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一辑 > 

努力做好侨眷和港、澳、台胞住户的物资供应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丘木林
 
    个人简介
 
    南方大学第四期二部学员,1952年7月至1953年12月参加惠阳县良井、稔山区土改。1954年至1969年8月先后在惠阳县、惠阳专区、佛山专区商业部门工作。1969年9月以后在惠阳地区财办和物资局担任秘书工作。1985年5月调入深圳市房地产综合服务公司任副经理。1994年7月退休。
 
    深圳特区创办初期,我有幸地从惠阳调入特区,被分配在深房下属“利侨商场”当主任。那时,工作和生活条件都很艰苦,商场办公和营业部、冰室设在东湖苑工地旁临时搭建的一间简易的小铁皮屋,面积也只有约40平方米配一部人货车供采购使用。职工(含冰室、财务、司机)共有13个人。
 
    到深房上班后,领导强调,办好“利侨商场”事关为特区外向型“窗口”服务。那时市场物资供应尚紧缺,一些商品还要凭票定量供应,如买大米、面粉要凭粮票,买电视机、电饭煲、电风扇要凭工业品票,买煤气要凭户口簿,买腊味要凭侨汇证。面对这样的环境,为了完成任务,我“以苦为乐”,把压力变成动力,发动商场员工想办法,提供进货渠道。
 
    一方面,积极派人参加一年两届的广州商品出口交易会。通过在交易会上签订一批名优商品供货合同,如当时名牌电风扇,各种香烟、名酒,各种食品罐头,只有在交易会上才能要到货源。另一方面,到市内一些大公司和沙头角“三家店”进货。如捷丰公司和旅游贸易部等单位给我商场提供各种型号彩色电视机约有3000多台,及时投放供应,缓解供应矛盾。
 
    同时派人到省燃化公司、黄埔石化厂和广州二轻局求援,向他们汇报我商场的物资供应对象是侨眷和港、澳、台胞购房入住的业主。那时煤气、名牌电风扇供应特别紧缺,而且买房新开户人数又不断增加,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如果供应不好,直接会影响特区形象。
 
    上述单位领导对我们的工作深表关注,并答应帮我们解决。省燃气化公司同黄埔石化厂为我商场供应燃气瓶500多个,广州二轻局提供钻石牌电风扇2000多台。除了向内地进货外,我们也要求市煤气公司重点照顾,适度增加对我商场煤气的供应量。此外,为了减少中间环节,我们直接到厂家进货,如当时可乐饮料日销量很大,可乐厂基本上满足了我商场的需求。业主们对我商场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提供物资供应非常满意。
 
    随着深房商品房建设不断发展,靠原有“利侨商场”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力不从心”了,为了适应形势需要,经上级批准,于1983年3月组建成立《深圳市房地综合服务公司》。并在侨眷和港、澳、台胞较多的各居住点湖滨、翠竹苑、金城大厦、罗湖大厦、南洋大厦、振新和宝丽彩照等设立七个场(馆)。此时我也被上级委任为公司副经理,肩上担子重了,工作压力大了。我只有尽职、尽责为侨眷、港、澳和台胞们服务好,把物资供应工作做好。
 
    深房总公司对新成立的综合服务公司,也大量注入资金,使注册资金从原来“利侨商场”的50多万元基础上,增加到800万元。年营业额从原利侨商场的40多万元上升到1400多万,公司员工从原“利侨商场”的13人,增加到110多人。
 
    深房综合服务公司的发展,证明第三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深圳特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又为公司各项事业的腾飞提供了广阔天地。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