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二辑 > 

回忆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经过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1992年春天,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期间,我因工作关系,有机会亲眼目睹和亲耳聆听他老人家作出的重要讲话,也就是著名的《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5天时间虽短,但小平同志的伟大身影、他老人家的谆谆教诲使我终身难忘,并不断激励着我的斗志,指引着我不断努力为党为人民做好工作。我回想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的起由,还要追溯到1991年夏天在接待邓朴方同志时的一个细节。当时我陪同时任市委书记的李灏同志送邓朴方返京。李灏对邓朴方说:“请您转告小平同志,深圳市委、市政府请他老人家再来深圳看看。”邓朴方回答说:“我父亲一直在思考什么时候再来深圳看看。我回去后会把深圳市委、市政府的意思向他老人家报告。”由此可以看出,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是他老人家一直在思考的事,而不是一个临时动议。

1992年1月19日,是深圳人民难以忘怀的日子,也是我终身难忘的日子。上午9时许,小平同志乘坐的专列抵达深圳火车站。我随同省、市领导前往火车站迎接。随即,小平一行下榻深圳迎宾馆。他老人家刚踏进别墅几分钟,就提出要出去看看。当时在别墅走廊我还问了时任小平同志卫士长的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中将。我说小平同志88岁高龄了,坐了两天两夜的火车,这样会不会太累。孙勇说,邓主席这两天在火车里休息还可以,可以出去看看。于是我马上步出别墅,告诉时任市委常委、市公安局长梁达均,说小平同志马上要看市容,赶紧部署。同时我马上调整车辆准备出发。就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小平同志已经换好衣服,在女儿邓榕的陪同下,精神抖擞地走出了桂园别墅。在省市领导的陪同下,主要看了从迎宾馆到火车站的罗湖一带和皇岗口岸。小平同志8年前第一次视察深圳时,那里不少地方还是稻田、鱼塘和低矮的房屋。而8年后,这里已经变成宽阔的马路,还有不少高楼大厦,到处是一片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车里小平同志不断地微笑点头,不时与陪同的省、市领导交谈,露出满意的神情。

小平说:“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在谈到经济发展时,小平同志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20年的时间赶上‘四小龙’。”停了一会儿,他又补充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多小时的市容视察,小平同志一直十分高兴。回到迎宾馆下车后,他说:“我第一次来深圳到现在8年过去了,变化这么大,我没有想到。今天看到深圳的变化,我更有信心了。”其实当时他还说:“看来我也有失误啊,当时把上海一起放出来就好了。”此话没登上《邓小平视察南方的讲话》。

1月20日上午,小平同志视察国贸大厦,在旋转餐厅的一个多小时里,小平同志边观光边听李灏同志汇报,并不时插话。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不少就是1月20日上午在国贸大厦视察时讲的。如:“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又如:“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在谈话中,小平反复强调要多干实事,少说空话。他老人家指着窗外的高楼大厦说:“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不是靠讲话讲出来的,不是靠写文章写出来的。”1月21日上午,小平同志视察了先科激光有限公司。

1月22日上午,小平同志参观仙湖植物园,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一起种下一棵高山榕树。1月22日下午,小平同志和杨尚昆同志一起在市迎宾馆接见了市几套班子的领导及有关工作人员。1月23日上午,小平同志离开迎宾馆前往蛇口,乘船去珠海。在临上船前与送行的市领导告别后,小平同志向前走了几步又回过头来对李灏同志说:“你们要搞快一点。”李灏同志大声回答说:“小平同志您的话很重要,我们一定要搞快一点。” 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5天时间,是极不寻常的日子。深圳人民将永远铭记这段辉煌的历史,这段历史也将永远地载入史册。1月22日晚上在总结接待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工作中,中央警卫局孙勇中将说,小平同志这次来深圳,看到深圳变化这么大,非常高兴。他老人家这次在深圳的讲话,比平时在北京一年讲的话都多。小平同志讲话是经过深思熟虑的。1月22日下午在小平同志接见香港新华社领导和市几套班子后,时任香港新华社分社长周南同志说:“李灏啊,你们这次请小平同志来深圳,为中国改革开放立了一大功啊!”小平同志走后不久,我在当月底接待了原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同志,他听我介绍了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一些情况后说,“你告诉李灏,中国新一轮的改革浪潮就要来了,深圳市要有准备。”不久,《深圳特区报》发表了《东方风来满眼春——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激起了改革开放的春潮。事实证明了两位老人的预言。可以这么说,小平同志当年坚持改革开放及发展特区的远见卓识,创造了我们国家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和辉煌。而历史事件的大场面过去之后,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味和久远影响,往往在很长时间还令人回味无穷,甚至历久弥新。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之际,我们重温小平同志视察南方的历史事件和重要讲话,对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战略方针,大力实践科学发展观,进行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重温小平同志1992年视察南方的历史,并非仅仅在于唤醒记忆,而在于铭记先人教诲,深刻理解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的重要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前面说过,小平同志视察南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然他老人家1984年第一次来深圳后,有8年时间没再来过深圳,但他一直关注着深圳的发展。深圳成功与否,关系到他提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路线成功不成功。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先是东欧剧变,然后是苏联解体,于是发生了关于姓“社”和姓“资”的争论。在这个争论中经济特区又成了关注焦点。

有人认为多一分外资,就多一分资本主义,“三资”企业多了就是资本主义东西多了,就是发展资本主义。所以小平同志来到深圳后,来不及休息就提出要出去看看。他老人家在视察中说:“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特区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他还说:“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这样那样的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正是因为亲眼目睹了深圳的建设成就,使小平同志有了足够的理由和信心,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作出了英明的论断。那就是:“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判断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正是小平同志深思熟虑视察南方的用意所在,同时也是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的深刻内涵。借助视察南方这个机遇,小平同志科学回答了经济文化基础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怎样才能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巩固、发展和立于不败之地等多年来一直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姓“社”和姓“资”等重大认识问题。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根据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精神,结束了十多年的争论,第一次在改革目标模式上取得了共识,打破了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并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局,使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当前改革开放步入“深水区”的新形势下,邓小平当年视察南方谈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无论是“三个有利于”标准,还是关于坚持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的论断,仍然是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第二,重温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并非仅仅着眼于它所带来的成就,而在于理清改革开放的脉络,坚定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决心。小平同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和经济特区的创始人。1978年4月下旬,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同志代表省委向中央建议给予广东特殊政策,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赞许和支持。事后,习仲勋同志又向小平汇报。小平听后说:“对,办一个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叫特区嘛。”当谈到配套资金时,小平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1979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等四个地方建立出口特区,后改名为经济特区。

1984年,在特区作为“探索者”受到争议的背景下,小平同志决定到特区去看一看。看到深圳的建设成就,小平同志作出了“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的论断。结果,当年国家进一步开放天津、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接着又开辟了“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更是作出了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可以说,没有经济特区这个开路先锋,整个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就不会达到今天这样的广度和深度。深圳经济特区成立28年来,以自己的务实和创新探索,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担负着试验田、先行地、探路者、排头兵等重要作用,作出了巨大贡献。关于特区还要不要“特”下去和能不能“特”下去,虽然也有过纷争,但中央关于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一直没有改变。1994年,江泽民同志来到深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了经济特区的“三个不变”。2003年,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亲临深圳视察之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要求,特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作用仍然具有示范效应。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深圳特区是全国的一面旗帜。”与此同时,深圳经济特区也在思考着自己的新定位、新走向。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一直在根据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布局和新任务,不断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从最初的改革的“试验场”和对外开放的“窗口”,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性城市”,到“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

今年年初,根据中央、省委关于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要求,市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战略目标。这是深圳沿着小平同志设计的改革开放路线继续阔步向前的必然选择,是深圳继续担负起改革开放排头兵的必然选择。重温小平同志的教诲,我们必须坚定发展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决心。第三,重温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精神,并非仅仅着眼于重申内涵,而在于传承时代使命,高扬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的大旗。党的十七大描绘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要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必须要解决许多体制机制转型、社会转轨等深层次问题,必须要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进行综合改革。站在新起点上,我们回望来路、重申先人意志,目的在于接过接力棒,继承先人的遗愿和未完的事业,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的担子更重了。当前国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动荡,对外向依存度很高的深圳来讲,造成了较大的冲击,提出了新的挑战。从国内看,全国都在关注深圳。深圳金融形势的走向、房地产的价格、居民收入的不平衡、中小企业的转型等,都是全国关注的焦点。国际国内都在寻找发展思路和发展空间,省外省内都在进行思想解放,深圳怎么办?我感到,还是要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杀出一条血路”的胆略和精神,敢闯敢试、敢为人先,找准突破口,以勇于冲锋陷阵的冲锋意识,把深圳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市。突破口在哪里?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两个面向、九大重点突破。

我个人理解,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可以以学习、服务香港作为突破口。深圳作为中国的窗口和形象,现在就是要和世界比,以世界一流先进城市为标杆,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光明前景和崭新活力。毗邻香港是我们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这个优势要用好、发挥好,把它作为我们推进国际化城市的基础条件和重要参照。面向全国创造发展新空间,可以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突破口。党的十六大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又进一步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命线。汪洋书记讲,深圳不仅要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而且要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要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模式,充分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魅力。因为我们的改革再继续往前走,必然要触及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甚至是政治体制方面的问题。房价的非理性、医改的困局、教育的不公、食品的不安全,等等,这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此起彼伏,已经不仅仅是经济体制本身所能解决。我们要展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魅力,必须要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做文章。因此,深圳要想走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的前列,走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列,下一步需要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回忆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的历史,我思绪万千。在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经济特区成立28周年之际,我想到的是:铭记先人教诲,坚定发展信念,传承时代使命,为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作出新的贡献,才是我们对小平同志最好的纪念,也才是对改革开放30周年最好的庆祝。 (姚欣耀 深圳市政协副主席)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