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科技赋能、顶层驱动城市发展,加速打造“五型智慧深圳”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0

提案第 20180192 号

标 题: 关于科技赋能、顶层驱动城市发展,加速打造“五型智慧深圳”的提案

提 出 人: 沈丹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经贸信息委

会办单位: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人居环境委员会,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公安局,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城管局

内 容:

内容:

一、打造新型智慧城市是推进网络强国顶层驱动的关键路径

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会议上强调进一步推进网络强国建设,明确提到在经济发展层面“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在社会治理方面“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发展电子政务、“互联网+政务服务”以及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数字政府”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数字中国与智慧社会为导向,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在“互联网+”、网络强国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的顶层驱动下,新型智慧城市的提出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智慧城市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的关键路径,打造无处不在的惠民服务、透明高效的在线政府、精细精准的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的数字经济和自主可控的安全体系正在成为我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放管服”深化改革落地推进中,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与“互联网+政务服务”关系日趋紧密,在建设内容上呈现出从系统到平台、从功能到场景、从应用到体验的重要转变,城市市民智慧的存在感、服务内容的获得感和服务体验的幸福感成为当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二、继承创新传统,深圳应发挥智慧城市建设的示范性价值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与多重城市改革建设的试点城市,被时代赋予了改革支点的使命,也创造了多重改革奇迹,为全国各地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自2010年深圳市提出建设“智慧深圳”以来,即在基础设施、民生政务、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数字经济等方面取得优秀成果,在智能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领域均走在全国先进行列,并在国内智慧城市权威评估中名列前茅。随着全球城市发展竞争加剧,面对新的发展现实,城市定位、目标、资源均在不断演进变化中,深圳正在由全球“制造之都”向“创新之都”蜕变,作为诞生了世界重要互联网消费企业与ICT产业领导品牌(如腾讯、华为、中兴等)的城市,作为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的前沿城市,新阶段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有“为全国示范”的责任,同时需要“为全球实验”的精神,以数据治理的视角来审视城市管理、产业发展、服务体验和创新,以“来了就是深圳人”的理念吸收全球智慧为每一个深圳人提供独一无二的个性化服务,这是“智慧深圳”的未来方向。

办 法:

建议:

为进一步激发深圳的发展优势,继承创新传统,确保深圳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浪潮中发挥“为全国示范”的价值,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和城市治理创新进程中担当“为全球实验”的使命,深圳智慧城市建设应以应用驱动、创新引领;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统筹协同、示范应用为基本原则,打造以感知型基础设施、体验型公共服务、生态型城市环境、开源型社会治理和创新型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五型城市”作为新阶段智慧深圳建设的重要方向,将深圳打造成为基础设施全国领先、民生服务体验优质、城市环境生态宜居、社会治理持续优化和数字经济全球领先的智慧城市成为智慧深圳的总体目标。

一、建设泛在互联的感知型基础设施

泛在互联的感知网络包括:(一)新一代互联网。全面推进光纤到户改造,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企,百米光接入”的目标,推动5G商用覆盖,加快IPV6的推广,推动宽带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统筹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二)物联感知网络。加强全市统一规划设计,加强传感设备通信及数据传输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无线+有线”的传感网建设,推进NB-IoT网络商用,形成深圳市政务高效感知环境。(三)城市政务云平台。以“云网合一、云数联动”为构架,构建“1+N+M”开放兼容的数字政府统一政务云平台,即由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统筹协调,高效整合利用机房和设备资源,加快各项系统、应用向云平台迁移,推动软硬件资源及政务信息交换和共享。(四)城市大数据中心。从顶层设计和统筹的角度出发,运用GIS技术、分布式存储技术、虚拟化技术等关键技术,建设智慧深圳城市大数据中心,持续推进全市政府数据资产登记,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普查与系统整合,推动全市数据资产汇聚。

二、打造普惠均等的体验型公共服务

普惠均等的公民体验包括:(一)全事项精细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管理制度,实行受理审批监管相分离,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运行,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二)全渠道提升体验。构建多元化惠民服务体系,通过政务服务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政务微信、微信城市服务、政务APP等方式,逐步实现向全天候24小时自助服务。(三)全时空主动服务。以公众需求为导向,面向公众,围绕个体的数据精准画像,将服务触发关卡前移,由公共服务提供方主动提供“服务上门”,让公共服务触手可得、可见可得。

三、塑造环保宜居的生态型城市环境

结合深圳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出台市绿色生态专项系列规划,全面推进市绿色建筑发展,积极实践建设低碳生态城区战略目标,构建低碳生态的城市格局。推进绿色建筑、再生能源、城市空间复合利用、绿色交通以及节能节水建设。完善深圳市智慧环保综合应用平台,促进各业务系统、各应用数据互融互通,实现环境业务协同管理。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高国家重点污染源监测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实现全天候监测预警。建立深圳市环境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实现深圳市生态保护红线的数字化、网络化管理,支撑环境管理和应急决策。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数学模型模拟对城市空间的感知系统,实现对城市水务发展态势的分析与预判,利用以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互动平台,实现全社会共同治理格局。

四、构建共治善治的开源型社会治理

共治善治的众包治理,其核心内涵在于建立“互联网+市场监管、城市安全、城市治理”三大体系:(一)利用云计算、大数据手段,将全市市场主体管理信息、企业申报的年报信息、互联网+数据等归集到大数据平台关联整合,形成市场主体的全景式立体化数据资源视图、信用等级评定、商事信息推送、政商分析决策参考,开辟“互联网+监管”新模式,反映企业设立、存续、退出全过程的完整轨迹。(二)打造以110为龙头的“平安深圳”应急指挥体系,完善自然灾害、公共安全、公共卫生等方面的专业应急系统,提高监控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提升预测可靠性、决策准确性和联动敏捷性,深化“网上公安局”及“警民互动”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三)全面整合城市管理信息资源,统一建立城市管理信息化平台。设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完善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建立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和监督指挥平台,完善织网工程城市综合治理体系,推进城市综合治理的常态化、精细化、标准化。

五、构建国民级数字经济服务基地

构建国民级数字服务基地的内在要求包括将深圳打造成为:智能制造示范点、“大数据特区”、“独角兽牧场”,以及创业创新策源地。(一)建设“深圳工业云图”,以“云”的载体推进在线实时监测管理,实现数据可控可管可视。大力推进“互联网+生产”,开展智能制造示范,推广机器人应用,推进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建设一批“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二)建设大数据价值园区,鼓励政府数据和社会数据进行合作,放大政府数据应用价值,加快建立市场化的数据应用机制,营造活跃有序的大数据市场环境,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大数据在特许经营的规范下,试点向价值园区有条件释放批量数据资源。(三)鼓励企业家依托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平台等资源创新创业,积极培育‘独角兽’企业,从人才集聚培育、技术创新供给、金融供给支撑、优化产业生态等方面有诸多举措支持“独角兽”企业产生和发展,孵化培育一批潜在“独角兽”企业,建立潜在“独角兽”企业培育库。(四)推进智慧园区建设积极开展智慧园区建设试点,加快建设智慧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和智慧园区运营管理平台,加快形成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园区公共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批特色小镇,实施特色镇培育工程。

编辑: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