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提案公开 > 

关于深圳未来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发力点的提案

来源:深圳市政协发布时间:2018-04-12

提案第20180278号

标题:关于深圳未来参与大湾区建设的关键发力点的提案

提出人:李华

办理类型:分办

主办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轨道办,教育局,市政府政研室

会办单位:

内容:

2017年新春伊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湾区”各个城市均围绕“大湾区”的规划建设,积极应对,谋求新一轮[大湾区已经调整好几轮了吗?]的优化调整。

大湾区建设将改变珠三角城市群结构,重塑珠江东西岸关系。深圳的作用和地位可能会更加突显,可能与香港一并扮演“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

但地位和作用不是等来的。深圳必须继续“发力”,进一步提升主动占位意识,争取高定位,确立引领大湾区的宏大志向,瞄准若干个“发力点”予以推动实施。

办法:

一、以城市轨道交通为引领,与东莞、惠州部分地区实现“同城化”功能布局

不同于北京、上海,深圳是一个土地资源捉襟见肘的特大城市。在目前以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市域范围基本难于行得通的前提下,与周边城市同城化发展应当成为我市城市发展的一项基本战略。

传统铁路和高铁主要解决跨区域的交通问题,而城市地铁和城际轨道主要是解决城市与周边地区日常的通勤问题,如已经建成的上海—昆山花桥镇的上海11号线、已经动工建设的北京—河北燕郊的北京“平谷线”都是基于通勤目的。深圳与周边城市的“同城化”发展,需要更便捷的地铁和城际轨道的支撑。以深圳即将建设的7条城市轨道联接广、莞、惠、中各城市,在深圳核心区50公里半径范围内分圈层配置都市圈资源,既缓解深圳空间资源的紧缺,又能合理引导城市功能外溢的有序布局,与东莞、惠州的临深片区实现更紧密的对接,让东莞、惠州的部分地区成为深圳“同城化”功能布局的一部分。

二、加快“深中通道”建设,尽快联通珠江西岸,扩大深圳经济腹地

从整个大湾区来看,深中通道将是珠江两岸“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城市组团之间最直连、最短程的联系通道,是未来促进东西岸一体化最重要的基础设施。深圳应力推深中通道的加快建设,充分利用广州还未来得及“南下”的时间窗口期,迅速抢滩珠江西岸,进一步提升深圳在大湾区的轴心地位,将西岸的中山、珠海、江门、顺德一部,纳入深圳辐射的有效圈层,扩大深圳经济腹地。

三、强化“三港”功能,扩大深圳城市国际影响力

按照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强化深圳空港、海港、国际邮轮港的地位和作用,奠定深圳国际化城市基石,扩大城市的国际影响力。

巩固空港“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不断增开国际航线航班,争取到2020年深圳机场开通国际航线70条。协调“兼并”惠州机场,发挥深圳第二机场功能。谨防深圳机场国际航线和班次“萎缩”,巩固“国际航空枢纽机场”地位。

联动拓展海港腹地。发挥深圳港区基础设施条件好、管理水平高、国际航线多、航班密度大的优势,通过兼并、联合控股、托管运营等多种方式,鼓励港航企业与内河相关港区联动,把珠江流域、西江流域、东江流域的地方性喂给港纳入深圳港区链条,拓展深圳港区腹地资源。近期应特别关注东莞港、顺德了哥山港、北滘港、西江流域的九江港、三水港、肇庆港等。

打造国际邮轮母港名片。蛇口国际客运新港已经建成使用,但国际邮轮方面目前仅开通日本、越南、菲律宾3条国际航线,未来还需继续增加国际邮轮的航线和班次密度,尽快与“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目标相匹配,成为全球最大的邮轮停靠目的地,让国际邮轮母港成为一张城市靓丽名片,成为深圳走向世界“海上门户”的发力点。

四、继续推进“飞地”合作模式,与周边城市共建共享湾区功能新版块

“飞地”模式是深圳破解资源紧约束值得深度探索的有效途径,“深汕合作区”的顺利推进已经证明这种办法的可行性。但“深汕合作区”太远,偏离“大湾区”中央轴带,与深圳之间还“夹着”惠州,十分不利于功能的合理布局和同城化发展。依据未来大湾区格局的新变化,深圳与周边的“飞地”合作可以瞄准三个方向:

“飞地1”中山翠亨新区。深中通道西岸将落地中山翠亨新区。围绕深中通道“桥头堡”周边地区,两市合作,利益共享,共同谋划打造“深中科技园”、“深圳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增强双方在智慧型产业领域的合作,满足深圳科技型企业发展扩张的用地需求,联合打造珠江西岸地区的科技产业集聚区。

“飞地2”东莞滨海湾新区。东莞滨海湾新区是东莞参与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载体。与东莞合作,在滨海湾新区开辟两市合作共建区域,以海洋科技、海洋生物、海洋文化等产业为核心,打造“深莞海洋经济创新发展区”,让兄弟城市参与分享深圳“国家海洋中心城市”建设的红利。

“飞地3”东莞临深片区。东莞临深片区与深圳的交往最密切,同城化发展的基础最好。在东莞塘厦、凤岗、清溪三镇交界处,两市共同划定合适区域,共同谋划打造东莞“临深创智新城”,通过推动城市更新,成为东莞对接深圳的特区、同城化发展的先行区。

五、共建“世界新硅谷”,开启港深合作新时代

近期,香港在《跑赢智能时代》白皮书发布暨HONGKONGX青年科技创新创业论坛上提出打造港深莞“世界新硅谷”的倡议,引起各界高度关注。这是深圳强化与香港合作、打破行政意识主导建设“创新走廊”搞非市场化资源均衡配置的有利机会。深圳应积极响应“港深莞世界新硅谷”的倡议,与香港联手、积极争取国家层面的支持,摆脱非市场力量的桎梏。

加强高校科技资源合作。与深圳相比,香港最大的优势在高校资源,按QS2012年大学排名,亚洲最著名的十所大学有三所来自香港,单单内地在香港的优秀学生就有10万人之多。但大部分香港高校缺乏技术转化的资源,没有科技成果落地的沃土,许多高校研究成果与产品市场化脱节。深港合作就是要链接“香港高校的研究”与“深圳产业的应用”,加速高校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为香港大学和科技资源的优势发挥创造“出口”。

共建共享创新平台。积极对接香港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积极推动并配合落马洲河套地区的开发,建设港深互动的科技创新平台。以六个现有和一个兴建(莲塘/香园围囗岸)过境通道的周边地区为载体,呼应香港建设北部经济带,发展科技研发型产业、现代物流业、及其他新兴行业。

编辑:苏晓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