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保留"特区二线"局部设施打造特区历史旅游线路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0

提案第 20180229 号

标 题: 关于保留"特区二线"局部设施打造特区历史旅游线路的提案

提 出 人: 欧阳祥山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文体旅游局

会办单位: 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教育局,龙岗区,龙华区政府,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内 容:

深圳“特区二线”是中国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设立的“经济特区”边境管理区域线,即东起小梅沙、西至宝安的南头安乐村,长90.2公里、高2.8米的铁丝网,将327.5多平方公里的深圳经济特区与1600多平方公里的宝安和龙岗区隔离开来。“特区二线”设立于1983年,其地理元素有90多公里的巡逻道,163个战士执勤岗楼、10个检查站、24个耕作口(俗称“小关口”)以及25个沿线企业的人、车进出自管口。

“特区二线”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特殊产物,曾作为一道戒备森严的防线,为深圳特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即“堵截外逃、防范外潜”,给了特区一个稳定发展的环境,为吸引外商投资深圳起到了保护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起到了试验田的作用,还为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时代发展,特区内外各项政策一体化,“特区二线”功能逐步减弱,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特区与内地的人员及货物的交流,制约了特区建设的发展,也给过往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不便,加之维护它每年要耗费很多人力财力。国务院也在2010年就广东省《关于延伸深圳经济特区范围的请示》作出批复,同意将深圳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深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现有的特区管理线暂时保留,不再新设,今后视发展需要,由广东省有关部门提出特区管理线处理办法,按程序报批。”据悉,自2016年9月同乐关改造动工,“特区二线”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此变成一道打捞记忆的视线,在地图上不复存在。

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之间如何去平衡,是一个城市在快速发展的时候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对于深圳特区最初的开拓者、建设者而言,“特区二线”所承载的不仅是他们当年所付出的血汗,而是现在难以割舍的心头记忆;对于城市的发展变迁而言,“特区二线”不仅是我市诞生仪式的地标性存在,而且是我市未来文化经济新的增长点,从而有必要将“特区二线”遗址的开发与建设上升到我市综合性旅游发展战略的高度。因此就唤回深圳人对“特区二线”的记忆,建议紧紧抓住当前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的政策机遇,保留“特区二线”的局部设施,将之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城市历史文化旅游经典景区,以及我市形象的一张响亮名片。

办 法:

具体建议如下:

一、由市政府有关部门牵头,尽快成立专门机构,调查摸清全市“特区二线” 遗址资源状况。通过对原有遗迹进一步的整理和开发,积极筹措资金用于保护并恢复部分“特区二线”遗址,如“检查站”、“耕作口”、“执勤岗楼”以及“铁丝网”等,同时修建两段分别从梅林至长岭皮、从盐田至小梅沙共计约18公里的历史文化旅游长廊。

二、深入挖掘“特区二线”的历史文化内涵,将“特区二线”遗址从功能性主题进一步扩展到城市改革历史文化主题,并纳入本地学校教学之中,大力开展相关教育,使下一代人明确清晰“特区二线”的历史意义。

三、充分利用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及相关配套,围绕“特区二线”遗址积极策划与之相关的文化旅游,建设集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新品牌,打造“特区二线”专属旅游线路,实现旅游品质的升级。

四、阶段性举办“特区二线”的相关主题活动,包含但不限于摄影展览、历史物品展览、讲述二线故事等,逐步引导市民、游客了解“特区二线”的始末与历史意义。

五、以不妨碍发展大局为前提,在内地到深圳的主要路段拟建“特区二线”博物馆,同时做好“特区二线”的申遗工作,并在原“耕作口”、“检查站”的标志性建筑物上命名、刻字、做标志性图案,富于其新的生命力。

编辑:李欣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