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深圳最大的围屋群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 20180164 号

标 题: 关于深圳最大的围屋群落保护和活化利用的提案

提 出 人: 张学虎、黄伟文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坪山新区管理委员会

会办单位: 市文体旅游局,市财政委员会,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内 容:

案由:

在坪山区坑梓街道大约4平方公里范围内,有16座大型客家围屋,占地面积最大的超过8000多平米。这也是深圳最大的围屋群落,这些围屋群落都是由一个黄姓家族建造和传承,是非常有价值有特色的历史遗存。

坑梓一地黄姓占本地人口80%以上。黄氏始祖朝轩公在清初“迁海复界”后,由惠东迁来龙岗,在坪山建黄氏宗祠。其子居中公于康熙三十年(1691)携三子迁居坑梓,先在老坑建黄氏宗祠,并逐步发展,先后在坑梓镇建立了数十座大型围屋,成为当地望族。

坑梓黄氏民居沿河分布,上游是老坑“黄氏宗祠”,顺水而下有黄氏历代后人修建的“龙湾世居”(1781年)、“龙围世居”(1800年)、“秀山楼”(1830年)、“龙田世居”(1830年)、“龙敦世居”(约1850年)、“松子坑大围”(约1860年)、“盘龙世居”(1860年)、“吉龙世居”(1888年)和“井水龙大围”等十六七座大型围堡式民居。

随着人口与经济实力的增长,黄氏又向坑梓东部大沥河流域拓展,后来发展在坑梓30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沿两个水系,建成近40座大中型围堡。龙田世居占地近5000平米,是深圳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客家围屋民居之一,已经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长隆世居、回龙世居几个也被确定为市级文物。

坑梓围屋群格局大气、用料上乘、装饰精美确实让人惊叹。但是由于近年来保护不当,年久失修,导致破败、损毁的情况也极为严重。根据我随同政协文史委部分委员组成的文物保护调查组现场调查显示,主要问题包括,一是围屋的外侧墙体有破裂,主楼侧房出现漏水、坍塌,内部破败严重;二是原本精美气派的牌匾和浮雕,有的朽坏或脱落;三是有的围屋原村民已经搬迁,屋围被出租给外来务工者租住进来,深圳是租给了拾荒者,无环境保护措施,一些屋围脏乱差,难于进入,老的建筑设施加速破败;四是一些自行进行或者缺乏专业指导的修复工作,将原来客家建筑的美学风格改变了,造成了严重的修复性破坏。

2017年,建筑、规划、设计和历史文化方面专家多次自发考察了坑梓围屋群落,形成了非常有价值的报告;深圳本地媒体也对此进行了报道,并为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媒体和腾讯新浪网易等大型网络平台转发和跟进报道。但总体看,这些屋围仍然面临严重的损毁、破坏危险,亟待采取措施解决。

世界上有客家人口1.2亿,这是一支非常大的族群。洪秀全、孙中山、毛泽东、朱德等等一大批革命者、先行者,都是客家人。可以说,近代中国革命就是客家人的革命。深圳历史上是客家人重要聚集区,今天来深圳新移民又被称作新客家,因此通过对客家文化的收集整理,活化利用,不仅能提升整个深圳人的根意识,丰厚深圳文化和历史,增加深圳文化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也可以通过资源合理利用,开发客家文化历史,形成深圳文创的重要基础。一个值得借鉴的案例是,由华侨城集团整体开发的甘坑客家小镇已经在旅游市场上显示出极大的吸引力,其动漫产品小凉帽取材甘坑凉帽村,更是广受欢迎,未来成长值得关注。

办 法:

1 加大依法保护力度,尽快解决文物破损问题。现在这位屋围日趋破败,当务之急是纳入文物保护范围管理,抓紧修缮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文物行政部门每年应公布一批不可移动文物为保护单位,而坑梓围屋群已经9年没有做文物定级和升级。应该尽快做古村保护规划,要给文物升级留有空间。2017年,金沙古村就面临四条道路的威胁,原因是做道路交通规划之前,没有先做古村保护规划。下一步还会有这类风险,启动文保迫在眉睫。

2创新思路,活化利用,建设坑梓客家围屋围堡小镇。坑梓地处穗港两个大城市必经之路,又是深圳市向东发展的桥头堡。身后拥有惠阳、博罗、龙门、河源等客家地区作为腹地,除了客家围堡群,这一地区历史遗存还包括客家文化及习俗,东江纵队红色文化,酿酒、榨糖、榨油、客家美食、客家茶果、竹编等农业遗产,客家文艺等等。我们建议用“特色小镇”规划来活化坑梓围屋群。

2016年,中国合作经济学会旅游合作专业委和坑梓当地政府举行过座谈会,经过对坑梓两次调研,提出“围堡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一种产城乡一体化的创新发展模式,是就地城镇化的成功架构,完全适应了中国新常态下全面小康的发展需要,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建议根据坑梓镇不同区块、地理位置、交通布局、自然环境、建筑民风等差异,分成不同特色区域。内容包括旅游商业、影视基地、会议展览、艺术家工作坊、武馆、糖坊、酒坊等。同时引进有实力的工作进行运营。建议由政府推动,通过招标、引进的方式,邀请国际国内市内有实操性的专家,通过业主和社会各界参与意见,进行修缮、清理、改造、规划、运营。

3、建立政府和私人相结合的维护基金。客家屋围由于年代久远,产权关系极其复杂。除了目前的紧急修缮措施之外,建议制定规则,由政府资金来支持坑梓客家围基本维护。目前多数围屋都被鉴定为文物,但是损毁严重,雨季来临危险很大,应该由政府出资危墙检漏。以深圳今天的经济实力,也完全可以做到。长远看需要建设私人维修文物的制度安排。坪山区政府在筹集文物维修资金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所拨资金对于坪山区数量众多的古建筑来说是杯水车薪。所以现实层面看,应该在《文物保护法》的规定之下,鼓励个人业主有经济能力的自己维修,这是解决政府文保资金不足、解救濒危建筑、延长围屋寿命的一个出路。应该探讨成立基金会的方式,用金融等现代手段更好对围屋进行开发。政府、社会、业主(围屋)和海外筹资,政府将财政拨款投入基金。

编辑: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