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一辑 > 

深圳市的水库建设和发展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林辉煌

个人简介

南方大学四期二部学员。1952年5月被选入珠江水利工程总局举办的水利工程大专班学习。1953年9月到宝安县水利部门工作,延续至深圳特区成立后在市水利、水务部门工作,先后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县水电局副局长、局长、深圳市水利局副局长、党组书记,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参与深圳市(包括原宝安县)200多座中小型水库的建设和扩建。

我于1953年到宝安县工作。当时的宝安县没有一座水库,人民生活用水主要靠打井取地下水;农田灌溉靠山坑水,沙田盐渍土靠雨季地表迳流淡化,农业生产处于“靠天吃饭”状态,风调雨顺的年头,还能得到好收成,一遇干旱则束手无策。水利设施方面,无蓄水工程,仅有零星水陂水圳工程,规模小,抗旱能力低。河道无力整治,防洪防潮能力差。山区村民利用水力推磨,多数农户备有抗旱用的龙骨水车。县里也没有水利技术人员,小型陂头水圳的修建,靠当地乡村头人和有经验的老农、泥水匠面议决定。水利资金来源靠受益农户摊派,水利劳动以派工方式抽调。

深圳市的第一座水库

1952年冬,宝安县拟建笔架山水库,粤中行署派戴良生、关定一、陈枫等同志到宝安负责技术指导,开始进行水库的规划和勘测设计。

解放后的宝安县县界范围,南以深圳河为界,西至松岗、公明。东至盐田,北到布吉、平湖、观澜,总面积124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0641亩,十几万人口,当时属人少地多的县。1958年11月以后,从惠阳县划三个大公社进宝安,即把横岗、龙岗、坪地、坪山、葵涌、大鹏一带划为宝安县管辖,成为现在深圳市的范围。1979年1月23日,国务院批准成立深圳市,撤销宝安县建制。

1953年4月,宝安县第一宗蓄水工程——笔架山水库动工兴建。当时宝安县两个区(即现在的罗湖区、福田区各一部份)的黄贝岑、湖贝、蔡屋围、上步、福田、皇岗、笋岗、泥岗、沙头、沙尾等十几个乡村,组织数千民工,背着行李,带着锄头和担挑,在县委、区委的领导下,浩浩荡荡开进笔架山安营扎寨。水库工程总指挥、县长黄干和二区区委书记张子修等领导和干部民工一起劳动,没有机械,全是土办法,挥锄、铲土、挑土炸石头,工地上红旗招展,山岭炸石声隆隆,誓要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英雄气概涌现山谷,经过一年的紧张施工,1954年春耕前,一个土坝高14.5米、库容620000立方米的笔架山水库竣工了,4600多亩农田从此水足渠通,农作物年年丰收。

笔架山水库是宝安县解放后,自力更生,发动群众兴建的第一座水库,体现了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改造自然的巨大力量,为宝安县大搞水库建设积累了经验,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骨干。紧接着,公明的亚婆髻水库、红坳下水库,梅林的马泻水库,观澜的布狗垅水库,布吉的甘坑水库等相继建成发挥防洪灌溉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建设的发展,笔架山水库下游的农田逐步为城市建设而消失,笔架山水库演变成为深圳市对外开放的旅游胜地——“银湖度假村”。

铁岗水库的建设

1956年元月,春节刚过,《南方日报》刊登了省委书记陶铸的讲话,强调宝安县要大力搞好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好西部10万亩滨海沙田的淡水问题。要建设防咸蓄淡工程改善五万亩沙田的灌溉用水,以利于改翻耕、转双造;并抓紧对已经围田的滩涂投入耕种及筑圹打窦,养鱼虾,扩大面积五万亩,实现十万亩大沙田的战略目标,增产粮食,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为国家多作贡献。当时的宝安县人民积极响应省委号召,宝安县的省人大代表于1956年2月向省人代会提出兴建茅洲河水利工程的提案。1956年4月,省水厅为落实提案,派姚启志、陈天湘等工程师十多人,前来茅洲河进行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工作。经过对几个方案的论证比较,最后确定以修建铁岗水库、罗田水库的方案取代茅洲河下游建水闸防咸蓄淡方案。接着,把库区地形图测绘和大坝的设计任务,委托水利部广东勘测设计院承担。

在完成茅洲河水利工程的方案比选中,最令人难忘的是宝安县副县长张子修同志。他肩负发展农业生产的重任,积极配合省水利勘测设计院,组织调研组亲赴观场考察,东起南头西乡,西至沙井民主村,沿着茅洲河长达五、六十公里的沿海岸线,调查访问了几十个乡村,着重了解茅洲河水源的来龙去脉及西乡河上游阳台山下的铁岗水系情况,查明东西大水源汇合贯通,对滨海沙田灌溉能否起作用;同时又逐村调查沿海十万亩滩涂田的分布状况,以及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牲畜用水情况,得知农民饮用水都是到河涌口吸取淡水回来,然后用明矾沉淀清水后才来饮用;而民主村要用船到东莞大光山载水,三围村要到黄田取山坑水及挖井取水,灌溉农田只能利用潮涨时的潮水或雨季的雨水进行灌溉,单耕一造,谷质差,产量低。张子修同志还配合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深入到羊台山下的石岩、圹头、新旧下步、更鼓岭、公爵薮、铁岗、凤岗等村庄及河谷、溪流,了解铁岗水库建成后的廻水淹浸情况,听取村民对修建铁岗水库的意见,从而掌握了切实可靠的资料,为专家组和县委作出抉择提供依据。

1956年秋收开始,县委决定兴建铁岗水库,并报省批准。当时,铁岗水库是全省十大重点工程之一,县委派副县长张子修负责水库筹建工作。他带领县水利科干部和技术人员进驻西乡铁岗村,抽调县石油公司和西乡供销社、信用社、财管所及乡村干部二十余人组成工作组开展筹建工作。

1956年冬,铁岗水库正式动工,成立了工程建设指挥部,县委副书记朱德全任总指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仁、县财政局长龚锡贤、省水利厅工程师区冠雄任副指挥,指挥部设办公室、工程科、政工科、供应站等管理部门,我被委任为工程科副科长。全县调动了上万个劳动力,分成四大民工区几十个团队投入施工。各团队办起集体食堂,过着集体生活。

铁岗水库坝址位于西乡铁岗村三合水的西乡河中游,水库集水面积64平方公里,总库容6840万立方米,正常库容24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9万亩。水库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放水涵管组成。主坝为粘土斜墙沙壳坝,最大坝高18.1米,坝顶宽4米,溢洪道40米,最大泄洪量每秒200立方米,水库总干渠长4.05公里,支渠38.8公里,分布于西乡、福永和沙井,库区淹没土地6110亩,迁移人口599人,拆迁房屋6810平方米。1957年4月铁岗水库主体工程竣工。接着展开渠道的勘测设计。1959年3月,灌渠工程指挥所正式成立,邓兆荣任指挥长,我负责渠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苦战一年建成,铁岗水库开始发挥效益,十万亩盐渍沙田变为良田,水稻单造变为双造,亩产由不足200斤跃升到400多斤。有了水,百业兴旺,整个沙田地区发生巨大变化,深刻揭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铁岗水库的建设,还为宝安县培养锻炼了一大批水利技术人才。1956年9月,宝安县水利科从水库工地的民工中吸收一批人员进行培训,再在施工中实践,后来都成为县水利工程技术骨干。1956年10月,宝安县挑选文化素质较好的女青年成立女子测量队,经过短期培训再到工地实习操作活跃在各个水利工地。有了自己的技术队伍,为后来全面铺开水库建设打下基础。1959年冬,全省掀起了建国以来最大的水利建设高潮,宝安十大水库开工兴建,出现了千军万马水利大会战的壮观场面。这十大水库是深圳水库、石岩水库、西沥水库、清林径水库、七沥水库、高峰水库、三洲田水库、马泻水库二库、樟杭水库、五指耙水库。除了承担供水香港的深圳水库由省派技术队伍协助设计施工外,其余三座中型水库和六座小一型水库,全部是宝安县自己的技术力量进行勘测、设计和施工的,都达到技术要求和目标。

铁岗水库后来进行过四次扩建。第一次扩建是1961年,工程内容是改建加闸,水库正常库容从2600万立方米增加到4900万立方米,我任指挥长负责设计和施工。1986年铁岗水库第二次扩建,加高水坝3米,新建右岸副坝,改建溢洪道及启闭室,铺设坝脚至蛇口管道16公里,目的是满足蛇口工业区供水,我任工程指挥。水库总库容提高到8300万立方米。铁岗水库第三次扩建酝酿时间较长。1991年,深圳市人民政府下了通知:为加强对我市宝安西部供水的管理,市政府同意成立深圳市供水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林辉煌,副主任袁汝稳(当时宝安县副县长);成员林桂禄(市水利局处长),陈鉴波(宝安县农林水利局局长)、张成香(西水工程指挥部)。当时着重对西部引水和铁岗水库再次扩容进行调查研究,最复杂的是上游移民安置问题。1992年12月,经与宝安区及有关镇领导研究,决定成立“西部供水水源网络工程建设指挥部”,成员15人,由我任指挥长,黄奕辉(当时宝安区副区长)、张成香(深圳宝安西部供水公司经理)、李毓林(市水利局高级工程师)任副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后来由于很多原因,西部引水方案变了,我们只抓了铁岗水库第三次扩建和安置水库上游移民。将灌溉用的总干渠和三支渠改建为水库排洪渠,减轻西乡镇防洪压力,新建两孔弧形闸门,加高防浪堤,增加水库调节能力,水库蓄水能力从6840万立方米提高到8300万立方米。1996年全面动工。1997年铁岗水库进行第四次扩建,坝高提高3.5米,正常蓄水量9450万立方米,总库容9871万立方米。

回顾深圳市的水库建设,1953年从零开始,到2000年我离开水务部门为止,共建成中小型水库240多宗,其中有中型水库9宗。水库的功能,以往主要是农业灌溉,1979年深圳建市以后,水库开始“转轨变型”,从单一为农业服务转变到为国民经济全面服务;从以农田灌溉为主转到为城市供水为主。随着城市人口增加,水库原有水源不足,需要到境外提引东江水,水库变成水缸,越大越好。

我在深圳市(包括建市以前的宝安县)水利和水务部门工作43年,能够与深圳水利战线的同行参与深圳200多座水库建设和扩建改建,这些水库在深圳特区发展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和效益,我感到十分光荣和欣慰。水库是造福百姓的绿色工程和绿色产业。由于经济发展,工厂增多,人口增加,环保问题也日显突出,我为此担忧。保护好水库和水源不受污染,是水库和沿线人民的共同任务,在这里我们要感谢东江上游的河源市和江西省的政府和人民,他们植树造林,控制开发,为维护东江水源水质,付出代价,作出贡献。深圳市更应该在水库和水源保护方面作出榜样,完善立法,加强执法监督,不准在水库库区和水道范围建厂房、住宅区和高尔夫球场污染水体,以保护老百姓的身体健康。长远来看,要想使东江有持久、稳定的水源和水质,需要建立“生态补偿和资源入股”契约机制,令东江水源有关的政府和人民利益共享、责任分担。显然现时还办不到,因为我们的财力不够,等到大家都富裕起来,就有可能实现。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