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一辑 > 

回忆创办特区的几件趣事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庞浩芳

个人简介

广西陆川人,1949年国立广西大学化工系本科毕业。南方大学一期一部学员。1953年前在东北工业部任技术员,后调任国家建材部北京水泥设计院历任科长、主任、所长、总设计师等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国外大中型水泥厂的设计工作,如湘乡、英德、黎塘、葛洲霸水泥厂等30余项。1982年4月调任深圳建材集团任董事、总工程师、市建材行业协会会长。1991年退休。

(1)上世纪80年代的深圳,基本建设先进行,五通一平搞基建。到处是工地,推土机、打夯机忙碌地操作,运土的重型汽车在工地上来回奔跑,昼夜不停,一片繁忙和兴旺景象。

(2)国贸采用滑板施工,内地新建的大型水泥厂的水泥库施工也经常使用,但考虑混凝土凝固的时间就未敢贸然拆模翻板。国贸施工三天一层,深圳速度真是人间奇迹,深圳人就是敢闯。

(3)1982年以前,深圳没有公共汽车,我工作单位在东门螺岭,而我居住的地方是在上步路北(即现在的通新岭),每日步行得一个小时,起早贪黑,不论刮风下雨,酷暑和寒冬,数年为一日。但想起内蒙“五七”干校,冒着风沙弥漫、凛冽的寒冬,搞基建、修水渠,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4)内地公共汽车票价,1分、2分、3分……5分,北京通县到王府井,20余公里的车程也不过1角多钱;而深圳一上车就是2角,真是全国之冠。

(5)久居北国很少聆听乡音,记忆中只有一次观看马师曾与红线女主演的“搜书院”电影;可是来到深圳,工作之余,可以自由收看广州、深圳、香港的电视,大开眼界,精神上感到莫大的宽松。

(6)未到深圳前,传闻酒楼一顿饭就要花费100多元,相当于内地中等收入者一月的工资(50-80元),对如此高消费感到非常惊讶。

(7)初到深圳,一次和外商洽谈水泥厂项目,问及旋窑的规格,回答说窑的长度“1公里”!事后,外商要请我们吃饭,我思想马上联想到“注意糖衣炮弹”而婉言拒绝。

(8)深圳建材公司为了方便领导的活动,规定每人/处活动经费1000元。想起50年代某次陪日本专家到某水泥厂处理事故,厂方招待专家,我是陪客之一,事本平凡,但“三反五反”运动时说是多吃多占,要作深刻检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1000元活动费,只好谨小慎微,不敢多用,年底上缴一大半。

(9)局领导李经理用公款5000元装修自己的住宅,群众哗然,引起市政法部门的关注,结果丢了“官”,后来,人们评论那一届政府的廉洁,深感改革开放初期,“苍蝇”虽有但廉洁之风尚存。

(10)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位内地干部到深圳友谊商场买进口商品,当讲好价钱,售货员要求付外汇兑换劵时,他说没有,售货解释说用港币也可以时,这位顾客顿起不悦,随即从口袋里拿出等额人民币住柜台一放说:“我是中国人,不用外国币!”拿起商品走出店外。那时人民币币值高于港币。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