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解决我市产业工人建设有关问题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1

提案第 20180579 号

标 题: 关于解决我市产业工人建设有关问题的提案

提 出 人: 市总工会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市委办公厅

会办单位: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总工会,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内 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出台的《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深圳是产业大市,也是产业工人集聚地。加快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对于深圳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并出台了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创新培养计划等引导性政策,为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但同时,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仍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亟需引起重视。

  自今年6月开始,市总工会、宝安区总工会和清华大学联合组成的“宝安区职工需求调查”课题调研团队,通过问卷调查(126份企业样本和1592份职工有效样本卷)、专题座谈、深度访谈等方式,对宝安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进行深入调研。在对调查数据和座谈访谈材料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现实中产业工人的职业自豪感不够强,社会认同感不够高,对深圳这座城市缺乏归属感。具体表现有:一是产业工人流动性大。据调查,企业月平均流失率8.0%(非制造业为5.9%),这意味着每1年企业职工队伍都要换一批。一线普工的离职率还要更高。在收集到的13625份制造业职工离职样本中,有82.8%为普工,但根据企业卷推算,普工只占职工总体的61.7%。可见,普工的离职率为其他工种的3倍。二是制造业缺工问题较为突出。在制造类企业中,50.9%比较缺普工,56.5%比较缺技工,缺工比例远高于非制造业(两个数字均为6.7%)。年轻职工普遍不愿从事制造业的生产工作,更愿从事工资更低的服务业或办公文秘工作。调查还显示,普工的平均年龄为31.8岁,比职工队伍的平均年龄还要高0.4岁。三是部分产业工人自我提升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受访企业普遍反映,大部分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蓝领工作,即便那些来到生产线工作的,也往往沉迷于网络、游戏、赌博等,不愿意认真研习、提升技能,视生产工作为不得已的暂时安排。数据也显示,只有28.6%的普工将“技能提升”视为在企业发展的主要需求,相比职工队伍总体低14.5个百分点。

  我们认为,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制造业等传统产业工人收入相对较低。2016年,深圳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已达7480元,但调查显示,受访职工月平均收入仅4473.0元;其中,普工(指制造业的一线生产工人)月平均收入3754.2元,远远低于社平工资。在关于“职工最主要的诉求”调查中,居第一位的是要求涨工资,占受访总人数的83.8%。这也从中反映了产业工人对自身收入水平的不满意。

  二是获得公共服务资源的难度大。随着农民工城市化的不断深入,家庭化趋势日益明显,他们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调查中,受访职工普遍认为,当前最大的困难是子女上学难。其次是住房贵,房价高也带动房租、水电不断上涨,职工工资的增长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涨;职工申请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的热情高,但获得供给的机会小。今年8月,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会在深圳园区开展职工需求调查,其结果表明,员工聚焦的问题主要在住房、福利待遇、医疗、教育、交通等方面。由此可见,公共服务方面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严峻,整个产业工人队伍非常不稳定,高度流动的状态严重制约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展。

  三是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面临着政策障碍。比如,技能等级并不是积分入户、子女入学、申请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等公共服务资源分配的重要参考条件;技能培训的补贴远低于培训和认证成本,尚不足以有效提升职工的积极性;一些蓝领工种的技能认证由于存在文化理论考试,阻碍了低学历职工提升技能等级,但当前这些低学历职工恰恰是最可能安心从事蓝领工作、最有可能成为熟练技术工人的群体。

  

办 法:

  二、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打造一支稳定的、有职业自豪感和归属感的产业工人队伍。人才与资本都是当前我市最宝贵的生产要素。我们要转变发展思维,以招商引资的力度引进并留住人才,以服务企业的力度服务产业工人。

  (一)市委牵头成立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机构。建议市委在党的建设、城市发展、产业发展、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进一步明确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的总体定位,成立市委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机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的作用,明确责任单位,推动建立各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领导机构应以制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改善公共服务供给、强力推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住房、医院)、优化技能培训和补贴政策、宣传引导社会氛围等为主要职责。当前子女教育问题对吸引、稳定产业工人队伍最为关键,领导机构应该尽快着手,推动学校建设。

  (二)把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产业工人纳入我市人才工作战略部署。一是把优秀产业工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纳入党管人才总盘子统筹考虑,使产业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视同仁,做到一同培养,一同选拔,一同考核,一同使用。二是建立和完善优秀技能型人才发展政策。比如,将优秀产业工人纳入我市人才认定和补贴政策范围。三是大力发展理工类、工程技术类高等院校及职业技术学院,加强产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供给。比如,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技工院校中探索实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等。

  (三)在一些具体政策上进行调整,激发、培育“工匠精神”。比如:将职工的技能等级纳入重要公共服务资源(入户、入学、住房等)分配的参考条件,以公共服务激励技能提升、稳定职工队伍;提高蓝领工种的技能培训补贴;进一步降低蓝领工种技能认证的文化成绩权重,注重实操技能;对各类技能工种的紧缺程度进行全面调研,建立紧缺工种名录,在技能培训补贴、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四)发挥工会组织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的作用。深化工会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紧密联系和服务职工群众的优势,将党委政府关于产业工人建设相关政策宣传落实到广大职工中去;同时,将职工诉求、政策实施中的问题等及时向党和政府反馈。面向广大产业工人,推行工会“互联网+”普惠性服务,从职业培训、法律维权、互助保障、困难帮扶等方面推出便捷、高效、优质的普惠性服务项目。

  

编辑:倪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