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深圳工业文化传播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09

提案第 20180249 号

标 题: 关于进一步做好推进深圳工业文化传播的提案

提 出 人: 姜华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经贸信息委

会办单位: 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市文体旅游局

内 容:

工业是强国之本,文化是民族之魂。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建设制造强国既是国家战略,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发展的刚性推动,也需要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工业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形成的、渗透到工业发展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对推动工业由大变强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关键性的影响。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三十多年来,工业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一直是特区经济的主要支柱,深圳创造了世界发展史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奇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深圳工业文明与文化。深圳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业文化保护和传播,是一个全新而重要的课题。做好这个课题,可以留下深圳工业发展的宝贵记录,更是深圳特区文化的有力补充,对深圳未来工业发展和升级,深圳企业家精神的弘扬与创新都具有积极意义。

办 法:

第一,以工业展览馆为载体建设深圳工业博物综合展厅,全面推动我市工业博物收藏、研究、展示和传承工作。

随着科技进步、城市功能提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深圳一些曾经创造辉煌历史的产业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具有代表性的大量工业历史产品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而深圳目前并未对工业产品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出台相关法规,在实践中也没有综合性的工业博物馆等载体系统地开展工业产品类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因此,建议依托市工业展览馆等现有的工业展览机构,尽快启动我市工业历史研究、开展工业博物收藏、保护和传承。

第二,大力推动我市企业展厅(馆)群建设。

过去30多年来,深圳的博物馆业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由于底子薄、起点低,目前深圳仅拥有各类博物馆42个,其中产业博物馆3个,总体规模小,数量少,种类少,产业博物馆偏少,较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质量都相去甚远。建议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引导,鼓励我市企业加大对企业展厅(馆)的建设并鼓励对公众开放,主动系统地展示我市各行业优秀企业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成果、生产工艺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行业覆盖广和较大影响力的深圳企业展厅(馆)网络,成为我市产业知识和工业文化的推广场所。其中,可以以工业展览馆牵头组建深圳企业展馆联盟,开展深圳企业展厅(馆)建设的政策规划研究、行业技术标准制定以及具体的技术指导等工作,通过企业展馆联盟这个平台实现我市各企业展馆之间的互通有无和良性互动,起到资源汇聚便于今后举办各种专题展时进行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

第三,加强产业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的互动,主动推广传播工业文化。

通过加强产业博物馆与学校、社区的互动,发挥产业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在进一步加强产业博物馆建设的同时,借鉴发达囯家和地区在充分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方面的成功经验,率先探索产业博物馆与教育事业尤其是职业教育的互动发展。一方面,通过合适的课程设置,使产业博物馆成为深圳中小学和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常规第二课堂,使学生在产业博物馆中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与探索相关知识,增强教育的趣味性、生动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使博物馆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应加强博物馆与社区的互动,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提升深圳市民的创新意识和文化素养。

第四,鼓励产业博物馆采用新技术,主动设计展览内容供青少年和普通大众了解产业发展情况。

工业文化的展示需要融合现代多媒体展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VR/AR虚拟互动体验技术,将产业博物馆建设成为以实物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并重,以现场体验展示和网络相结合,将过去不重视或不易于展示的产品技术原理、产品制造工艺、产品外观设计等诸多关键环节内容,通过虚拟运行或动态实体模型演示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参观者可以参与其中,亲自操作,在提高参观者参观兴趣的同时,也满足了参观者尤其是青少年对制造业的求知欲望,在他们心中埋下创新、创业、创造的种子。

第五,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以解决工业产品新品转为旧品的收藏机制问题。

过去的政策和实际运作中,文物标准是看其是否具有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来界定,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以时间长短来判断能否可作为文物收藏的主要依据。当今世界处于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产品更新换代日益加剧,很多产品各领风骚几个月,因此,在工业品收藏方面应该改变过去的观念,“为明天收藏今天”,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和灵活的资金安排,以适应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完成工业产品的收藏、研究、保护和展示工作。

编辑: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