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构建新的比较优势,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0

提案第 20180180 号

标 题: 关于构建新的比较优势,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提案

提 出 人: 苏振声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政府政研室

会办单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经贸信息委,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内 容:

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深圳的重要任务。深圳应声而动,部署开展“营商环境优化行动”,提出要坚持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原则,构建服务效率最高、管理最规范、市场最具活力、综合成本最佳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既是深圳经济特区近40年改革开放探索的重要经验之一,也是一块响当当的“特区招牌”。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营商环境仍然是关乎深圳城市生产力、吸引力、创造力、竞争力的核心要件。在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上,深圳不仅要久久为功,而且要放眼国际,立足更大的格局、对标更高的标准进行改进和提升,为率先行动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作出开拓性的努力,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什么样的营商环境可称得上“国际一流”?衡量的标准、量化的指标有很多,但归结起来无外乎两个“痛点”:一是能让企业赚到钱,二是能让企业待得舒服。说到底,它是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表现。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今天的营商环境拥有了更丰富、更广泛的内涵和外延,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几乎都可能对营商活动产生影响,高房价、雾霾、潜规则等更是越来越成为企业“用脚投票”的理由。招商引资工作,不再是简单地拼成本、拼政策,更具决定性的一击,已转移到拼环境、拼服务上。从这个意义上说,深圳既要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这只有形的手也要主动作为、更好地发挥作用,两只手互相配合,打出组合拳,最大限度地为营商硬成本“减压”,最大限度地为营商软实力“加码”,构建综合成本最佳的营商生态。

办 法:

一、构建新的成本比较优势,打造“企业能赚钱”的营商环境。

一是深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制定产业扶持政策,培育产业土壤,为企业和投资者搭建创业和升级的平台,提供赚钱的机会;

二是继续加大各部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用地用房保障、结构性减税、金融支持、创新奖励、人才安居等方面通过政策创新提升供给效益,切实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三是借深圳对口帮扶和推进深莞惠(3+2)经济圈建设之机,推进深圳与周边城市轨道交通路网的联网规划建设,加快形成“1小时经济圈”,以产业共建为抓手,构建深圳与周边地区互惠互利、共享共赢的产业联动、产业协作机制,鼓励和引导深圳企业生产要素向临深片区的成本“洼地”流动,降低企业营商活动的显性成本。尤其是在深圳主导建设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和深圳对口帮扶的河源、汕尾两市,要充分利用深圳与当地合作共建的产业园,以深圳标准、深圳质量打造“飞地园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作为合作对接点,支持企业构建“深圳总部+飞地基地”“深圳研发+飞地生产”“深圳研发+飞地孵化”“深圳创新+飞地产业化”等投资创业新模式,满足企业在业务拓展中的低成本需求。

二、构建新的环境比较优势,打造“企业待得舒服”的营商环境。

一是巩固法制建设优势,“有”上加“好”,为加快形成公平、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提供一流的法治化环境保障。鉴于深圳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的定位,建议将知识产权保护的建章立规作为重点,加快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知识产权保护条例》,率先在全国建立最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让企业创新无忧。

二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继续大力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弱化干预,强化协调,真正做到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为企业在深圳的经营活动营造一种“你发展我铺路,你挣钱我保护,你纳税我服务,你有难我帮助”的环境氛围。

三是为降低企业与政府打交道的制度性成本,建议借鉴香港特区政府在财政司司长办公室设立“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的做法,在具有宏观指导协调功能的市政府部门(如发改委)成立专门的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机构(如“优化营商处”),作为统筹和协调全市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常设工作处室。“优化营商处”以最大限度便利企业、最大限度降低企业遵规成本为目标,其职能主要包括:研究制定和监督推行优化营商环境的计划和措施,向政府各部门派发优化营商环境“锦囊”,确保深圳营商环境具有可持续的竞争力;制订营商环境影响评估,检讨影响营商环境的规定及相关程序,撤销过时、不必要或累赘繁复的规定和规则,提高规管的效率、透明度及营商的便利化,降低企业的行政及遵从规管的成本负担;为政府及企业提供对话沟通平台,就优化营商环境的规章制度及政策措施进行咨询、商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

四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民生保障环境,提升空气、河流等生态水平,推进医疗、教育、文化、社保等社会事业发展,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让营商环境软实力“增值”,让投资者在深圳创业安心、生活舒心。

编辑: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