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9-8-20陆普选:我愿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9-08-21

我是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我的心愿是尽可能去救治更多的人。1993年,我像一滴水那样,融入深圳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深圳为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学术窗口。在深圳,我找准了抗击新发传染病临床及科研创新的目标,达成了作为医者抗击新发传染病、治病救人、普惠大众的“大心愿”。在深圳这方热土上,我永远是抗击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战线战士。

image.png

陆普选,1954年出生于江西上饶,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经先后主持完成6项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发表传染与感染影像相关的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3篇。2015年主编出版《Diagnostic Imaging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新发传染病临床影像诊断》)医学英文专著一部,2017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重点奖励。2014年和2015年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和2015年两次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因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分别荣获广东省二等功、深圳市二等功表彰。2007年度获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度获深圳市十佳医技工作者称号。在深圳创办主编了国内第一本《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1

平均每10分钟就会和一个“非典” 病人或者是疑似病人接触,在抗击“非典”的一百多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

1954年春 , 我出生在江西上饶市余干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小时候,村里没有学校,上学要先划船通过一个水库,然后翻山越岭走上十几里路,每天放学后还要从山上砍一担柴到集市上去卖,换取学费和家里灯油钱。为了改善村里缺医少药的状况,我这个中学生跟随几个省城的医生学习,当上了“赤脚医生”。后来通过在医学院校系统学习医学理论和技能后,1983年被分到了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工作。

学医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我的外科手术做得很好,完全可以照着这条路发展下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可是我没有。当时,我治疗的病人中有许多是肿瘤患者,在我看来,手术刀并不能完全根除这些患者的痛苦,当我注意到了“介入放射学”这项国际医学界的新技术,一下就迷上了它,于是申请了科研课题,四处去进修学习,不停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临床验证。1992年,我参与的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项目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奖。

与外科医生相比,放射科医生是幕后工作者,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和诊断疾病。很多时候,多数患者只知道是谁治好了他的病,其实放射科医生得出的诊断结论在治疗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影像检查仅仅是辅助医疗手段,从事这个工作还可能受到放射线危害,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我仍然坚定地选择当一名放射科医生,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病人是我身为医者的初心。

全力抗击“非典”

1993年,我作为骨干人才调入深圳市东湖医院(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深圳海纳百川,各路医疗精英群贤毕至。深圳速度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医疗设备升级换代也很快,许多管理新理念、医疗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深圳为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学术窗口,我们的科研成果也逐渐发展到能够经常去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在深圳,我得到更大的平台与同行交流学习,自己也在快速成长,学习到了更多的医学新知识。

2002年11月中旬,广东省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传播病——非典型肺炎。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急性严重呼吸道综合征(SARS)。“非典” 肆虐的高峰时期,深圳市东湖医院被市政府和市卫生局指定为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X光片诊断是确诊病情最直观也是最必需的方法,我所在的放射科承担着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烧、咳嗽病人的 X 光片拍摄与影像诊断任务。从2003年2月9日开始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高峰时我们平均每10分钟就会和一个“非典”病人或者是疑似病人接触,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无暇去考虑放射线和传染病源的双重生命威胁,全身心地投入到诊断与抢救的一线工作中,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

在抗击“非典”的一百多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作为深圳市抗击“非典”专家组从事传染病临床及研究的影像学专家,除了日常工作外,我还要去病区零距离地为患者检查会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凌晨三四点才回家,有时半夜刚刚躺下就被叫去会诊,天亮接着又上班。由于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工作,我有好几次连自家的楼梯都上不了,因过度劳累趴在楼梯上就睡着了。

截止到 2003年7月11日,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SARS。就深圳而言,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病毒。历经4个多月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通力合作、科研攻关,我国终于成功地控制了疫情。我们参加此战疫的医务工作者也因此上了新闻头条,成为了“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功臣”。作为抗击“非典”的一线医务人员,我们战胜了“非典”,能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感到无比的光荣。


2

认真总结抗击SARS的经验,通过专题报告及论文著作等形式向全国各地推广。

积累大量第一手 临床科研资料

抗击“非典”期间,尽管非常累、非常忙,我还是添置了数码相机和U盘,在诊断治疗“非典”病人的同时,积累下大量的第一手临床科研资料。我率先总结提出了SARS的三大影像学特征 , 对抗击SARS的诊断与治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还对重症SARS、老年SARS、儿童SARS的影像特点以及检查方法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了解SARS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痊愈后的动态变化,我又对出院的SARS病人进行了影像学随访观察,对SARS的预后进行了多因素分析。“非典”过后,通过梳理,我先后了发表“Chest X-ray imaging of patients with SARS”等论文15篇,合作主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著,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抗击类似疫情提供经验参考。

2003~2004年间,为提高我国医务工作者对SARS的认知水平,我先后被邀请到北京、四川、安徽、江西等地作有关SARS的专题报告。2003 年,因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荣立广东省二等功、深圳市二等功,还荣幸地受到时任国务院领导及深圳市领导的接见,这是对我在抗击“非典”中的工作最大的肯定和褒奖,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感到无比自豪。

深圳医疗水平和防控能力  攀升到新高度

2006年上半年,深圳发现一例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肺炎病例。虽然我们经历过SARS的考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疫情,依然不敢有丝毫松懈。我对患者进行床边摄片、CT扫描,进行影像诊断分析,从而为诊断、鉴别诊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与临床专家一起会诊评价疗效。

经过50多天的治疗,这位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肺炎患者得以救治。在卫生部专家评估总结相关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重症肺炎的诊治经验时,高度评价了我们深圳所做的工作,认为是一个奇迹并将相关经验推广应用。


3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落地深圳创办,为深圳在全国医学系列期刊中取得一席之地。

“非典”促使我聚焦新发传染病

自从 SARS 结束后,我们发现全球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新发传染病,威胁人类的健康,对社会及经济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新发传染病是指新的、刚出现的或呈现抗药性的传染病。在过去30年中,全球发现了40余种新发传染病,平均每年至少出现一种。SARS、甲型H1N1、H5N1、H7N9人禽流感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是近10年来对人类威胁最大的新发传染病。

很多医务工作者在面对每一次新发传染病到来之际,都会感到预防控制措施掌握不够,缺乏精准的诊断知识和治疗技术。2010年10月,这种深刻缺憾促使我萌发了创办一本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的想法,希望通过创办杂志广泛传播新发传染病相关防控、诊治知识和新技术,普及和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应对新发传染病的水平和能力,利用专业杂志的功能及其特殊性,将新发传染病防控指南、诊疗专家共识及对新发传染病及流行病学研究的科学方法与规范的技术传递到每一位医务人员。这对于及时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各种新发传染病,降低病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落地深圳

2016年8月,经过多方的努力,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式批准出版发行《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填补了新发传染病学术交流领域的空白。2016年11月,《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落地深圳创刊号出版,我任主编。该杂志落地深圳创办,为深圳在全国医学系列期刊中取得一席之地,同时也是对深圳近年来在新发传染病研究上所取得成绩的肯定。诺贝尔奖获得者巴里 · 马歇尔以及我国钟南山、侯云德和廖万清等院士寄语该杂志打造深圳与国际接轨、先进的学术交流平台。

image.png

▲ 2016年11月,诺贝尔奖得主巴里 · 马歇尔教授接受主编陆普选(左)的邀请,担任“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名誉主编。

今年,《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被国家卫健委和人民卫生出版社确定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重大传染病防控宣传专栏杂志,为此我们邀请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侯云德院士、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教授等为本杂志撰写文章,总结中国在重大传染病防控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我们希望,《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承载着传播新发传染病知识和技术,报道新发传染病防控经验及最新研究成果,扬帆远航。希望它在人类新发传染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医务工作者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早期诊断及时有效治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对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稳定有所裨益。更希望在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鼎力关注和扶持下,《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真正成为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新平台,全球新发传染病防诊治技术传播的有效渠道。


4

世界上知名科技出版社Springer出版社为深圳医学专著立项出版,并且更新统计报道全球的下载量。

image.png

▲ 2018年9月,陆普选(二排左二)在“一带一路 ”中国 - 东盟国际传染病临床影像学术大会上向国外学者赠送其主编的英文专著。

新发传染病防控知识  和技术的普及推广需要新平台

新发传染病防控犹如作战。目前,深圳已经建立和完善了疾病监测网络体系,从组织体系、人员、设备、技术等方面大大提高了监测新发传染病的能力。除了完成岗位上的工作,这十几年,我们先后发表了与新发传染病相关的中英文论文200余篇,合作主编出版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禽流感》《艾滋病胸部临床影像诊断》《新发传染病临床影像诊断》《传染病临床影像诊断指南》《流行性感冒影像学》《Diagnostic Imaging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及《Pulmonary Aspergillosis》等中英文专著12部,与世界各国共享新发传染病的防控经验。

其中,2015年11月,我和周伯平教授主编的《Diagnostic Imaging of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一书,在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出版社之一的 Springer 出版社英文出版上线,该书是国内外第一本研究论述新发传染病的相关专著,标志着我们对新发传染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这本书在国际医坛惊艳亮相,也为我国医学史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17年,该书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版权输出重点奖励,是本次获得重点奖励的99本图书中唯一一本医学专著,为全国医疗界和深圳赢得荣誉。在2018年“一带一路”中国 - 东盟国际传染病临床影像学术会议上,该书被作为礼物赠送给相关国家的医学代表,引起了极大反响。

这几年来,倡导科研原创一直是学术出版界热点话题。在这样的氛围中,Springer能够为我们深圳的医学专著立项出版,并且更新统计报道全球的下载量,这无疑是对中国、对深圳医疗界学术成果的高度肯定。接下来,我们还将在Springer陆续出版一系列专著。

我愿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防治重大新发传染病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事情,也不是一个国家能解决的事。我认为,保持自然与人类的生态平衡,保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协调统一,是控制和减少人兽共患传染病的根本方法之一,也是源头上阻止新发传染病的发生、防控新发传染病的生态防控底线,深圳在这一方面就做得很好。据我了解,目前深圳医院医疗设备配置已经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例如现在很多医院的CT磁共振设备都是较高配置,这充分说明了深圳这座城市对民生和大健康的重视。

多年来,我和同仁们一次次向“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和肺结核等新发传染病的影像诊断、鉴别诊断发起挑战,为救治病人争取了宝贵时间,为人类与这些疾病的战斗进行了艰苦地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我也在不断地勉励自己,每当有新发传染病发生的时候,我愿意全身心地投入到诊断与抢救的工作中,挽救病人的生命,为后来人积累防控经验,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口述时间

2019年8月1日上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记者 邱志东


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