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全国两会聚焦 | “香港北”“深圳南”如何更好对接?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将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来源:深圳特区报发布时间:2022-03-10

去年10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其中详细描绘了港深“双城三圈”发展布局。今年2月,香港特区政府推出的预算案为北部都会区建设预留了一千亿的资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住深全国政协委员都提出相关提案,建议国家将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效率地推动口岸经济带建设,推动深圳加快与香港北部都会区融合对接。

“打造北部都会区,需要在中央层面的支持协调之下,香港与深圳紧密对接、高度融合,推进港深的合作共赢。”住深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中联办原副主任黄兰发认为。

“升级”深港口岸经济带发挥辐射联动作用

香港北部地区大部分为生态和乡村区,一直以来并不是香港的核心发展区域。而深圳一方口岸及其周边区域,在两地长期的融合交流与合作发展中形成了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合作基础良好的口岸经济带。

委员们认为,“香港北”的发展规划人人振奋,而“香港北”+“深圳南”的协同发展更充满想象空间,必将有助于提升深港合作的层次和水平,为促进深港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构建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注入更多新动能、探索更多新经验。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作为一个规划跨度达20年、覆盖达300平方公里的区域发展战略,需要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而深港口岸经济带就是重点突破口,应当发挥好其辐射联动作用。

去年,住深全国政协委员、深圳市政协副主席陈倩雯围绕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进行了一系列调研。调研发现,深港口岸经济带规划建设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为此,陈倩雯建议国家将深港口岸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更高层次、更高目标、更高效率地推动口岸经济带建设。她建议,依托深港陆路口岸,重点聚焦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及罗湖口岸等周边区域,联动建设一批空间统筹、结构优化、错位协同的特色功能区。

软硬联通提升深港融合发展水平

“应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规则机制互联互通,不断提升两地高度融合水平。”黄兰发委员也在提案中建议,以更大力度支持两地口岸改革和港深基础设施“硬联通”,支持港深积极探索规则机制“软联通”。

在“硬联通”上,委员们认为,应以深圳开展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海陆空铁体系完备、畅通便捷的深港跨界通道,如会同香港谋划深港跨界轨道交通,加快皇岗口岸重建,规划建设前海、梅沙客运码头,规划布局深港跨境直升机起降点等。同时利用科技手段优化口岸通关体验,便利两地人流、物流、数据、资金等要素更高效流动。

在“软联通”上,黄兰发建议,探索市场准入、产权保护、商事规则等经济运行规则两地衔接,推进教育、医疗、民生领域交流合作,不断提升两地高度融合水平。

共建国际科创中心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

在北部都会区“双城三圈”的发展规划中,科技创新是重要的发展内容。科技创新也是深圳最亮眼的名片。

委员们认为,应支持深港两地在香港北部都会区共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打造粤港澳人才高地。

黄兰发委员提出,应支持港深在联系紧密、合作基础较好的河套合作区-新田科技城率先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承载地,将“两制之异”转化为“两制之利”,统筹谋划布局、加强互联互通、注重优势互补。同时,探索一些专业资格互认先行先试,从而带动技术移民、增加国际人才流动便利、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此外,支持推出一批适应国际高端科创人才发展的政策举措,建设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等重要平台,营造有利于集聚国际一流科创人才的良好环境。

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北部都会圈建设

“‘双城三圈’空间格局的确立,将引导香港各项经济要素向北部地区汇集,形成媲美维港都会区的香港经济第二增长极。当前,应重点考虑如何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实现共赢。”全国政协委员、香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许明金说。

许明金建议,应引导民间资本直接投资北部都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持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维护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前提下,鼓励民间资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进入城镇供水、供热、污水处理、环卫保洁、垃圾清运、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养护领域。同时,深化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鼓励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参与北部都会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编辑:赵文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