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深圳口述史|何景成: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1-09-07


何景成:1963年出生于湖南。现任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会长。先后就职于深圳市委组织部、深业 (集团 )有限公司、深圳控股有限公司、深业泰富物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农科集团有限公司。

何景成: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深圳科技工业园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深圳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发源地,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伴随着深圳的发展,科技工业园也历经蜕变,从最初成本驱动的工业区模式,逐渐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到如今迎来创新驱动,在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的同时,发展成为创新型园区。我接手科技工业园,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延续其辉煌,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与城市共进,与时代共频,继续为科技创新产业贡献力量,为创新企业点亮前进之路。

来深圳前,家里人担心我会水土不服,其实他们多虑了,我本就是南方人,对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很快就适应了。

来到深圳  很有亲切感

我是湖南人,本科毕业后,我就考到中共中央党校,主要研究邓小平理论。

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并发表重要谈话,为中国大地带来无限生机与活力,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场",深圳也成为众多年轻人向往之地。

正是那一年,我从党校毕业,思索着前路的方向。南方谈话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清晰了自己的道路。于是,我决定奔赴深圳。

▲2020年7月拍摄的科技园 ·金融基地。

来深圳前,家里人担心我会水土不服,其实他们多虑了,我本就是南方人,对这里的气候和环境很快就适应了。来深圳的湖南人很多,时不时就能碰到老乡,很有亲切感。

但在工作上,我还是花了一段时间去适应。刚来深圳时,我在市委组织部工作。从学校到机关,工作节奏繁忙,不知如何将理论付诸实践等难题接连而来,我变得手忙脚乱。好在市委组织部的领导与同事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帮助,加上工作内容比较切合自身的知识积累,渐渐地,我也"入乡随俗",适应了新节奏。

从1993年初到2003年底,我一直在市委组织部工作。这11年的工作对我的职业生涯来讲至关重要,不仅培养我的宏观思维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也为我之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后来,根据组织安排,我被调去深业集团有限公司任人事部长。当时的深业设在香港,既是深圳市政府驻香港办事处,又是一家经营外贸等业务的深圳驻港窗口企业,在开展对外联络、国际贸易及引进外资和技术等方面,为深圳市做出重要贡献。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到许多香港企业,在跟他们打交道的同时,我也学习不少先进的企业治理理念和管理制度。

2007年,组织将我调回深圳,给我新的工作安排。返深后,我先后在深业集团旗下的泰富物流集团和农科集团工作,前者3年,后者6年。

在农科集团工作的6年间,我参与了"航天育种"工作。这项工作是让农作物种子种苗通过飞船、卫星、空间站搭载到太空,利用太空空间环境中高能粒子辐射、微重力、高真空等综合因素,使生物材料出现了某些地球上不能获得的突变,回地面后再通过选育种技术,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

深圳农科集团于2004年开展航天育种研发,深圳是继北京和上海之后第三个在餐桌上出现太空蔬菜的城市。这也是培育很多农作物新品种的一个途径,在农业生产上发挥了很大作用,我相信,当技术成熟后,将为国家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以及为人类探索宇宙奥秘提供产品支持,作出一定的贡献。

科技工业园伴随深圳成长,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壮大。

我国内地的首个科技园区  诞生于深圳

2016年底,我调任深圳科技工业园(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尽管在这之前的30年里,我没有参与科技工业园的发展,但由于前期的工作性质,对于其建立过程,我还是略知一二。

科技工业园的建立归功于深圳市政府的远见卓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上建立科学工业园区的国家屈指可数。此时我国只有台湾地区建立了新竹科技园区。不同于欧美那些由民间自发力量创办的科技园,它是由政府主办建设的。新竹科学园区的诞生,带动了中国台湾地区经济的蓬勃发展,这给深圳市委市政府带来了一些启发。

▲科技园老照片。

▲2020年7月在深南科苑立交拍摄的科苑路。

同时,经过3年建设,深圳出现大量"三来一补"劳动密集型企业,虽然繁荣了经济,但也带来外来人口迅速增加、水电供应紧张、交通和通信跟不上发展需要的压力。建设科技工业园,尽早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当时深圳经济特区谋求发展突破的一条重要出路。于是,深圳市政府向中科院发出了寻求合作的信号:适应潮流,在深圳建一个知识技术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基地。

1985年,深圳科技工业园成立,成为我国内地第一个科技园区。

与海外科学园区大都有数亿美元开办费相比,市政府与中科院各出1000万元的创业资金,简直是杯水车薪。然而,创业者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勒紧裤腰带,边建设边上项目。园区内厂房尚未建起来前,就在八卦岭工业区租用厂房,筹办了郑园、华星两公司,进行超硬材料和电脑软盘驱动器的研制开发。1986年,首家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长园应用化学有限公司(现长园集团)在园区内成立,由此,数十家企业先后在园区内开办,科技园步入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深圳科技工业园的成功运营很快"蔓延"至大江南北数十个城市,成为我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示范基地。北京、上海、武汉这些科技力量雄厚的大城市,派人来考察,园区规划被一本本要走,深圳科技工业园也随之成为高新产业发展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从荒无人烟

到高楼林立的科苑路

虽然如今的科技工业园四周大厦鳞次栉比,车辆络绎不绝,十分繁华,但在36年前,选址还是一道颇费周折的难题。当时的深圳市工业发展委员会在方案中提议将科技园建设在梅林水库一带(当年称为马潟水库),规划部门却有不同的意见,有人提出,"能不能在粤海门、深大一带选址"。就是这样一句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话,让曾经只是一片黄泥巴地的"小乡村"成为现在寸土寸金的"中国硅谷"。

追溯深圳这座城市的发展,高新科技推动了这座城市前进的步伐,深圳的产业转型也是以深圳科技工业园为基点。从传统制造业转型为高科技新兴工业,再到如日中天的互联网产业,深圳与时俱进且富有创新思想。当然,深圳科技园的蒸蒸日上,离不开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深圳首任领导开始,科技工业园的发展就备受重视,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人才支持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在发展过程中,科技工业园不是一步登天,而是经历了层层破茧,主要经历可以总结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成本驱动为主。改革开放初期,在中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产业转移背景下,科技工业园通过提供优惠的土地价格和廉价的劳动力,吸引大批企业入驻,如今广为人知的华为就诞生于这个时期的科技工业园。同时,基于中科院高科技成果,科技工业园孵化了几十家企业,成功将技术转为实际应用。

第二阶段是生产链配套驱动为主。随着整体产业升级,园区产业培育形成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工程制药等产业集群,这也带动了不少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集聚,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供应链。

第三阶段主要为服务型驱动。此时我们已经形成了全方位的服务管理机制,以股东兼房东的双重身份,全面投资产业园区开发、投资企业。在资源上,我们提供人才、研发、咨询、培训、技术、金融等服务,给予入驻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第四个阶段是创新驱动。随着中国经济的整体转型升级,新技术革命和创新全球化的大趋势,科技工业园进入产业园区生态圈的创新模式。通过构建产业园区服务体系,集聚创新资源,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打造创新型园区,驱动园区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了"大型企业开花结果,中小创新型企业遍地开花"的景象。

在深圳改革开放的发展进程里,科技工业园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它的印记,立下了汗马功劳。如今的科技工业园已成为全国科技产业聚集效益最高、GDP增长最快的区域之一。

在提升科技园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产业资源和管理模式传播到全国各地。

向外拓展  将优秀经验传播到各地

当我接手科技工业园时,它已经取得不俗的成绩。园区已扩展到11平方公里,产值超万亿元。仅科技工业园本身先后投资、孵化近100家科技型企业,园区入驻企业数量超过300家,年生产总值超过8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管理资金规模超150亿元,堪称国内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科技园区,华为、长城电脑等名企更是从这里起飞。

所以,如何在保持现在的基础上继续腾飞,是我上任之后面临的问题。

早在2007年,科技工业园就迎来了深港生产力基地,该基地是由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PC)与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同组建的,以期推动深港的科研和产业合作。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是统筹香港科研和产业化的部门,基础的科研实力相当雄厚,但由于应用场景相对较小,产业化受到限制,深港生产基地则为高科技技术提供产业化应用的条件和渠道,同时也引进了人才。

产业和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产业外溢、扩散与产业发展相伴而生,是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和趋势。在经过对现有资源和国家对产业政策的支持等各方面梳理和考察后,我们决定不再停留在"引进",要"向外扩展"。

过去的深圳承载了传统的制造业,现在的深圳更多地承担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探索与发展,在往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走。就制造业而言,它的不同阶段都需要一个实体空间去承载。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其他城市,我们在当地建立产业园区,与当地进行联动,进行高端制造业的配套,互促共进,合作共赢。在大湾区以外的省市,包括浙江、江苏、湖南、湖北,我们则与当地政府和大型机构进行联合投资,在提升科技园品牌价值的同时,也将我们的产业资源和管理模式传播到全国各地,为这些城市输血造血,促进产业融合与城市群的发展。

不断完善积极创新

作为中国内地第一家科技园区,创新已融入科技工业园的血液之中。

在园区与自身的发展上,我们也不断创新,利用"互联网 +"与园区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探索智慧管理新模式。我们开发研究出"深圳科技园" App,整合了全面的园区资源,园区入驻、扩租续租、物业报修等,快速解决实现了园区各项服务的移动智能化,提升园区服务的品质和效率,让服务触手可及,进一步打造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综合开发运营商。

但是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目前,成本上涨等问题,对人才吸引力、创新产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压力。像去年疫情十分严峻的情况下,许多入驻的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和危机,于是我们给民营企业减租了三个月来支持他们渡过难关。

2018年,我担任深圳市产业园区发展促进会第二届会长。近几年来,我们在园区研讨发展上做了大量的调研工作,从人才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各方面探讨应该如何支持园区发展和园区企业的发展,这是目前值得解决的重大课题。我认为园促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将深圳产业园区走过的道路和所得到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提炼,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和示范。

▲2007年11月,深圳市金融服务技术创新基地揭牌。

肆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技工业园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科技工业园——

自主创新的发源地

不知不觉间,我来深圳已经近30个年头,深圳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事业开始的地方,更像是我的第二故乡,我虽在湖南永州长大,却在这里得到历练成长。

深圳就像一个梦工厂,它承载着每一个年轻人的梦想,"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对于每一位待过深圳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是座移民城市,汇聚了五湖四海不同地区的血液,无论你从哪里来,它都给予你最温暖的拥抱。也正是因为这些有志之士的到来,才建设了今天的深圳。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科技工业园在深圳科技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成为深圳乃至中国自主创新的发源地,并在一些领域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伴随着深圳的发展,科技工业园也历经蜕变,从最初成本驱动的工业区模式,逐渐实现整体产业升级,完善产业链配套,到如今迎来创新驱动,在强化全球创新资源链接的同时,发展成为创新型园区。我接手深圳科技工业园,希望能用自己的绵薄之力延续其辉煌,努力打造成国内一流的科技园区,与城市共进,与时代共频,继续为科技创新产业贡献力量,为创新企业点亮前进之路。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