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一辑 > 

八十年代的一次赴港“公干”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徐康英
                
 
    个人简介
 
    徐康英,广东汕头市人,1934年生,南方大学四期学员,1951年~1984年在肇庆地区工作。1984年调入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曾任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市企业政工师评办主任。
 
 
    1984年初,我到深圳市委宣传部工作。年底,回内地过春节,顺便搬家。回去当晚,接到深圳打来电话,说有一次赴港安排,要我尽快回深。接电话后,我提前回到深圳,搬家的事,交由家人办理。
 
    回到深圳后,市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黄文告诉我:市决定举办第二届书市,要从香港进口一批境外图书。经国家有关部门同意,由主办单位派人先到香港预审。这次去港公干,政策性强,任务繁重。黄文同志还说,赴港回来可以有几大件商品入关免税,实际上也是一种“福利”。
 
    赴港是“出境”。办好手续后,我们一行人依时出发。同去的有:梁仲桓、黎颖、叶于林、肖峰、陈寿德。到港后由相关单位负责接待,安排食宿,非常顺利。我们住进了一间由套房改成的招待所,住、吃、办公,都在那里。当晚便开始运作。有关人员前来联系,第二天一早便送来了好几箱样书。打开以后,我们几个人席地而坐,分头审阅,分成几类:可以的,不可以的,未定的。看了一本又一本、一箱又一箱、一批又一批;一天、两天、三天、四天、五天,大家都看得很累。我是第一次干这个“差事”,觉得甚为有趣。有机会广泛接触到境外图书,增加了许多新知识。平时忙工作,这次看书就是工作,连续多天集中看书,真是其乐无穷。可惜,毕竟是工作,任务繁重,看到好看的地方,不可能一味看下去,为赶任务,只好割爱释手。
 
    这次赴港的几个人,都是宣传文化部门的干部,在港期间也顺便参观了一些文化娱乐场所,以打开眼界。最后一天,适逢“情人节”,让各人探亲访友和出街买东西。
 
    这次赴港,我们按要求如期完成了选书审书的任务,使书市得以顺利召开。深圳书市面向全国,吸引了各地的书商和顾客,有很大的影响力。书市的成功举办,为文化方面的内外交流和改革开放进行了探索,开创了新的局面。
 
    从第一次赴港到现在,已过去20多年,这个期间变化很大。过去香港有的高档商品,现在深圳也很多;深圳的高楼大厦现在不亚于香港,两地市民的实际生活水平越来越接近。过去是“两个世界”,现在是“一国两制”,去香港也方便多了。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