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2019-12-17胡世平:为深圳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19-12-18

深圳是一个极具包容性、开放性和创新性的城市。在深圳工作二十余年,我从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成长为一个三甲中医院的院长,深圳改革创新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奋斗前行。如今,面对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我将继续带领医院全体员工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不懈努力。


胡世平,1965年生于河南郑州,先后毕业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师承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名中医,全国基层名老中医师承项目指导老师,南粤最美中医,深圳市劳动模范,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龙岗区第五届政协委员,荣获中医药国际贡献奖——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创新院长奖。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医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肝脏病学会治未病专委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中医传染病(肝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杂症。


PART ONE


我进入中医学院、接触中医后,由衷地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立志学中医


我的童年,一直在家人病重的惨淡阴霾中度过,直到接触中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祖父母因脑出血和意外相继偏瘫,长年卧床不起,当时我父亲年仅29岁,不得不肩负起沉重的家庭负担,大部分时间更是拿着两位老人的病历,四处求医问药,寻遍了各大医院、名专家。


有一年,我父亲结识了一位李姓老中医,多次请他来家里为两位老人会诊治疗,在他的细致调理下,老人的身体有了明显的好转。从那时起,我们家对中医产生了由衷的信任。1981年,我参加高考,父母果断让我报考中医,我也如愿地被录取。


如果说,我开始学中医,是出于被父母安排的懵懂,那么进入大学接触中医后,便是发自内心的被中医的博大精深所折服。


传承中医精神


初入中医领域,我遇到了两位对我的专业和人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的老师。第一位就是为祖父母做治疗的李老中医——一位德高望重的中医名家。当时我就读的大学正好与李老中医的医院在同一个城市,所以一入学,我就拜李老中医为师,大学期间一直跟着他踩药碾、搓药丸、配散剂、熬膏药,打下了扎实的中医基础,培养了对传统中医浓厚的兴趣和深厚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安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在那里,我遇到了第二位对我影响深远的老师——马院长。马院长的个人成就十分突出,是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更是一位有着改革创新精神的学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医院的分院就开到了北京、深圳、厦门。当时脉管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很多患者因无法忍受发病时的疼痛,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为了能尽快研制出治疗脉管炎的药物,马院长曾多次通过尝壁虎试药。


马院长的敬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那年我20岁,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为脉管炎患者研制止痛药的过程中,我也多次亲身试药。当时止痛药中有一味药叫马钱子,教科书上标注的最大量是0.9克,但临床效果不理想,为了掌握有效剂量,我就一次次加大剂量尝试,最终用到了5克,以至于出现了中毒反应:牙关紧闭、全身颤抖。所幸我用李老中医教予的方法解了毒,也掌握出了最理想的剂量。


▲胡世平为患者看诊。


PRAT TWO


深圳的创新精神一直让我念念不忘,于是我怀揣“深圳梦想”来到深圳。


研究生毕业后来深发展


1985年初,我所在的单位在深圳成立了分院——深濮脉管炎治疗中心,那一年,刚满20岁的我被任命为治疗中心的负责人,负责筹建“血管病治疗中心”。经过半年的筹备,中心正式开业。


在深圳工作,身边发生的一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创造了深圳速度,蛇口工业区“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口号激发了特区的建设热情。也是在这期间,我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后来,我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


1992年,研究生毕业时,身为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的导师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是我最喜欢的学生,是难得的中医人才,希望你留在河南发展。”尽管导师多次诚恳挽留,但深圳的创新精神一直让我念念不忘,我婉拒了导师,怀揣“深圳梦想”来到深圳。


参与起草《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条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医氛围在深圳比较薄弱,但我发现,广东人喜欢煲汤,这让我意识到市民对中医有一定的需求,中医一定能有广阔天地可以作为。


怀抱着对中医发展的信心,我在龙岗的一家基层医院度过了扎实的8年。2000年,我考上了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被分到了罗湖区中医院,在从事临床医疗工作之外,也负责一些管理工作,从医务科长,到院长助理,后来成为了医院的业务副院长。


2005年,为了保障和促进深圳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完善中医药医疗保健体系,规范中医药行业管理,经过深圳市有关部门广泛的调研论证,同年10月,当时的深圳市卫生局与市法制办共同成立了中医药立法领导小组及起草小组,正式启动深圳经济特区中医药立法工作。我有幸成为《深圳特区中医药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起草小组的主要成员之一,参与了完整的立法过程。


2010年,《条例》正式实施,成为国内出台的第一部地方性中医药法规,也是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里程碑。《条例》实施至今,已有9年时间,深圳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市民不出社区就能获得优质、便捷的中医药服务。


▲胡世平(右二)与国医大师王琦院士(左二)就治未病工作进行交谈。本版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PART THREE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构筑起了强大的人才阵容,从开业初期的“小门诊部”茁壮成长为名医大家云集、中医特色浓厚的三甲医院。


以拓荒牛精神筹备龙岗中医院


2010年,龙岗区委区政府准备打造一个大型综合性公立中医院,并面向全国公开选拔中医院院长。


我得知消息后,心里非常激动。此前,我在龙岗有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对龙岗区有着深厚的感情,如果有机会能施展拳脚,不但能实现个人对中医事业的抱负,也能为龙岗中医药事业发展贡献绵薄之力。于是,我报名参加了公选,结果如愿以偿。


2010年4月,包括我在内的共14位专业医疗人员组成筹备组,开始中医院的筹备工作。期间,筹备组经历了一些波折,当2012年8月底,政府发出医院务必在年底前开业的通知时,筹备组只剩下了我、一位副院长、两个保安和一个清洁工,医院没有任何的医疗装备物资,甚至连诊台、听诊器和处方纸都没有。


时间紧,任务重,筹备组即刻组织借调人员开展工作,所幸当时的龙岗区卫生局发出了倾全区之力让中医院开业的号召,并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经过3个月夜以继日的努力,2012年12月28日,龙岗区中医院正式开业。


重人才战略抓学科建设

五年晋升三甲中医院


龙岗区中医院刚开业时,仅有两名在编职工和30余名借调临聘人员,各种医疗设备稀缺。但即便条件艰苦,大家都没有气馁,而是怀抱信心和希望,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


当时,搭平台、引人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吸引高水平人才到来,哪里有招聘会我们就去哪里,只要有人在摊位上驻足,我们就主动迎上前去讲解,甚至把人才拉到医院参观。


在一次市区举办的人才招聘上,一位中医专家在我们的展位上了解情况,交谈后我们请他到医院来考察,当时没有司机,我就开车把专家接到医院,一路上给他介绍医院的发展理念和规划。事后,专家跟别的同事表扬我,说你们这位人事科长很尽责,人事科的同事听后告诉他:“这哪里是人事科长,这是我们的院长。”专家知道后非常感动,当即拍板跟我们签约。


除了吸纳优秀的人才,学科建设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龙岗中医院起步晚,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借势发展,才能带动医院学科稳步快速发展。所以医院开业第三个月,我就带领团队拜访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与他们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2016年,医院挂牌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第五临床医学院,这是当时国内级别最高的中医药学府第一次在区级医院挂牌成立临床医学院,也是中医药发展首次实现了南北派系融合。


2017年底,经过专家的严格评定,医院五年创三甲成功,成为全国最年轻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现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拥有3个国医大师工作室,2个院士工作站,共有10多个国家、省、市级高水平医疗团队进驻,从开业初期的“小门诊部”茁壮成长为名医大家云集、中医特色浓厚的三甲医院。


PART FOUR


针对中医药事业改革,龙岗创造性地在全国首次提出“三共享、两获得、一满意”的建设目标。


搭建平台

促进中医药文化交流


随着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的茁壮成长,我发现市民不仅需要优质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也希望从医学科普中得到多方面的保健知识。了解情况后,我开始琢磨如何让中医文化走进市民生活。


有一次,我参观了一家民营博物馆,许多罕见的中药标本让我感到非常震撼,但同时博物馆惨淡的经营情况也让我遗憾。于是,我专门拜访馆主,向他阐述在深圳开馆的想法,希望更多人通过深圳这个国际窗口领略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经过交谈,馆长把大部分馆藏品授权给了医院用于展出。2016年,深圳中医药博物馆成立,2000余种大型珍稀药材与标本展出。


当前,除了博物馆,医院还搭建了中华中医药学会“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中华中医药学会珠三角中医药创新联盟”等国家级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成功地在龙岗区乃至深圳市建成了集学术交流、国际合作、人才培养为一体的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心,搭建了国际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


坚守医者初心

探索中医药改革“龙岗模式”


在深圳工作的二十余年来,面对患者,我始终是一位普通的中医工作者,尽管走上管理岗位,但我一直没有放弃临床医疗,坚持每周查房、门诊坐诊、社康坐诊,于我而言,学习中医的初心就是为了治病救人。这种理念,与医院坚持“大医精诚”的精神一脉相承。


2018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到龙岗调研,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积极支持龙岗作为全国中医药改革的试点,打造龙岗模式,为下一步全国政策的制定探索重要经验。


在此前提下,龙岗率先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综合改革,提出了“三共享、两获得、一满意”(共享中医治未病大健康服务、共享简便验廉的优质中医药服务、共享慢性疑难疾病中医特色服务,实现居民对中医药服务有更多获得感、医务人员从事中医药工作有更多获得感,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改革目标,并出台了《深圳市龙岗区深入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力争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作出贡献。


今年1月到9月,龙岗中医处方数超过580万人次,中医服务率超过40%,成为名列全市前茅的中医药强区。当前龙岗正在组建龙岗区中医医疗集团,五年内总床位达3000张,实现共享慢性疑难疾病中医特色服务。12月中旬,医院的5G智慧中医健康管理平台将上线,打造中医健康管理服务体系,让“互联网+”为中医管理赋能。


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印发之后,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当前,深圳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一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城市”的目标,未来,医院将紧紧围绕国家、省、市、区各级中医药事业发展规划思路,在改革的浪潮中昂扬奋进,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而不懈努力!


- end -  



口述时间

2019年10月23日上午

口述地点

深圳市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

本期采写

深圳晚报 记者 周婉军

实习生 尹琛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