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深圳地铁拥堵重灾区"防治"建议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1

    提案第 20180112 号

    标 题: 关于深圳地铁拥堵重灾区"防治"建议的提案

    提 出 人: 许锦光

    办理类型: 主办会办

    主办单位: 轨道办

    会办单位: 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

    内 容:

    “优化片区动脉循环,提升城市品质交通”

    关于深圳地铁拥堵重灾区“防治”建议的提案

    深圳市粤美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锦光

    地铁作为深圳交通的主力军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深圳地铁日均客流量达到480万人次,在深圳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达到42%。目前,深圳已开通运营地铁8条线285公里,有轨电车11.7公里,副中心区地铁站点尚且能够保证市民的基本出行体验,但核心地铁枢纽在上下班高峰期、节假日则客流爆满,地铁拥堵已成为“城市顽疾”,不仅出行体验糟糕,甚至埋下可能导致“踩踏”隐患的地雷。如何提升居民的出行幸福感,提供舒适、便捷、安全、绿色的出行环境,优化片区循环动脉,提升城市品质交通已成为重要议题。

    一、深圳地铁建设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1、前期线路规划与站点设置不合理

    深圳地铁一期工程之际,国内刚开展对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研究,96版总规远期轨道网络规模偏小,同时未考虑不同交通需求特征对轨道交通的要求,未对轨道线路进行功能划分。1号线和4号线作为深圳交通“东西向”和“南北向”主走廊,在城市客流需求和通道资源充分使用方面考虑不足,两条线高峰时期客流拥挤严重;而二、三期部分线路,站点设置不合理,线网存在绕过大型住宅区设地铁站的现象,地铁建设出发点是让市民受益,如果站点设置离住宅区较远,对市民的出行来说是非常不便。

    2、地铁运力与城市需求更新不匹配

    随着城市更新步伐加快,原特区内的城中村被大量分流到原特区外的地铁沿线(遍布于原特区的几百个的城中村约吸纳了700万人口),加剧了沿线地铁的拥挤,不仅严重影响服务水平,也增加了车站客流组织难度,加剧安全风险。在高峰客段,一旦再发生类似于2015年黄贝岭站站台因有人晕倒引起的恐慌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

    3、出行氛围不和谐上升道德冷漠

    早晚高峰及节假日,车厢内外充斥不和谐的声音,例如“别挤我啊”、“大家都这样,谁不挤?”“怕挤打车去啊!在这神气什么啊!”老年人和孕妇不但无法顾及自身安全,还会落人口舌“您都这样了,还坐什么地铁啊!”在拥挤的高峰期,没有长幼之分,地铁挤位争座的口角、肢体冲撞每天上演;在2016年深圳地铁乘客满意度调查的27267份有效样本中,81.9%的人认为地铁上存在性骚扰,2017年6月深圳地铁开设女性优先车厢,设置女性车厢本是体现人文关怀,减少和预防性骚扰事件,但高峰时段急赶上下班或者节日出行,女士优先车厢行动举措收效甚微。

    二、深圳地铁高峰拥堵重灾区“痛点”现状

    1、科技园上班族出行之“痛”

    有着“硅谷之称”的南山高新园目前入园企业约为3000家,区域内就业及居住人口已接近100万,科技园片区道路循环不畅,据统计高新园片区路网现有86.2公里,路网密度为5.17公里/平方公里,远低于深圳标准,公交场站设施面积仅为1.06万平方米,公交场站规模缺口巨大,无法增开新公交;出行人流多集中在深南大道沿线各公交站点进行换乘,早晚两次公交体验,平均1小时堵在路上。由于南山区各类交通设施建设的相关规划均于2010年以前基于城市功能组团的定位而编制,与新的城市中心的发展诉求产生巨大偏差,2016年虽实施了《深圳高新区交通整治实施方案》,但目前路面拥堵依然严峻;加之地铁建设不足,现运行的3个站点500米覆盖率仅为20.5%,这些综合因素反向加剧私家车的出行和购买,仅铜鼓路段早高峰车辆就达12000多辆,园区整体交通需求还在迅猛增长,如此恶性循环导致拥堵愈演愈烈。

    目前,科技园片区共有三个地铁站,分别是1号线的深大站(5个入口)、高新园站(4个入口)和2号线的科苑站(4个入口),入口进出站量早高峰2.5万人,晚高峰2.6万人,拥堵十分严重,晚高峰时段入口10余米开外排起长队,快则7-8分钟进入入口,慢则需要15-20分钟,极大地增加了上班族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城市活力大打折扣。由于科技园片区占地面积70.6万平方米,每个站点的现有出口相对集中无法辐射整个园区,从公司到地铁站的接驳路径上班族40%选择共享单车,随之而来的横七竖八的自行车停靠,影响市容市貌的同时也加剧道路通行的障碍。

    2、市民看病出行之“痛”

    在医院推行“无假日医院”、预约诊疗等便民举措的背景下,其中三甲医院的门诊预约诊疗率达60%以上。如遇天气骤变或患病高峰,人数峰值也会继续上升,看病的时间变得集中,来往病患流量大,医院范围类区域交通拥堵,救护车接诊难度增大,特别遇到节假日,车水马龙的人群严重干扰了伤病员的接送。深圳166个地铁站点,临近站点的大型医院约12个(如北大医院、儿童医院、滨海医院、深圳中医院、市二医院、新华医院、肿瘤医院、妇幼医院、南科大深圳医院、深圳孙逸仙心血管医院、深圳市人民医院、康宁医院等)。由于乘客愿意接受的地铁站服务的最大距离约500米,超出这个范围,乘客会选择放弃目标或者其他交通方式前往。地铁站点入口是否便捷,成了民众就诊出行选择私家车还是地铁的主要因素,当地铁口距医院较远,患者更倾向私家车出诊,加剧繁华路段拥堵,同时,患者若在预约时间内的不能及时到达、就诊,可能会延误病情,造成烦躁的负面情绪,更有甚者加剧医患关系。

    3、市民节假日公园出行之“痛”

    人流密、路难走、车难停这些交通短板在公共公园周边显得尤为突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市民群众休闲需求的增加以及公园的免费开放,公园游客量急速增长。以莲花山公园为例,目前,乘地铁到达莲花山只有2条相对方便的路线:1、莲花西站A出口,沿福中一路转新洲路转红荔路2、少年宫站B出口,沿鹏程四路转红荔路,后进入莲峰东径,再转莲峰西径,最终到达公园。由于在公园附近无地铁站或者地铁站到公园接驳路线较长等情况,市民出行体验差,影响出行心情,遂增加私家车出行频次,引发节假日停车难和公共交通拥堵恶性循环。

    办 法:

    对深圳地铁拥堵重灾区“防治”的建议

    深圳虽拥堵现状严重,但数据对比却发现其人口密度比香港、新加坡以及东京低,深圳城市面积几近香港的2倍,但是网线长度却相对持平;深圳地铁站点设置是香港1.8倍,但日均客流量480万人次,远低于香港的580万人次和东京的630万人次,侧面证明深圳现有线网及站点设置的不合理、交通运营中的不足。

    城市 香港 新加坡 东京 深圳

    面积(km2) 1104.43 719.1 2191 1997

    人口(万/约) 734.67 560 1350 1190.84

    人口密度(人/km2) 6652 7787 6161 5963

    地铁线(条) 10条线 4条线 13条线 8条线

    线网长度(km) 264 148 304 285

    线网客运量(万人次)580 223 630 480

    站点(个) 91 78 230 166

    图:深圳与香港、新加坡以及东京的数据对比

    1、合理规划地铁线网

    2018年1月深圳地铁开始推进四期项目,12、13、14、16及6号线支线计划正式动工,在深圳地铁四期建设中,构建合理的地铁线路、站点设置,进出口方位及数量具有现实意义,照顾深圳城中村及沿线居民、覆盖商务区、医院公园等大型的公共场所(地铁站点距离公共场所不宜超过500米,乘客愿意接受的地铁站服务的最大距离约500米,超出这个范围,乘客会选择放弃目标或者其他交通方式前往),形成协调适配的土地利用模式;可将出入口设置在大型商场、大型办公楼内,实行出入口多分支,减小对马路突发客流的冲击,有效预防拥堵问题,引导副中心区的发展。

    2、发展智慧交通系统

    在目前按里程收费的基础上,建议参考新加坡的模式,采用智慧票务系统,智能调整深圳高峰及平峰出行票价,优惠和鼓励市民错开高峰出行;采取快慢车混合运行,有效降低不同区间客流特征及列车频繁停站对线路运输的影响,为长距离旅客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提升运营效率,减少运营车辆数和拥堵的概率;构建地铁、轻轨和公共巴士无缝接驳的公共交通系统,方便乘客换乘不同公共交通工具,同时站口附近设置出租车的候车“的士站”,实现上下班高峰时段,乘客在50米内可以自由转化出行方式。

    3、优化地铁站内部设施

    建议配置便捷可控的车厢内部基础设施,高峰时段,将车辆两侧的座位自动收起,以节省更多的空间;车辆内的扶手拉环有高有低,方便不同身高的人使用,释放更多空间,缓解运载压力;站内自助购票机目前多数仅识别5元纸币及1元硬币,由于兑换零钱的客服中心远离售票机,高峰期排队人多耗时长,建议增加10元面额,减少换零钱的机率。

    4、在科技园区、重点医院、公共公园附近新增地铁出入口

    科技园片区——科技园片区占地面积70.6万平方米,南北跨度达到4.4公里,现有3个地铁站,分别是1号线的深大站(5个入口)、高新园站(4个入口)和2号线的科苑站(4个入口),建议在充分评估地铁出入口和地下通道建设的沿线建筑桩基等因素下,本着“近期改善”和“长期优化”双管齐下的原则,新增或优化地铁出入口方案细节设计:考虑客流出行方向在科技园(南区、中区、北区)等地增设“东西向”及“南北向”的线路各1条及站点4-6个;或设置环线增加6个新站点,合理辐射整个园区,提升站点的覆盖率;或在原有的1号线、2号线增设4-5个地铁入口,分流高新园站、深大站、科苑站三站的客峰压力,保证上班族安全便捷的进行地铁出行,降低市民购买私家车及驾驶私家车上班的意愿,同步缓释地面交通拥堵。

    医院周边——建议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为代表延伸至其他三甲医院(深圳市宝安中医院、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等),增设小于500米的地铁入口,加强轨道站点的覆盖率,完善轨道交通换乘网络,实现人群的快速集散,提升医院周边的公共空间环境,让市民顺利出行,便捷看病。

    公园周边——建议在深圳高人流量的公园如莲花山公园、园博园、东湖公园等附近地铁站点增设新的出入口,直达园区大门为佳,增强乘客集散能力;将目前尚无地铁站点直达的公共公园如南山公园(南山区蛇口半岛南端)、大沙河公园(深圳市南山区北环大道8228号)、梅林公园(梅林一村梅亭路14号)、笔架山公园(深圳市福田区梅岗路12号)纳入地铁规划线路,提升市民假日出行幸福感,减少私家车出行带来的拥堵。

    人们向往安居乐业的便捷生活,公共服务的积极改善与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关系莫大,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对策与措施,加快推进为盼!

编辑:方之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