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市政协委员聚焦超大型城市治理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1-05-14

5月13日下午,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举行联组讨论。深圳特区报记者 刘钢 摄


“要进一步打通‘数据高速路’,完善社会治理大数据一体化协同共享机制”“建议通过‘科技强安’,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以‘数字孪生城市’支撑科学统筹,树立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标杆”……5月13日下午,在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联组讨论上,多位市政协委员围绕“创新思路推动超大型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题建言献策。

数字化智慧化是超大型城市治理必经之路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一条超大型城市治理新路子”,“打造国际新型智慧城市标杆”。

“纵观全世界超大型城市治理,都要通过智慧城市、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治理体系提升,形成新一代城市治理模式。”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智慧城市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晓春以伦敦、新加坡等城市为例,建议深圳聚焦顶层设计、数据治理、基层治理和集成示范四个方面,以数据驱动城市治理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数字时代新特区。

市政协委员、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富海表示,以“数字孪生城市”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手段给规划、建设和运营的统筹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数字孪生城市”是深圳走向标杆城市的重要平台,更好的、成系统的数字资源才能让智慧城市更加完善。他建议制定长期战略,集中尖端智慧建立“孪生城市”顶层架构设计。

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会副主委、南山区政协副主席黄险峰也认为,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他以地下管线为例,提出通过应用5G、人工智能等技术,推进城市生命线“三个一”建设,即描绘全市城市生命线风险“一张图”,编织高风险生命线单元监测“一张网”,打造全市协同应急处置“一盘棋”,建立深圳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提升城市生命线安全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

建构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标体系

“不同街道、社区都在做社会治理,没有整体规划设计,碎片化比较严重。基于这些问题,我建议建构一套超大型城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市政协委员、深圳大学社会治理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易松国表示,深圳作为超大型城市在社会治理方面面临诸多问题,而建构指标体系是解决目前深圳社会治理问题,实现全市域、全周期和系统化治理的重要基础。

易松国说,指标体系建构应该遵循科学、全面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除了全市指标体系之外,还要建立基层社会治理指标体系。同时要建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考核机制,把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水平作为政府部门的考核指标。

“体系建设落到基层,需要一定的标准去指导怎么落地、怎么实施。”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张卓华认为,深圳有责任、有义务对标国际领先、加强地方标准建设,及时将先行示范成果通过标准加以固化,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

引导多元共治开创城市治理新格局

“开创深圳城市治理新格局,应该紧紧围绕‘人’开展工作,其出发点必须基于深圳城市特点,更好结合群体形态,细分各类群体的特殊需求。”市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深圳研究院院长廉思说,当下超大型城市线上线下边界逐渐消失,城市治理必须超越社区治理、单位治理思路,只有满足差异化需求的精细化治理,才能吸引更多的利益主体积极参与。

廉思认为,在深圳这个超大型城市里,有两个数量庞大主流群体值得重视,一个社会中间阶层、中等收入群体,另一个是青年群体,这两个群体有较强的意愿和能力参与公共事务。针对如何发挥这两个主流群体作用,形成合力,廉思建议赋权主流群体参与社会治理。

民革市委会常委吴鹏程在发言中谈到,目前深圳市多元共治的机制文化有待营造,市场力量和社会力量对政府的依赖性过高,自治能力不足。建议加快制定《深圳经济特区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从立法层面凝聚多方力量,推动矛盾多元化化解工作的法治化;搭建社会组织综合服务平台,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发展平台。

编辑:陈彦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