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齐绘同心圆 共建先行示范区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0-01-08

港澳委员围绕“深港澳携手合作、共建先行示范区”主题建言献策。深圳特区报 记者 周红声 摄

7日下午,在市政协六届六次会议市领导与港澳委员座谈会上,与会委员围绕“深港澳携手合作、共建先行示范区”主题建言献策,方舟、王明凡、刘根森、孙蕴、陈国雄、李圣泼、林晓辉、罗晓音、廖启承、谭镇国、蒋丽苑等11位港澳委员先后发言,围绕深圳如何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为总牵引、总要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依托重大平台推进深港澳深度合作

对于如何依托重大平台推进深港澳合作,委员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布局建设光明科学城,是市委市政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机遇,着眼深圳长远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战略布局。光明科学城建设,港澳可以做些什么?王明凡委员建议,港澳各大高校将目前开展中、研究中的部分学术项目或是对外合作的科研项目带入到光明科学城,同时光明科学城可以就目前开展中的项目直接邀请港澳相关院校团队,围绕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共同开展合作研究。他认为,应该参考香港学术和科研的结合成果,推动光明科学城的科学与教育更好相结合,推动国内外各大高校落户、汇聚海内外英才,加快人才“智贸区”建设。

蒋丽苑委员在发言中谈到,在实施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和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进程中,坪山与香港在生物医学产业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合作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形成继前海、河套、光明科学城后第四个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战略支撑点”——打造世界级的坪山生命科学城。

作为“双区”建设的重大平台和重要载体,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肩负着服务香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光荣使命。林晓辉委员认为,福田保税区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亟待通过科学的资源配置和规划设计,扬优势、补短板,加快综合改造,为深港合作拓展新发展空间。

促进深港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更好衔接

深港澳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更好衔接,为深港澳三地人流、物流、信息量等更好交流提供支撑和保障,在座谈会上,这是委员们十分关心的热点话题。

罗晓音委员表示,深圳作为粤港澳大湾区连接香港的重要城市,迫切需要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铁规划建设,尤其是和香港高铁衔接,深港作为一体的综合枢纽共同规划,将深圳建设为现代化的国家铁路枢纽城市。通过完善深港高铁规划衔接,对外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与其他重点城市群的联系,对内推动深圳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深度融合。

罗湖口岸与香港新界仅一河之隔,是深圳最早的口岸,罗湖口岸不仅见证了深圳河两岸的沧桑,更见证了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历史及深圳的崛起。孙蕴委员说,推进罗湖口岸的升级,特别是对于便利粤港澳大湾区人员要素的流通方面意义重大。孙蕴委员建议,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口岸合作模式,深入探究罗湖口岸人员流通的现状与问题,采取可实施的措施进一步畅通深港人员流通。

加快促进深港澳三地“软对接”

在座谈会上,多位港澳政协委员都谈到,共同努力推进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深港澳三地需要“硬联通”、更需要促进“软对接”。

陈国雄委员从金融、科技、营商环境、法治四方面对深圳协同港澳合作提出建议,他认为,开展深港澳三地金融产品跨境对接和创新,促进三地资本跨境流通;联合深港澳高校力量,加快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先试,规则创新,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生活环境;充分利用立法权,突破法系,兼容并包,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法治城市示范”。

廖启承委员说,在深港澳全面合作的框架下,金融合作是重点,也是难点。而通过金融科技实现合作,则是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合作、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他认为,深圳科技优势尤为突出,在近年来的金融科技发展大潮中走在前列,港澳的优势则集中体现为“一国两制”的制度优势,作为自由港,资金进出自由、融资相对便利、融资成本相对较低;同时,港澳地区法制、市场与国际接轨,金融市场相对成熟。开展三地金融科技合作,应着力将上述三地优势相结合,落脚点则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深圳的重要生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就是激发创新热情、保护创新成果的重要基础。”李圣泼委员建议,深圳应充分借鉴香港先进做法经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环境,为知识产权提供强大保护;打造更高效的知识产权争议解决平台;推动知识产权贸易,建设罗湖口岸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速构建并优化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刘根森委员谈到,深港澳应加强青年发展政策协同与引导,建立面向港澳青年的共同信息平台,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宣传力度,同时加强大湾区企业和港澳青年学子对接,尽可能开放面对港澳青年人的就业机会。(记者 甘霖)

编辑:鹿筱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