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各地经验 > 

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贵州省政协专题协商“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来源: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0-10-30

188万,是贵州省“十三五”期间完成的易地扶贫搬迁的人口数,其中,汉族占44.2%,少数民族占55.8%,涉及47个民族。

易地扶贫社区的民族工作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新内容,如何让各民族搬迁群众真诚地交往交流交融?10月23日,贵州省政协召开“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协商会。

去年2月,贵州省出台《关于加强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意见》,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拉开序幕。省生态移民局副局长徐敏介绍,通过聚焦公共配套设施完善、就业后续政策扶持、安置区文化服务建设、安置区社会治理工作、安置区基层党建工作等方面,促进各民族搬迁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会上,与会者交流了其所在地区易地扶贫搬迁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验做法,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建议。

黔东南州共有59个安置区,州政协副主席贺代宏说,安置区以“帮搬迁、帮融合、帮就业、帮解困”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民族工作长效机制。引导民族手工艺企业进入移民社区,加强实用技能培训等,比如“妈妈制造”苗手工合作社让56名绣娘实现“下楼上班,上楼回家”的愿望。贺代宏认为,要尊重民族差异而不强化差异,有声有色宣传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晴隆县政协副主席夏开国说,晴隆县在搬迁社区通过聚乡情,深入宣传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族团结示范户”评选活动,提升了搬迁群众的民族团结意识。

伍启林代表九三学社贵州省委会发言时表示,有的安置点修建的文化设施、建筑物看起来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实际是“形”似而不是“神”似。他建议,做好民族文化搬迁工程的规划工作,对民族文化特点特征有科学合理的甄别和认知,制定符合实际的搬迁规划,使民族文化的核心元素得到保存和延续。

省政协委员龙耀宏认为,要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交往交流交融。他说,搬迁群众多来自深山,汉语言能力相对较弱,要把基本解决汉语言障碍作为长远战略目标,同时提倡不同民族之间互相学习语言,搬迁社区要创造性地成为民族语言和谐社区。

“这次专题协商会体现了政协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体现了民生情怀。委员的发言客观翔实、中肯到位,对策建议科学可行。”副省长郭瑞民表示,我们要从持续提高生活质量、着力拓宽发展层面、更好保护和传承文化、切实搞好全员培训、不断完善帮扶机制、深化推进依法治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等方面继续努力,打造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的典范。

省政协副主席陈坚希望政协委员们继续跟踪研究,结合本职工作和特长,广泛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贡献。

编辑:李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