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聊会 | 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市政协委员建言献策

来源:南方都市报发布时间:2023-06-29

近日,深圳市政协举办“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深聊会,邀请多位政协委员,和心理、教育、法律、妇儿、社工、慈善等领域的委员、专家展开“深聊”,为建设更加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教育、救助、支持机制和平台建言献策。

图片

如何应对高发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问题?

委员、专家献言建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今年2月发布的2022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青少年群体有14.8%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风险,高于成年群体,需要进行有效干预和及时调整。康宁医院少儿研究员洪梦璕表示,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5—14岁的儿童、青少年群体的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抑郁障碍、孤独症、焦虑症等最为常见。她指出,抑郁症发作期间,青少年患者会经历长期的绝望、悲伤和烦燥,对生活失去乐趣,还有可能伴随注意力、认知力的下降,从而学习成绩也下降。如果患者此时不能及时得到救助,反而受到不解和惩罚,可能引发患者的过度内疚和自我贬低。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副院长郭田友表示,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很复杂,家庭、学校、社会都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指出,单一的重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改变个体的心理状况,日积月累的小事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每个人都可能经历心理失衡的状态,但不一定会发展成达到临床诊断标准的疾病。希望社会不要随意给人“贴标签”,很多问题可以通过充分的心理支持就得到解决。此外,郭田友也给出了一些实际的建议,如建立每个个体都是自己身心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公众要加强对运动的重视,特别是挥拍类、游泳、有氧体操三类运动等。

深圳市政协委员、罗湖区淘金山小学校长邓少勇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多年。他建议学校、医院与相关部门的心理健康辅导加强联动,如推动一些重要数据信息内部共享、及时联动,加强一体化,同时,应加强引导家长学习现代教育理念,促使家长积极参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深圳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理事长孙亚华结合工作经验分析说,一些青少年早期的所谓心理障碍症状稍加情绪疏导,就会解决,但如果没有社会面的预防机构及时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慢慢演变为心理障碍。

深圳重视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

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行动。其中,特别强调,配齐配强心理健康教师,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课。同时,高标准建设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集诊治康复与生活学习于一体的医教融合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基地,健全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与联防联控机制,切实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和诊疗;办好社区学校,推动社区学校成为提供准家长教育、儿童心理援助等多项服务的综合性教育中心。

深圳市教育局工委办负责心理工作的杨洁表示,孩子心灵健康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小培养。孩子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最敏感的阶段,一个是3至6岁,一个是青春期,如果3至6岁人际关系的基石没有打好,就可能影响青春期的质量,导致孩子难以应对青春期带来的困难与挑战。在孩子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教育系统不能充当“救火员”的角色,要着重做好发展性预防性工作,从根本上预防问题的发生,并和多部门加强联防联控,形成合力。

她表示,心理健康教师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全市中小学校要按照不低于1∶1000的师生比例配备专职心理教师。据悉,截至今年3月,深圳市中小学专职心理老师已增至2043人,约为2020年6月的2.4倍。

此外,据介绍,深圳团市委早在1989年就组建了深圳心理关怀义工倾听热线,12355热线每年免费接听近万宗电话,接听量仅次于康宁医院。目前12355热线的接听能力正在提升,未来将提升增加坐席数量,并将服务时长从“朝九晚九”延伸至“7×24”,让更多有专业资质的人员为市民提供服务。

编辑:林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