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政协新闻 > 

抽签讲解 模拟实践 烧脑又刺激——市政协创新培训方式提升干部能力素质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1-09-24

新时代政协机关需要什么样的干部?

适应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使命定位,立足深圳“双区”建设发展需要,必须锻造培养一支政治素养好、能力素质强、业务水平精的干部队伍,为政协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推动新时代深圳政协走在最前列、干出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

带着这一命题,9月16-18日,市政协开展为期三天的机关干部能力提升培训,为政协机关干部做了一次全新式“素质能力体检”,为每位参训学员做了一次专属的“能力画像”,出具了“素质能力诊断报告”。

“本次培训,从设计、组织到实施以及效果,实现了闭环式的全流程创新。”市委党校副教授、培训专家组组长龚建华评价说。


全体系设计全流程创新提升政协干部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我们要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开展机关干部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目的就是为了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对干部能力的新要求,切实提高政协机关干部职工能力水平。”市政协主席林洁如是说。

如何让培训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通过补短板、强基础、提能力,构建市政协机关干部培训工作体系,助力推进专门协商机构体系化建设?市政协领导认为,必须具有创新性。

为此,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筹划设计、亲力推动部署,立足新时代人民政协职能定位和深圳“双区”建设发展需要,围绕“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培训定位,科学构建干部培训体系,研究确立市政协机关干部“5+1”能力培训体系,即5项基础能力: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抓落实能力,以及1项政协业务能力,并梳理细化出24项二级能力指标。

创新培训模式,是此次培训的重要特点。此次培训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员台上讲、学员台下听”“填鸭式”“被动式”培训模式,注重发挥参训人员主体作用,在邀请部分领导与专家授课的基础上,将70%以上的时间留给参训学员,将讲台、黑板、话筒交给学员,通过分组活动、学员汇报、模拟演示、团队PK等创新模式设计,探索采取“全员参与+全面准备+抽签上台+开放互动”的培训形式,倒逼学员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以学员“学思践悟”的亲身参与,推动参训人员全面了解政协业务、切实提升能力素质。

为了激发参训积极性,引导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市政协创新设置了考核评价内容——部分环节由市政协领导、机关局级干部,以及培训机构20多名专家团队进行评比打分。同时,对培训情况实施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纪实,培训结束后对每名学员出具“能力评价报告”,便于推动对照改进和提高。

“理念超前,模式创新,成效显著。”这是改革开放干部学院教研部副教授、培训巡场专家贾玉龙对本次培训的一个评价。他认为,本次培训的3/4时间是小组研讨、模拟演练、成果汇报,摒弃以专家讲授为主的传统形式,变成以学员为主体,调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去解决实际工作的问题,真正落实了“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知行合一”理念。

培训的效果好不好,学员说了算。

整场培训下来,不少学员感慨:“三天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很充实;强度很高,很锻炼人;很耗精力,感觉整个人一直处在战备状态,大脑时刻都在保持高速运转,很烧脑,很刺激。”

打破业务界限注重实战实训全方位考核锻炼能力素质


充实、锻炼人、烧脑又刺激的培训究竟是怎么进行的?

首先是分别从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文字综合能力、抓落实能力五个方面着手,由林洁同志以及其他领导和专家进行授课,理论联系实践、历史贯通现实的生动讲解让学员们对五大能力的提升有了理论上、思想上的深刻认识。

由听到讲,学员们的能力素质更是得到了一次巨大的锻炼。

本次培训的主体是市政协机关处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以往不同的是,为了提高培训实效,市政协把参训人员编为6个小组,并且将机关不同处室的人员打乱编制,同一处室人员尽量编入不同小组,除了辅导授课,其他所有环节都是以组为单位进行。

打破处室的概念和界限,让培训学员有了别样的收获。第二组的学员认为,这次培训让大家跳出专委会看专委会,跳出办公厅看办公厅,拆除各处室的篱笆,站在全政协的角度审视自身的能力素质短板、岗位职责任务,全力服务市政协工作大局。来自第五组的学员则提出,政协事业需要每个部门的辛勤付出,更需要全机关的团结协作,打破边界、促进协同,有助于促成步调一致、运转高效的有机整体,汇聚攻坚克难、闯关夺隘的磅礴力量。

受训学员编组模式的创新也让龚建华大为赞赏:“培训打破既有处室、层级、编制等身份编组模式,形成最大程度的混编创新,使得学学相长得以实现,同时也有助于消解专家纪实评价时的先入为主,更为客观地对学员进行精准画像。”

“平时我只需要顾好自己‘一亩三分地’的业务。这次培训采取了打乱处室来分组、各种业务抽签讲、协商平台模拟演等多种形式,倒逼着我拿出十二分吃奶的力气。”来自第六组的学员的自我调侃其实是大家的心声。

本次培训,市政协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每组讲解介绍两项市政协各协商平台和重点工作,包括办文办会、委员议事厅、提案清单、“一起来商量”市领导与委员面对面协商、深聊会、委员讲堂、身边事好商量、立法协商、政情通报会、深圳口述史、委员工作站、深政学堂,并且发言顺序、发言代表、发言主题都是现场抽签确定。

由于事先不知道谁讲解、讲解哪项工作,在讲解的同时,还要应对来自分管该项工作的领导提问,这要求每位学员深入了解每一项工作。因此各组学员都“挑灯夜战”,收集材料、相互教学、启发交流,忙碌到深夜。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除了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外,政协大家庭里所有‘田地’里的各项工作,我们都必须深入了解,才能为全机关工作的协作协同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员们感叹。

本次培训的一个重头戏是围绕身边事好商量工作平台,各组运用工作中的实际案例为素材开展模拟演示。协商主题怎么确立,流程怎么取舍,角色怎么设置,时间怎么分配,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都反复研究,探讨,打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我们模拟了从议题提出到现场协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扮演了政协机关干部、政协委员、职能部门、界别群众等各种身份。这个过程让我们学到了如何协作——不仅是政协机关内部的协作,更有政协与职能部门、与委员、与群众的协作。只有掌握了协作本领,才能真正掌握协商‘协以求同,商以成事’的内核。”一名培训学员说。


全过程纪实全维度评价探索构建市政协机关培训工作体系

推进专门协商机构体系化建设是七届深圳市政协着力开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探索构建市政协机关培训工作体系,也是该项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确保培训更加扎实、精准、成体系,本次培训引入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作为第三方力量参加,由20多名人力资源培训、评估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团队,全过程、全方位跟踪培训情况。

“一进入分组讨论课室,两台摄像机无死角聚焦,两名速记人员全过程在座,两名培训专家全维度观察,跟当年参加公务员面试一样,气氛骤然紧张,由不得大家分心走神,讨论质量自然就提高了。”对此,参训学员的感受最为真切。

此次培训,安排了专人对培训所有环节进行全程录像,专人跟踪每个小组、每个培训项目,全过程记录发言内容、发言次数以及现场表现等情况,作为干部能力评价以及培训分组评比的重要依据,引导督促参训人员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参与。

针对各小组上台发言、分组讨论、模拟演示等纪实情况,第三方专家对培训情况进行精细化的全过程评价分析,重点围绕参训学员在政治把握、语言表达、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执行落实等方面给予逐项评判,出具综合素质“诊断报告”,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推进机关干部职工对照学习、加以改进。

全程深度参与此次培训的专家认为,本次培训在评价方式的创新可圈可点——14位专家全程“静默式参与观察”,全程录像、速记,再辅之以领导团队对于分组演示和工作汇报的评判,保证整体评价的客观公正。

专家也认为,此次培训最为突出的就是培训效果的创新——结果导向的确定大幅提升培训效果,每位参训学员都将获得“体检报告”式专业的个人能力分析报告,尝试为每名学员进行“能力画像”,给出能力提升建议,有助于培训效果的长久实现。

“本次培训的全过程,将成为市政协培训体系建设的一个重要研究样本。”市政协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市政协将立足专门协商机构体系化建设,联合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市政协机关培训工作体系化建设课题研究,对本次培训过程进行复盘分析,致力从能力指标构建、培训模式设计、课程内容确立、平台形式搭建等方面持续进行优化,形成培训课题专项研究报告,建立健全市政协机关能力提升培训体系,推动干部培训工作不断提质增效,凸显培训工作的“政协特色”。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