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媒体报道 > 

深圳口述史|周剑:让最好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来源:深圳晚报发布时间:2022-05-18

口述时间:2021年12月21日

口述地点:深圳南山智园 C1栋24楼





▲周剑

"70后",出生于上海,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兼 CEO,现任广东省人大代表,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青年企业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国际商会副会长,深圳市商业联合会副会长,深圳机器人协会副理事长,第十七届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主席。作为中国智能机器人行业的拓荒者,周剑于2012年3月创办优必选科技,现已发展成为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和人形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高科技创新企业。曾获"首届粤港澳大湾区杰出青年企业家""第五届广东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 AI英雄风云榜商业创新人物 TOP10""深圳十大青年领袖"等殊荣。

十余年前,国内智能机器人产业尚是一片空白,我怀揣着机器人梦来到深圳,成立了优必选科技,耗费5年时间攻克了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伺服驱动器",打破了长年被国外垄断的技术难题,并自主研发了一系列人工智能及机器人核心技术。我们研发的智能机器人,不仅多次登上国内外重要舞台,还在教育、防疫、商业服务、物流、智慧康养等多个领域应用。

我很幸运能在深圳的创新土壤上,发扬深圳"拓荒牛"的精神,驱动硬科技创新,实现了中国智能机器人的自主创新。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深圳,坚持硬科技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让中国深圳产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深圳优越的硬件创新环境和火热的创业氛围深深吸引了我,当下就决定干脆来深圳创业,实现自己的机器人梦。

带着"闯"劲儿南下深圳圆机器人梦

我出生于上海,大学期间曾获得由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 ·巴赫先生颁发的首届德国迈克威力最高奖学金,之后便去德国一家上市机械企业实习工作,做到了中国大区经理的职位。后来,我选择回国发展,创业做自动化生产线的产品,事业说得上顺风顺水。

2008年,在一次日本举行的展会上,我见到了很多人形机器人,有些虽然外形小巧灵动,但售价却高达几万元人民币。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想法:研发出一款普通家庭能买得起、用得上的人形智能机器人。

当时在国内,机器人产业是一片蓝海。基本上人们一提起机器人,说的就是工业机器人,面向大众消费者和家庭的服务机器人产业环境相对匮乏。

但我迎难而上,凭着一股子干劲,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在上海着手研发 TO C端的人形机器人。因为研发需要找工厂开模打样、购买各种配件,所以我们经常往加工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跑。

2009年底,我到深圳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发现这里不仅选择多,而且产品供应链配套完善,这意味着研发生产效率会大幅提升。就拿定制一个齿轮来说,能生产符合我们要求的企业在深圳遍地都是,各项零件生产算下来不仅效率提升至少50%以上,而且费用也能节省约30%。

这让我很兴奋,深圳优越的硬件创新环境和火热的创业氛围深深吸引了我,当下就决定干脆来深圳创业,实现自己的机器人梦。

发扬"拓荒牛"精神攻克"卡脖子"技术

2012年以前,智能机器人属于冷门行业,产业环境连萌芽阶段都算不上,更别提受到资本的青睐了。因此来到深圳这片创新沃土,虽然我们团队干劲十足,但创业的过程却比想象中的更加艰难。当我们刚刚踏上逐梦的征程时,很长一段时间都只能在"黑暗的无人区"里摸索。

首先是核心技术的研发。要让机器人的手脚动起来的秘诀是"伺服驱动器",也就是机器人的"关节",当时韩国、日本、瑞士可以生产,但一个关节就动辄上百美元的价格,制造一个机器人需要十几个关节,这注定难以量产和可商业化,国内更是一片空白。

我当时的想法是走自主研发道路,突破国外的技术壁垒,真正实现硬科技创新。这就是深圳的"拓荒牛"精神,敢到没有人的"荒地"去闯出一片天。

一个伺服驱动器里包含了减速、传感、电机、芯片等高难度技术,为了攻克这些技术难关,我和团队耗费心血,不仅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

由于不被风投看好,缺少市场资金的支持,我就自己给自己"输血",拿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投入到研发中,甚至到了卖房卖车的地步。然而几千万元投进去了却未见回报,最窘迫的时候甚至要借钱给员工发工资,连办公室买一桶瓶装水都要精打细算,这引发了家人的反对。

虽然被误解、被嘲笑、被质疑,但我没有放弃,我始终相信在深圳,创业者就要敢于挑战自己,更何况深圳有非常好的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创业环境。我的团队也非常支持我,于是我咬牙坚持了下来,和团队花了5年的时间,成功自主研发出伺服驱动器,在质量上完全能媲美国外一线产品,获得了多项专利,不但成本大大降低,还解决了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做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深圳不仅为优必选科技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和高质量的供应链,而且务实、高效、透明的政府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

政府营造环境为企业自主创新赋能

2013年起,深圳开始布局生命健康、海洋、航空航天及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五大"未来产业"。同时,随着人们对机器人的认识逐步加深,机器人产业也受到资本关注。

由于我们起步比较早,又扎根在制造供应链完备的深圳,很快在一次路演中被比亚迪联合创始人、正轩投资创始人夏佐全看中,获得了天使轮融资,顺利解决了公司的资金难题。我想我们能成功获得投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市场相信深圳的企业,相信深圳的产业基础。

2015年,公司逐渐有了起色,为了给员工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也为了能招到更多对口人才,我便想把公司搬到专门为新兴产业打造的南山智园,这里地理位置优越、租金优惠,但对入驻企业制定了一些标准,当时的优必选科技在纳税额方面并不满足标准。

所幸,南山智园的负责人并没有直接拒绝我,而是主动了解公司的业务,当了解到优必选科技从事的是前沿的智能机器人产业,正是深圳积极布局的"未来产业",南山智园积极协助我们准备申请资料,上报政府相关部门,这才使得公司破格入驻了南山智园。

在我们坚持科技自主创新的道路上,这只是其中一个缩影,深圳不仅为优必选科技提供了优质的创业环境和高质量的供应链,而且务实、高效、透明的政府切实为企业解决了很多实际难题。

例如2015年,我们取得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在南山区税务局的指引下享受到了高新技术企业的15%低税率优惠,减轻了税收负担,让我们在专注技术和产品研发升级上更有底气,赋予了企业持续良性发展势能。

深圳营造了宽松、自由、公平的营商环境,成为科技创新的一方沃土,从而让我这样的追梦者能够在这里大胆实现梦想。

自主研发540台人形机器人首登春晚舞台

真正让优必选科技声名远扬的,是2016年央视春晚广东分会场的舞台。当年,春晚导演组来到深圳,希望挑选能够代表深圳创新技术的科技公司,在央视春晚广东分会场上表演,为全国观众送上春节祝福,最终选中了我们的 Alpha机器人。





▲540台 Alpha机器人亮相2016年央视春晚。

春晚导演组一开始提出希望用50多台 Alpha机器人进行表演,后来增加到120台,再到240台、360台……最后变成540台。540台机器人随着音乐节奏同步做一样的动作,不能有任何失误和误差,这件事难度很大,给我们的时间又非常有限,而当时 Alpha机器人只有几十台样品。

在这种情况下,Alpha机器人要作为深圳乃至全国高科技创新的代表登上春晚舞台,可以说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为此,我们抽调了40多个人,组成了一个专门的春晚攻坚小组驻扎广州。

由于现场直播涉及540台 Alpha机器人同步进行控制的问题,对机器人的稳定性和信号的可靠性要求极高,团队便当即对 Alpha机器人进行升级。我记得那年广州特别冷,现场的同事一个个裹着军大衣,没日没夜地加班调试机器。驻守深圳的同事通宵改装生产和测试,不到48个小时里,我们生产了1400多台满足春晚节目需要的 Alpha机器人,直接装车运到春晚现场参加彩排,此时距离春晚只有2~3天时间了。

最终,540台 Alpha机器人登上春晚舞台,在现场直播中伴着歌手的演唱,展现整齐划一的舞蹈动作,没有一台出现失误,由此获得了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场演出也吸引了境内外媒体的关注,让我印象十分深刻的是法国《费加罗报》报道称:"这场在广东分会场进行的演出,展现了中国一直体现的科技雄心和进步。"这次亮相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研究领域的突破和进步,对我们来说是种莫大的鼓舞。

有了这次经验,此后优必选科技又3次登上央视春晚,多次登上元旦晚会、元宵晚会、新春相声大会等全国性大型舞台,携多款智能机器人展现来自深圳的人工智能创新技术和力量。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的挑战难度是最大的。全球真正做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公司非常少,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一直以来都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十年磨一剑"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拓荒"

人形机器人是机器人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它的挑战难度是最大的。全球真正做商业化人形机器人的公司非常少,中国在人形机器人方面一直以来都在扮演追赶者的角色。

实现伺服驱动器的量产后,我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在智能机器人所需要的各项"能力"上持续"拓荒"。目前在全球申请专利超过2600件,其中发明专利占比70%以上。

从2016年起,我们投入研发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在4年左右的时间里,取得了美国、日本企业几十年的研究水平。2019年,Walker被全球机器人领域专业媒体《The Robot Report》评选为"全球值得关注的5大人形机器人",是榜单中唯一一个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人形机器人。2019年6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发布了2019年"50家聪明的公司"(TR50)榜单,优必选科技作为全球唯一一家人形服务机器人企业入选。

基于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我们还推出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和个人 /家用服务机器人等一系列产品,提供人工智能教育、智慧防疫、智慧物流、智慧康养等多行业解决方案,以创新科技服务于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满足社会重大需求。

就拿人工智能教育来说,作为入局较早的选手,优必选科技研发了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校的贯通式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已在国内为超过3000所学校、逾150万学生提供人工智能教育,在全球助力超过40个国家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在深圳创新土壤的滋养下,我们的商业化落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国内智能机器人赛道上站稳了脚跟。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方面,美国、日本等国家仍占据优势,近年来深圳也意识到这一点,大力支持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开展基础科学研究。

我们作为科技企业也积极参与其中,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重点项目的技术攻关,例如国家发改委2018年和2019年"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重大工程"项目、工业和信息化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单位",还有广东省机器人定位导航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服务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人形服务机器人关键技术工程实验室等。

研发智能防疫机器人上岗15个国家和地区抗疫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深圳举全市之力共抗疫情,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作为收治新冠患者定点医院,是抗疫的"主战场"。政府也发出"召集令",倡议科技企业应用人工智能抗击疫情,以减少医护人员和新冠患者的直接接触,降低感染风险。

深耕硬科技这么多年,我深知此刻正是我们贡献自身科技力量的时候。于是我们在第一时间紧急成立了疫情应急技术攻关小组,有157位同事奔赴工作岗位。

虽然疫情形势严峻,我们还是安排了少量同事在做好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前往市三院实地调研,与院方沟通使用需求。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初步制订了让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测温、消毒杀菌、口罩监测、远程导诊和疫情宣传等操作的研发方案。由于当时很多生产工厂都没有复工,无法供应零配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供应商,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20多天的时间里生产出了三款防疫机器人,部署在市三院参与防疫。

深圳科技抗疫经验在全球起到了模范作用,作为第一时间扑上抗疫"战场"的深圳科技企业之一,我们的防疫机器人陆续驰援美国、日本、韩国、瑞士、荷兰等在内的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在医疗机构、交通枢纽、广场社区、产业园区、学校、写字楼、展览馆等场所上岗,助力全球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秩序恢复。2020年5月,因突出的抗疫表现,咨询测温机器人 Cruzr(克鲁泽)获得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大力推荐,驰援非洲卢旺达的医院和机场抗疫。

面对疫情的反复,2021年1月,我们又推出了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ADIBOT"净巡士",保护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安全。

我始终相信,创新科技在解决社会重大问题和满足社会重大需求方面能够产生重大的社会价值,这也是从数字社会迈向智能社会,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一家硬科技公司的长期价值所在。

展望未来,我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成为世界第一的服务机器人制造商,让中国深圳产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作为深圳科技企业代表亮相国际舞台

随着深圳科技名片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们在国际舞台上亮相的机会越来越多。2021年10月1日,2020迪拜世博会正式开幕,其中中国馆是迪拜世博会面积最大的展馆之一。





▲优必选科技熊猫机器人优悠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教游客打太极拳。

作为2020年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官方唯一智能机器人合作伙伴",优必选科技自主研发的熊猫机器人优悠和大型仿人服务机器人 Walker X正式亮相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展示中国智造与科技创新的最新成果,向世界传递中国 AI。

在刚刚过去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热场演出中,全国十个城市通过连线互动的方式,共赴冰雪之约,深圳是其中唯一的南方海滨城市。





▲优必选科技紫外线消毒机器人 ADIBOT"净巡士"在深圳首个5G产业园进行消杀工作。

而我们有幸再次作为深圳科技企业代表之一参与到其中,依托优必选悟空机器人,专门打造了冬奥运动智能机器人。在布置着鲜花、浪花和冰花的舞台上,9台悟空机器人化身滑雪、滑冰运动员,生动还原了运动员的飒爽英姿,以科技点亮冬奥。

希望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

从全球机器人行业发展来看,2010年到2020年是服务机器人的储备期,我可以很骄傲地说,这十年我们靠着拓荒牛的精神驱动硬科技创新,在国内做到了行业第一。

从2021年开始,未来十年将是黄金发展期,越来越多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将在垂直领域落地应用,这也意味着优胜劣汰的竞争更为残酷激烈。我们很幸运能够在深圳发展壮大,也有信心在下一个十年继续引领行业发展。

《深圳市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深圳要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我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在政策上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让更多的创新企业敢于投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此外还需要政府能够继续开放更多应用场景,助力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的落地应用。

我们要加大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政府要聚合学校、产业、企业等各方资源,共启专业级 AI教育普及化,鼓励科技企业进行场景落地,让传统教育与科技创新企业深度融合承接,借企业的创新技术和研产销实践来建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圳甚至全球培养更多的未来智造者。

展望未来,我心中还有一个梦想:希望成为世界第一的服务机器人制造商,让中国深圳产的智能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让人类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


编辑:唐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