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打造深圳市绿廊绿伞工程,提升居民公共出行慢行舒适度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20180392号

标题:关于打造深圳市绿廊绿伞工程,提升居民公共出行慢行舒适度的提案

提出人:王坚

办理类型: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会办单位:城管局

内容:

绿廊,指的是人行道、自行车道、人行天桥、楼宇之间等室外公共空间,为市民提供遮阳避雨功能的有盖连廊或绿荫道。绿伞,指的是公交站台、停车场、行人安全岛等主要人流节点的遮阴避雨设施。据2016中国人运动报告:深圳全国排第五,人均每天5436步。然而,由于深圳市日照强度高的气候特征,夏日高温炎热,市民室外活动遮阴需求强烈,而部分人行道、自行车道和人行天桥缺少遮阴设施,楼宇之间、行人安全岛、公交车站等也未实现遮阴设施的无缝衔接,影响居民出行的舒适度。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深圳市的遮阴绿廊建设存在以下问题:

(一)未健全完善专项规划和建设细则

深圳市在《深圳市整体交通规划》(2005年)、《深圳市城市交通白皮书》(2011年)等全市交通规划的指导下,2012年开展了《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深圳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内容包括:步行空间和设施设置规划、步行交通系统近期建设计划等。指导深圳市结合实际情况设置连续舒适的遮阳避雨设施,布置与地区城市景观协调、统一的绿化景观,更好地指导深圳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的规划建设。采光和遮阴设施的规划和设计对户外环境微气候的调节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但是目前并无专门针对慢行系统、立体人行过街设施等室外公共空间详细的专项规划和设计导则,未落实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遮阴长廊的实施和管理。

(二)室外公共空间遮阴未实现全覆盖

深圳市绿化建设良好,但类似新加坡户外有盖连廊的建设依然欠缺,住宅区等楼宇之间、地铁站或公交车站到楼宇之间缺少遮阴设施,深圳市的人行天桥和人行地道出入口等主要人流节点之间也未实现遮阳避雨设施的全覆盖,以福田区为例:新洲路、滨河大道等道路均设置了有盖人行天桥,而益田路如益田南天桥、北环大道如彩田北人行天桥、北环香梅北人行天桥,上下班高峰期人流量较大,但并无遮盖设施。市民外出依然受到烈日或下雨天气的影响。另外,深圳市已建有较发达的公交系统,市民出行便利,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公交站、行人安全岛、公共停车场等缺乏遮阴挡雨的设施。

(三)部分行道树绿化的遮阴效果较差

截至2016年底,全市人行道共5969.4km,省市级别绿道网规模约2389km,其中省立绿道约322km,城市及社区绿道约2065km。目前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虽然都有一定的绿化基础,但是部分路段绿化品质不高,表现为:绿化景观凌乱、树种繁杂、大小参差不齐、有缺株现象等,未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遮阴需求。

(四)慢行系统网路的舒适性设计不足

虽然深圳市绿化覆盖率较高,但由于深圳高温炎热的天气,在有行道树树荫的天然遮挡情况下,不少市民仍觉闷热难耐,公交站台、人行天桥、地下通道等慢行系统网路的舒适性设计明显不足。公交站台是市民出行的一个聚集点,但普遍缺少降温设施;部分过街天桥无自动扶梯或有扶梯关闭闲置的情况,降低行人的步行舒适度;地下通道照明设施缺乏管理和维护,影响市民夜里出行等。

办法:

(一)更新和落实慢行系统的环境规划

一是编制街道设计指南和实施计划。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局、规划部门、交通部门共同制定深圳市街道设计指南,编制工程蓝图和实施计划,并指导各级部门实施和落实。二是相关规划和设计导则应落实到各个建设项目。街道设计指南应包括道路遮阴设计标准,内容涵盖街道遮阴绿化种植、建筑物、构筑物等方面。在每一个建设项目进行设计时,都必须参考街道设计指南。任何新建设项目进行审批时,需要通过道路遮阴设计标准,划出绿化面积,才能实施建设。

(二)明确绿廊和绿伞工程的产权职责

一是组织进行摸底调研,了解深圳市绿廊绿伞建设情况。列出需设置绿廊绿伞的具体位置,统计出入口数量,明确公共通道的修缮和维护等细节问题。二是明确绿廊绿伞工程的建设主体。学习香港经验,在土地出让合同中需明确:如果遮阴连廊建在政府公用土地上,其业权及管理责任可交还政府,或由建设方继续负责;如果建在私人土地上,则归私人所有。但必须确保使用权属于政府、市民。

(三)鼓励和引导住宅商业区自行改造

一是组织住宅区有盖连廊专题宣传活动,引导鼓励小区业主委员会或物业公司自行筹资,建设小区内部各楼栋相互连接的连廊系统,形成出行便利的公共活动空间,提升居民居住品质。二是出台商业区有盖连廊改造规划指引,鼓励同一商业区的不同商业楼的所有权人或实际管理人,采取“谁投资谁受益谁管理”的方式进行商业区改造。

(四)打造具有个性化特色的遮阴绿廊

一是绿化种植和遮阴构筑物相结合建设遮阴绿廊。对于可种植遮阴树的廊道,应采用与当地气候适应的、树冠足以遮阴的树种;对于已建成的无法进行绿化种植的区域,可建设穹顶、拱廊等遮阴构筑物,把功能和创造相结合,加强遮阴廊道的标志性。二是结合当地文化传统打造长廊特色。挖掘不同片区的当地特色文化,将其以浮雕、宣传栏等方式与绿化景观融合,既彰显区域特色,又达到宣传的效果。三是保持街道设计的连续性和视觉效果。绿阴长廊沿路可放置公共艺术作品、街头景观小品,合理设置座椅供行人休息,配备信息板等装置宣传资讯。

(五)增加公共出行系统的舒适度设计

一是适当配备步行交通体系雾化风扇。辖区范围内的人行天桥和公共汽车站台处均可合理设置雾化风扇,调节大气,降低周围温度,使环境变得清洁,凉爽,舒适。二是过街天桥结合公共建筑增设电梯,缩短市民上下天桥时间。对于部分天桥电梯关闭、停止使用的情况,应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保证可正常运作。三是采取措施减少城市吸热效应。运用保留更少热量的建筑元素和地面铺装,采用多孔的人行道铺装允许水和空气移动以冷却路面。不用于步行的路面区域可采用裸露的碎石、风化花岗岩或较为稳固的沙石等具有高吸热特征的元素覆盖地表等。

深圳市应结合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有效落实《深圳市公共交通“十三五”规划》、《深圳市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实施方案编制指引》(试行)等相关规划及政策提出的“加强慢行系统发展、优化慢行系统构建”发展要求,鼓励和引导市民绿色出行,推动绿道提升改造,计划至2020年底完成128km城市绿道建设,重点选取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华等21个人流密集、轨道或交通设施发达的街区进行道路慢行系统路网综合改造升级,多渠道拓展城市绿化空间。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