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9-11-27周创彬:参与并见证核电事业高速发展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9-11-27

周创彬(右)在全新的数字化主控室做实验。

一转眼我在深圳工作了近三十年,可以说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从引进、吸收到消化、创新,我们很多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从深圳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深圳是一座有着无穷发展潜力、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城市,真的很荣幸能够与特区一同成长。未来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更多年轻人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勇敢追梦,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努力为核电事业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周创彬

1970年出生于广东潮阳(现潮南区),中共党员,现为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调试中心副总工、研究员级高工、高级技师。1991年从北京核工业学校核电站运行专业中专毕业后来到深圳,参与并见证了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还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让深圳在技能人才国家最高奖项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ONE

周创彬在做试验。

我觉得深圳是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特别适合年轻人努力打拼、追逐梦想,在这里只要肯干就一定有出路。

从小对核电有着浓厚兴趣

我出身在广东潮阳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亲是共产党员,母亲是勤劳的家庭主妇。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辛,父母辛辛苦苦工作供我读书。他们一直教育我做人要诚实、勤恳,长大后要有所作为。回忆起童年生活,发现父母这种朴素的人生智慧和教育方式,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我不是那种很聪明的学生,只能通过勤奋和刻苦弥补不足。刚开始我学东西很慢,一年级时连拼音都学不好。后来老师教导我说:“不怕学不会,就怕不爱学。”为此,我比别人付出多倍的努力,靠着一番笨功夫、苦功夫,终于一步步把学习成绩提上去。

记得小学四年级时,我遇到一位对我人生有重要影响的老师。他宿舍的藏书特别多,而且一直启发我要多方涉猎各种知识。于是,我开始大量阅读各类书籍,渐渐发现自己特别喜欢与科学家、科学知识相关的科普读物。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事迹和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好像有一种特殊的魔力,深深地吸引了我。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我对核电产生了浓厚兴趣,上初中时就有意识地去钻研核物理、反应堆等相关知识,神奇的Y射线、核裂变等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成为我渴望探寻的方向。怀着对核电事业的热爱和憧憬,1987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北京核工业学校核电站运行专业中专班,从此与核电事业结下不解之缘。

中专毕业来深圳打拼追逐梦想

说起来深圳的原因有些机缘巧合,当时在报纸上看到深圳大亚湾正在筹建核电站的信息,潜意识里觉得中专毕业后可能会到核电站工作。奇妙的是,到了学校发现我们就是为建设深圳大亚湾核电站而定向培养的学生,所以毕业后来深圳工作、生活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1991年,我从北京来到深圳开始自己新的人生旅途。那时候的深圳随处可见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绝对是最适合年轻人打拼和逐梦的地方。内心觉得深圳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城市,在这里只要肯干就一定有出路。

刚到大亚湾核电站时我遇到不少困难,面对复杂的核电机组、成千上万个程序,以及周围高学历的同事,心理压力特别大。为尽快熟悉核电工作环境、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和技能,早日成为一名真正驾驭核电机组的操纵员,我跟着技术工程师和老师傅钻管廊、爬管道、下地坑,几乎把电站的每个角落都跑遍了。

为了提高自己的学历,我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在宿舍拼命学习,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为自学考试做准备。当时我参加了华南理工大学的自学考试,我记得做毕业设计时,因为居住的招待所条件十分简陋,我只好在旁人打牌、看电视的喧闹声中伏案写实验报告,最终我还是以优异的成绩拿到了文凭。凭借扎实的工作实践、刻苦的学习和中广核的培养,1997年我通过国家核安全局统一安排的考试,顺利拿到核电站操纵员执照,为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TWO

早期,周创彬(右)在核电站主控室操作前做相关准备。

我喜欢挑战自我也敢于接受重大任务,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突破,才能让自己持续进步。

细致入微做好每一项工作

我认为,取得操纵员执照固然重要,但关键还在于平时的磨炼和积累。核电站主控室的操纵员就好比飞行员,责任重大。在担任操纵员期间,我总是细致入微做好每一项工作,曾发现和消除多处设备隐患,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1998年,有一天我上夜班,大亚湾1号机组在逼近临界过程中,遇到化学容积控制箱水位出现异常且不断上涨的情况。为防止出现意外,我们暂时把稀释流量从每小时27吨减少到每小时16吨,以稳住容积控制箱的水位。但是,这与每小时27吨的最大设计稀释流量偏差很远。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异常情况?职业的敏感性让我对此产生质疑。向有关人员求证后,了解到以前也曾发生类似状况,但当时认定是一个三通阀有内漏。我心里产生很大怀疑,难道真有这么大的内漏,这又是怎样产生的?强烈的责任心驱使着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

我查阅系统流程图并找相关人员分析问题根源,经过仔细研究,我初步判定不是三通阀内漏,而是水通过一个安全阀又进入容积控制箱。现场检查后,果然发现另外一个安全阀不断在振动,能清晰听到该阀门动作的弹箦声,进一步检查发现是过滤器堵塞所致。这间接验证了我的推断,设备故障顿时消除,核电机组又恢复了正常运行。

如果当时错过这个宝贵时机,操纵员很难再有机会捕捉到这个安全隐患。还有一次台山核电站进行冷态功能试验时,我及时发现稳压器安全阀主阀体盲塞密封不能承受一回路抽真空的问题,连设备厂家和供应商都没注意到,这一发现得到法国专家的称赞。

攻坚克难终于填补技术空白

2004年,岭澳核电站2号机组第一次实施完整的“十年大修”,其中一回路水压试验是特大型核安全相关的高难度试验项目,也是首次在国内核电商运机组进行,实施过程复杂,对风险控制的要求极其严格,当时这个重担落到了我的肩上。

为顺利完成任务,在短短四个月准备时间内,我不分昼夜为“十年大修”新编了约500页的总体运行程序。不懂法语的我,硬是依靠扎实的技术功底,把一本法语的操作程序啃了下来,之后我们写出《一回路水压试验》总体运行程序,还创造性地将运行风险分析和风险控制编写到程序中,并对其中多项技术难题提出解决方案,为实际操作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指导,填补国内大型核电机组无水压试验运行程序的空白。

印象中我组织编写“十年大修”的专用文件包多达138份,都是总体程序调用的子文件,一共要用12个文件夹才能装完,任务的艰巨性和巨大的工作量可想而知。这套程序能在保障大修质量的同时大大节约工期,对国内同类核电站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相关成果获得了“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

敢于迎接挑战 接受重大任务

紧接着,我在2005年又迎来新的重大挑战。当时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作为中广核CPR1000堆型的示范电站,将用数字化先进主控室取代传统模拟主控室,需要研发全新数字化运行程序,相关尝试在国内是第一次,而且工期紧、难度大。

我喜欢挑战自我,因为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突破,才能让自己持续进步。为完成这个艰巨任务,我带领总体程序数字化小组持续奋战。整个团队没日没夜地加班,这个状态持续了一年多,我的头发几乎都白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吸收国外核电站的先进理念,我们不仅研究出一套具有大亚湾特色的总体程序数字化方法,还在该领域实现多项技术创新,最终攻克核电站数字化运行操作难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多项发明专利,相关专利还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重要的是,科技成果还推广到红沿河、宁德和阳江等核电站,有效解决了我国核电站自主运营的核心关键环节,为核电批量化建设运营提供可靠保障。

THREE

周创彬(中间)在台山核电项目调试现场。

“创师傅”不仅是对我的一个尊称、荣誉,更是一份责任和担当,我要当品牌一样维护和珍惜。

经历并见证我国核电事业发展演变

一转眼我在深圳工作了近三十年,可以说亲身经历并见证了我国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举个例子,刚开始中广核在大亚湾只有2台机组,现在的规模已经发展到拥有20多台在运核电机组。而且我们很多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还从深圳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甚至走出国门。

我觉得,核电事业的高速发展与祖国的强大息息相关,更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从引进、吸收再到消化、创新,我国核电事业在短时间内实现了逆袭,在该领域创造出多个奇迹。作为其中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感到无比荣幸。中广核“一次把事情做好”的核心价值观以及强烈的责任心、执着专注的工匠精神,使我不断超越自己,完成一次次突破,攻克一次次难关。

继续努力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中广核人喜欢称呼我为“创师傅”,既取我名字中的“创”字,也是对我勇于创新、敢于开创精神的高度肯定。在我看来,“创师傅”不仅是一个尊称、一份荣誉,更代表着责任和担当,我要把它当做品牌一样维护和珍惜。

“匠心铸就职业梦,砥砺前行追梦人”,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高技能人才、劳动模范,除了不断追求卓越,我还要努力培养更多人才。“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核电是个系统工程,依靠个人的力量和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依靠强大的后备力量和团队实力,大家相互配合、上下游协同,才能把工作做好。

很荣幸能够与深圳一同成长

作为核电一线的普通员工,我从现场技术员、主控室操纵员逐渐成长为运行副值长、机组长和调试中心副总工程师,还获得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等多个荣誉。没有肥沃土壤就难以长出好树苗,我所取得的成果离不开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共同努力。

很庆幸我赶上了改革开放和核电事业高速发展的大好时代,感谢深圳鼓励创新的事业环境、开放包容的城市氛围、催人奋进的人才政策,让我可以在这里尽情挥洒青春热血、不断取得技术突破、勇敢追求人生理想。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这是一座有着无穷发展潜力、值得所有人为之奋斗的城市,真的很荣幸能够与特区一同成长。未来希望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影响更多年轻人积极进取、甘于奉献、勇敢追梦,有生之年我要继续努力为核电事业和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口述时间

2019年10月25日上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大亚湾核电基地

本期采写

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符祥荣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