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提升深圳市公园文化品质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20180391号

标题:关于提升深圳市公园文化品质的提案

提出人:台盟深圳市委会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城管局

会办单位:市文体旅游局

内容:

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公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公园在潜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弘扬城市文化,增进情感联系,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大课堂。公园文化建设不仅是重大文化惠民工程,也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高品质公园文化活动将成为城市的新名片。

一、深圳市公园文化发展现状

通过对莲花山公园、深圳湾公园、洪湖公园、东湖公园、市中心公园等调研发现,深圳各大公园都在为市民提供健身和休闲场所的基础之上,积极举办各类花展、公园文化节、自然教育、明德讲坛等文化活动,市民参与度逐步提高。目前深圳市已建成各类公园921个,是全国公园最多的城市之一,形成了“天然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系,为深圳国际化公园城市建设奠定了基础。但是,深圳公园文化活动大多缺乏自身的特色,缺乏文化独特性和多样性,不仅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而且缺乏高尚文化品位。

二、深圳市公园文化品质提升所面临的问题

一是未能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首先是公园建设不能因园制宜。园林之美,美在自然。现在公园人造景观、人工化建筑太多,不能依山就势、因地制宜、充分突出自然景观风貌。其次是人性化设计不足。以深圳湾公园为例,红树林观景亭附近缺少基本服务设施,如休息椅、饮水器、指示牌、公厕等,游客较少的地段也缺少紧急报警器。另外,公园内安装高音喇叭对市民造成干扰,也破坏公园里大自然的交响曲。最后,市民文化生活在公园空间之外。深圳大部分公园的基础文化设施如剧场、舞台、展览馆、书吧等并不齐备,公园没有发挥自然教育、文艺演出、展览学习、文化传承的平台价值。

二是公园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欠缺。公园园林和建筑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我市公园建设存在缺乏文化内涵和艺术元素的问题。如公园登山口命名为“一号登山口”,“二号登山口”,有亭子直接命名为“财富亭”。另外,题名匾额、楹联、绘画、书法等美术形式以及诗词、歌赋、散文、戏曲和典故等文学形式尚未巧妙地融入园林园艺之中。

三是公园文化活动不够丰富。深圳目前的公园文化活动多以一般性的大众文化活动为主,尽管也有各类花展、草地音乐会这样的高雅艺术活动,但总体上类似的活动太少。日常公园文化活动缺少整体规划,各类公园没有形成自身特色,较为同质化,缺乏较有文化品质让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

四是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公园文化品牌。纽约中央公园和伦敦海德公园之所以能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地标和旅游观光热点,就在于“莎士比亚公园戏剧节”、海德公园“无座音乐会”“逍遥音乐会”等高端的艺术活动的举办,而深圳的公园文化活动至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品牌。

五是公园专业技术人才不足。市公园管理中心和各公园管理处普遍存在人力不足的情况,尤其是公园现代化管理和园林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

六是公园文化周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周于每年十一月举办,至2016年已连续举办了十一届。参与举办公园文化周有10个公园,每个公园专项经费为25万元。经费不足对文化周活动的质量产生很大影响。

办法:

三、提升深圳市公园文化品质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特色,弘扬深圳开放、包容、创新的特区精神

打造公园文化的“深圳标准”和“深圳样本”。首先要从深圳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公园之城”的定位出发,对现有公园的文化活动进行梳理,并按照活动类别、形式和规模进行归类;其次要按照“一园一特色”的思路,以莲花山、深圳湾公园、园博园、中心公园等重点市政公园建设为突破口,制定公园文化活动规划,以点带面提升深圳公园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形象。

(二)创新思路,打造深圳的公园文化品牌

一是建设属于深圳的“中央公园”。以沙河东路和沙河西路为东西界限,北起广深高速,南抵深圳湾,自北向南将大沙河公园、欧洲城、白石洲、科技园、世界之窗、深圳湾公园、深圳湾体育中心等连成一体,文化体育设施、商业综合体,交通配套都极为完备,作为一张城市名片,打造深圳的“中央公园”。

二是举办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花展。目前深圳花展规模偏小,参与展览的品种不多,花展策划专业性不强,不具备国际影响力。香港自1968年起,每年3月份都会在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举办花展,参观人数在60万人次左右,参展机构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整个花展集展览、宣传、教育、娱乐、经验交流和商业活动于一体。建议借鉴香港经验,创建深圳的品牌花展。

(三)丰富内涵,提升公园硬件设施文化品质

一是要进行公园形象标识系统设计,提升公园园林的美学品味。不仅突出现代西方的草坪、道路灯光的魅力,也彰显苏州园林式亭台楼榭的东方美。以上海首个中国戏曲主题公园---绍兴戏曲艺术主题公园为例,颇具中国古典意蕴的园林设计以及脸谱墙、戏台、戏曲艺术墙等公园的硬件设施的建设不仅彰显了公园独特的文化魅力,还向公众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瑰宝。

二是要整合公园建筑设施的文化元素,打造整体性的有机文化环境。将博物馆、电影院、艺术馆、图书馆等展馆、娱乐设施整合到公园现有空间里面来,使各个建筑的所承载的文化元素交相呼应进而形成一个有机的文化综合体。

三是打造市民文化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要建设舞台、展厅、信息宣传长廊等基础硬件设施,让市民拥有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让曲艺、运动、音乐表演、舞蹈等内容走进公园,深入市民。

(四)精雕细琢,举办多样化、互动性强的公园文化活动

一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园文化周活动。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公园文化周活动的机制,缓解文化周经费不足的困难,进一步提升现有文化周活动的品位和水准。同时借鉴纽约中央公园、英国海德公园、北京地坛公园春节庙会等,强化公园文化周的时尚化、创新化和国际化特色。

二是打造永不落幕的公园文化节。以公园为文化活动场所,组织深圳与港澳台地区的青少年开展共赏《诗经》、《楚辞》、《论语》、《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共同体验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开展以太极等武术表演、古琴等传统乐器表演、汉服展览表演、手工艺表演等文化交流活动,使公园文化活动朝常态化、精品化、特色化方向发展。

(五)以市民需要为中心,提升公园服务和管理水平

一是建立现代化的公园管理模式。应该突破传统管理思维,改变社会参与度较低,社会力量动员性较小的管理机制,形成一套管理规范,责权清晰,有效评估总结操作性强的管理办法。例如:注重人文关怀,使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打造现代化、人文气息浓郁的公园环境。

二是大力引进公园现代化管理和园林文化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特色主题公园的规划设计、现代化管理、花卉新品种的培育、高品位文化活动策划都需要专业化人才来完成,要大力引进专业人才,夯实深圳市公园文化品质提升的人才基础。

三是以公众参与为主导。应该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和推广,引导市民参与公园的文化建设。比如,可以与书城报业合作,让深圳读书月活动走进公园,建构少儿阅读空间;公园景观的命名和景点设计让广大市民参与,可以网上征集,专家遴选,最后再以市民投票的方式来选定。

(六)以公园为平台,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进一步完善提升深圳湾公园、儿童公园、洪湖公园、园博园的“自然教育中心”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管理水平。提升科普教育的影响力,加大与社会公益组织的合作力度,完善自然教育中心的组织架构,合理安排志愿者和参观者的时间。

二是在原有的“美丽深圳”、“深圳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公园与市民互动新型平台,定时推送公园文化服务及相关活动信息。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