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各区政协 > 

共捐款920余万元!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开创中国公益新模式

来源: 人民政协报发布时间:2021-09-03

深圳市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以下简称“委员基金”),从2017年启动至今,200多位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人员共捐款920多万元。委员基金从扶贫济困的传统慈善,到创新罗湖公益生态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委员基金,既是罗湖区政协坚持人民政协为人民,在持续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强化委员责任担当、创新履职方式进程中的创新探索,也是深圳永葆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

2020年,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风雨兰——大爱罗湖·风雨同舟”行动计划荣获深圳第五届鹏城慈善奖。据2021年浙江大学社会治理研究院学者调查,像“委员基金”这种全部由政协委员构成的专项基金,在全国独此一家!作用独特,意义显著!


建章立制促罗湖公益生态建设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是由政协深圳市罗湖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推动成立,依托罗湖区慈善会设立的专项基金。委员基金注重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深圳市罗湖区慈善会·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章程》《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管理委员会执行委员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制度,保证公益基金的有效运行。

200多位政协委员以不同方式参与到委员公益基金的管理和运作中。每年年初区政协全会,政协领导班子成员都率先捐款,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人员共有810人次进行了捐赠,每笔捐赠额度小至500元,多至127万元,委员基金从最初的400万元,到现在的920多万元;每年9月5日“中华慈善日”前后,持续举办“健行罗湖”公益徒步活动,政协委员身体力行,向社会公众传播和倡导现代慈善文化。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政协委员们自发捐款捐物,据不完全统计,短短5个月,委员们捐款、捐物、减租上亿元。委员基金的可贵,在于不是一人一次捐赠,而是200多位委员连续5年的持续参与,充分体现了政协委员们力所能及的担当和责任,充分体现了人人参与的现代公益慈善精神。

善举、善策、善城,作为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的愿景,其初心就是通过政协委员出资、出心、出力、出席、出智这一“善举”,借助政协委员将优秀公益项目实践成果和社会创新经验及时转化为“善策”(政策建议),依托政协民主协商制度,为政协委员、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等多元治理主体搭建起协商平台,努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区公益生态,打造罗湖“善城”,为深圳增添“温度”。正如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吴裕中指出,五届政协以来,组建了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既突出发挥委员优势,创新协商平台,又注重提升履职能力,拓宽协商于民渠道,以实际行动把履职为民的理念立得更牢、扎得更深。

建探索创新公益项目转化成委员提案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相对于“企业公益”“家族公益”和“个人公益”而言,凸显了“集体公益”的鲜明特征,所有捐赠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罗湖政协委员”或政协工作人员。这一共同的“集体身份”,使得“委员基金”从成立起就有了清晰的目标:通过公益慈善平台,积极聚集促进罗湖本土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创新要素,寻找社会问题的根源,以提案方式推动决策,从而探索政协在委员履职、民主协商和社会治理中的创新和发展。这个共识,让“委员基金”有着很强的集体文化认同感和内部驱动力。

长期陪伴,将公益项目转化成提案,是委员基金的创新。这五年,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共资助了22个社会公益项目,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区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分成6组,200多位政协委员身体力行,深入各项目一线,全程陪伴公益项目落地,亲自督导、监测项目实施,让捐赠人与受助方紧密连接,提升了项目实施的成效,增强了委员对现代公益的认知,同时拓宽了委员了解社会问题的渠道,创新了委员履职的方式,提升了委员履职的能力。五年来,从资助的项目中产生了19个政协提案,包括校园儿童安全、青少年禁毒、残障人士无障碍出行、城中村儿童友好建设等内容,其中,资助的“罗湖区校园儿童意外伤害预防种子志愿者培养计划”,形成了《关于推动家、校、卫联动,做好罗湖区儿童意外伤害预防工作的建议》并在有关职能部门的共同推动下,由罗湖区关工委、区卫健局、区教育局联合出台《罗湖区“蓝雨伞计划”实施方案》,将儿童意外伤害课程嵌入教学内容,向全区推广,最大范围地实施儿童意外伤害预防教育。该计划还获得第十七届深圳关爱行动“百佳市民满意项目”资助。

服务大局贡献政协智慧力量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的五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委员公益基金的发展之路,必须紧紧抓住“双区建设”重大发展机遇,紧扣罗湖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政协要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以改革思维、创新理念、务实举措大力推进履职能力建设,努力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发挥更大作用。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充分发挥政协深入协商集中议政,强化监督助推落实的职责,将政协组织、政协委员、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社区与困难群体多方主体链接起来,尝试构建“公益慈善、民主协商、政策推动”的多元治理格局。如资助的“罗湖区儿童共建城中村社区公共空间”项目,关注城中村儿童友好生活空间重构,开展儿童工作坊,组建儿童调研队,鼓励儿童参与社区空间调研,在街道、社区工作站、股份公司支持下,与辖区店家合作,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成立50家“儿童安全之家”,为城中村儿童遭遇危险时提供有效保护,凝聚着城中村居民合力。资助的“‘焕彩行动’共同缔造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模型实验”项目在田贝村落地“儿童友好道路”,以“社区共建工作坊”方式,召集村民、儿童、建筑师、古树保护专家、社区党委共同讨论在保育古榕树的前提下的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方案,为城中村社区治理探寻共建模式。如资助的“罗湖社区应急志愿者救援队”项目,借助政协及政协委员的优势,加强与罗湖区应急局、罗湖区笋岗街道办协商,项目成功落地罗湖区笋岗街道笋西社区,组建起一支拥有97名队员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应急救援专业能力的社区志愿者救援队。这种由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资助、政府职能部门指导、社会组织协助、社区居民参与的社区应急救援模式,为深圳首创。该社区也于2020年初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走过五个年头,在战略方向、治理机制、项目模式上如何持续创新和发展,《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调研报告》给出了答案——在战略方向上,继续坚持委员公益基金的慈善属性和战略定位,积极培育和聚集促进罗湖本土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创新要素;在治理机制上,继续优化委员公益基金管理架构和决策机制,逐步形成“推选委员+留任委员+特邀委员”的管理架构;在项目模式上,继续凸显委员公益基金的政协特色,发挥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独特优势。

“罗湖政协委员公益基金”始于梦想、基于创新、成于实干,这棵由罗湖区第五届政协委员一起用心、用情、用力、用爱亲手种下的公益小树,以一种崭新的模式,在中国公益慈善领域进行着尝试和探索,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发出政协的好声音,展现政协的新作为。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