府关于全民健康数据没有全面开放,健康大数据作用尚未发挥;深圳人均可使用体育场馆面积仍然远远不够,现有场馆利用率有待提高:虽然深圳中小学体育场馆已对外开放,但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造成名义上开放,但实际利用率并不高。

四是面对日益增长的康养需求,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诸多提升改进之处。深圳作为国际创新之都,首先必须建设国际宜居城市,而康养水平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而社保制度需要深圳做进一步突破和创新,例如:非深户老人的养老问题遇到政策瓶颈,医疗保险的异地结算存在困难,异地老人医保结算尚未打通;社会保障未给予居家养老的家庭扶持政策,居家养老占90%,家庭的作用是最大的,中华传统最大的幸福乃是享天伦之乐,子女承担赡养父母的责任义不容辞。但这些往往只停留在宣传和教育上,缺乏奖励政策的必要扶持。

五是政府部门职责有待进一步明晰。康养产业是个新兴行业,同时也是个大命题,涉及民政、社保、医疗、卫生、食药、文体、旅游、教育、发改、商务、国土规划多个职能部门,例如民政只是养老机构资格的审核部门,力量很薄弱,缺乏综合主导的专门机构或中间组织的机制协调。此外,老龄委的作用潜力也有待发挥。各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公共的共同推动产业发展的部门协作精神。

办法:

二、关于大力发展深圳康养产业的建议

一是推动落实社康中心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与社区养老需求相融合。根据社康中心网点分布广,就医方便,有专业的医护人员等特点,可在目前接待门诊的基础上,延伸其服务功能,增加医疗护理项目,可承接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机构、居家养老及护理人员培训等服务内容,既可以增加社康中心的收入来源,又能充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同时,在规划新建社康中心时,结合养老用地及日后综合管理需求,实现整体设计,多规合一;此外,推广“公建民营”发展模式,政府通过建设养老基础设施和制定标准,招标专业的机构和人员来运营康养产业公共基础设施,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提高服务效率、推动管办分开。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民办康养事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通过适当的战略目标和适当的财政补贴,将民办康养事业的财政扶持纳入市、区两级财政的预算;降低养老机构运行成本,实现养老机构的水、电、气等与居民同价;对民办养老机构和养老型社会组织,充分利用深圳金融高度发达的特点,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通过税收、贴息贷款等方式,增加其数量和规模,健全、丰富全社会的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投资机构、社康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机构全方位的养老服务生态体系。

三是进一步共享体育场馆,提高体育场馆的实际利用率:采用专业的场馆物业管理公司,接管放学后开放的体育场馆。借鉴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做法,鼓励企事业单位申报建设笼式球场(即利用空余场地,围网建设的方便拆卸的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场)。政府把财政、彩票的资金结余,提供给笼式球场建设同时,制定笼式球场建设标准,并接受企事业单位建设笼式球场的申报。

四是实现社保制度的突破创新。增加患病老人子女的护理假期;针对家庭亲人护理的专业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社保卡用于预防疾病、健康检测等健康消费;对于指定健身场所,根据不同年龄阶段设置差异化条件,按照最高上限比例,支付部分健身消费费用,发挥社保卡的综合效应,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五是政府主导,开展康养产业重大、基础、综合的难点攻关,加速科技创新在康养产业的普及和应用。首先明确康养产业职能部门的协调统筹机制,对康养产业实行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战略;由政府主导,开展康养产业科技攻关,以及包含中年亚健康评价、老年运动能力风险评估等各年龄群体的体质体能评价学研究;深圳要抢抓机遇,进一步掌握生命科学的核心技术,采取政府补助、社保覆盖和个人自付互补结合的模式,针对肿瘤精准诊疗、阿尔茨海默等机体衰老性疾病,以远低于市场价格让市民享受到相应服务,实现科技创新在康养产业的普及和应用,促进技术的持续突破;由政府牵头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开放全民健康数据,鼓励各界开发利用,开发健康体测数据、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产品,形成健康大数据应用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数据作用。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