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辑 > 

一首革命友谊的赞歌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记南大第三期第二部第25班《五十年磨一见》活动

黎寿昌

不是奇迹的奇迹!

      50年前离别后,音讯全无。五十年后重相聚,从找到一个到找到90个,占全班人数53%。并先后组织了四次聚会,参加人数一届比一届多,他们不为名,不为利;冒着生命危险,自掏腰包,仅为了拾回同窗六个月的友谊,却苦苦追求了半个世纪,这真情比一对失散的恋人还执着!在私字当头,金钱至上的年代,的确令人感慨万分!有人说:这是梦想成真的神话!也有人说:这是不是奇迹的奇迹!

《五十年磨一见》的活动是怎样萌发的?

    五十年的岁月虽然漂白了我们的头发,尘封了我们的联系,但不能冲淡我们心中的友情!!—一像陈年的老酒:埋藏越久,越诱发令人陶醉的芳香!

      2000年当南大校总会组织五十周年大庆时,校友们自全国各地蜂拥而至。他们都抱有一个宿愿:希望通过这难得的机会,见到阔别50年的同学!可惜大会当时没有安排这一项目,大家抱憾而回!三期二部第25班黎寿昌同学回深的车上,却巧遇同班同学许自芳,她又告知同学林兰芳的电话,林又告知组长陆松南的电话,同年10月黎与深圳校友到梅州参观叶帅故居时,下榻梅州市电力局招待所,当地校友黄童介绍电力局的党委书记是南大校友。黎追问什么名?黄答“叫邹锦鹏”。黎说他是我的同组同学。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黎当晚约见了邹。

    黎与已联系的同学交谈中,都有说不完的话,并相见恨晚,可能失之交臂,抱恨终身!邹就说:“我81年已转业回梅州,曾多次出差肇庆、深圳等地,但不知大家地址,都擦身而过!”

      同时大家还认为:相见不仅是叙旧,更重要的是交流人生经验,增加知识,在人生的旅途上再创辉煌!过好晚年,不致带着过多的遗憾离开这个世界!”

    另外,聚会组织得好,还可以为母校搜集一些历史资料,发扬南大精神,功德无量!

    于是我们决定分头发动组织!《五十年磨一见》聚会。

《五十年磨一见》确是磨出来的!

五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但在人生的旅途上却是“沧海桑田”。在万里山河,茫茫人海中去找寻一个普通的人何异“大海捞锣?特别我们无权无钱无资料,与被求助者素不相识,又没任何报酬的情况下义务去找;的确难上加难,

怎么办?我们靠的就是南大铸造的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首先我们求助校友总会,找到25班的档案及各地校友会的地址及负责人。

然后按19861月编的《校友通讯录》发函;进行地毯式的搜索,虽然这是过时皇历,但总比没有好。

    第三、通过《南大之光》等报刊登“寻友广告”。

    第四、发动其亲友查找。

    第五、从各地的“校友通讯”中查找。

仅在最初发动的180天,就先后发出300多封信与电话给17个单位与105个人,收到各地校友54人,136封回信及几十次电话.至于倡议人之间或倡议人与被找到的同学之间互通情况的电话,还不包在内。

几年来的不完全统计,发出的协查信1300多封,收到回信600多封,还不算电话的往来,及联络信、倡议书,聚会通知。

因此,没找到一位同学,其中的曲折、艰辛可以编一个故事!

如档案中有的同学如魏玉娣、涂继煌、郑木清、余文茂等,后来调到别班与通讯录不符;有的则印刷错误,如江暖即作江惠派,曾钊印作曾剑;有的则因地址变更,而变得扑朔迷离。如黄立言原在武汉市外语学院工作,我们第一次信寄学院被退回,陆松南向学院查询,无下落,后从李国福同学处才知道她回佛山定居,但她的电话只有去了美国的梁奇云同学知,乃去函佛山市校友会,没有回音,聚会时间快到,正当大家焦急无望之时,她却在聚会报道之日出现,原来她在开会前夕,才收到校友会转给她的邀请函。

又如郭予宏同学,听说在广西武警总队工作,第一次去信被退回;第二次去信南宁市校友会,复称“已去香港”!第三次再次给武警总对去信,恰遇郭回来,终于联系上。

又如通过旧通讯录找到李春潮、卢伟坚、苏达煦等同学。李介绍了郑毅姗等五位广州同学;卢、苏则介绍了刘洪汉、李炳林同学。广州同学后又提供张正,郭士娆、王献璜等同学地址或电话。

龙厚田、魏启南则通过了陈贻佑的姐姐及在民政局工作的堂侄找到了陈贻佑在青岛的地址;陈贻佑又介绍了其堂兄陈贻彩在江西的地址。

黄沛江则通过其亲家找到班主任潘友昆在高州的地址;潘则介绍了老师朱崇山在深圳的电话。

袁煦民同学则提供了香港梁兆坤同学、阳江陈锦濂同学的电话,李富林提供李开琼在江西的地址。

林璧芳在梅州校友录上看到同班同学郑仲凯的名字,通过丰顺校友会李义波,找到郑在深圳的电话。北京曹雪彬提供郑国清在香港的地址;惠州黄贵才校友提供胡绍信在深圳的电话。就是这样“锲而不舍”“顺藤摸瓜”终于一个个把他们发动起来,梦想成真。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苏达煦同学因高血压与眼疾不能参加聚会,他除来信祝贺聚会外,将他珍藏的19517790期“南大校刊”寄来,和赞助大会200元人民币。

张定雄因癌动两次手术,身体虚弱不能聚会;却来信表示:决心战胜病魔回报大家的关心。

徐克明同学年老病多,第一届肇庆聚会也是拄着拐杖带着老伴参加的,他还不仅极力推荐第二次聚会到珠海召开,还积极协助袁煦民吴碧杏同学做好接待工作,他废寝忘食不顾脚病,亲自踩点选择路线,还为大家讲解。当时大家开玩笑说:他可能是世界少最老的导游!其后有的同学到澳门找同学郑木清,路经珠海,他也热情接待。第三届(潮汕)聚会他因病未能参加,也来信祝贺,可惜2004年病逝!

黄达明同学把“聚会”看成他一生中最高兴的四件大事之一。第一件是参军;第二件是结婚;第三件是生子;第四件是《五十年磨一见》聚会。

许自芳去美国,蔡志琼去泰国探亲,为了参加《磨一见》都提前回国。

北京陈雅真同学原来在医院留医,为参加“聚会”提前出院。

郑毅姗同学夫住院,病情稍稳定,也赶来参加聚会,还偷偷地买棕送给有困难的同学回家,不能参加聚会时也来信和出资赞助大会。

河南梁帼珍,北京体利坚等同学,因有病不能参加,也赞助经费及来信问候大家,祝大会成功。

汕头林邦守同学有病,路远去不了,但在揭阳聚会时,他身上插着导尿管也来参加。

汉口陆松南同学第一届聚会因病未能参加。第二届珠海聚会他坚持来了,这是他离家40年第一次回广东,但儿子不放心,乃写一张条子:“我叫陆松南,患有高血压、请帮助我到医院,并通知到家庭,汉口……”。放在他身上。

    梅州邹锦鹏同学,有严重心脏病,平常在市都少外出,第一届聚会他一家四口开专车来参加(因妻子刚出院留在家他不放心;他单独一人参加,妻不放心;小孙无人管,女儿不放心);第二次珠海聚会病,来不了;第三次潮汕聚会他在梅州等候接待大家。除带领大家参观叶帅故居、千佛塔、雁南飞度假村外,还以个人名义宴请大家,吩咐厨师专做几样叶帅最喜欢吃的客家菜给大家尝,大享口福。

青岛陈贻佑是第一届聚会后才找到的,他收到第一届专辑爱不释手,当晚把它看完,其妻也深受感动、陪他回广东找寻老同学;第二届珠海聚会他妻住院,他不忍心离开,妻却鼓励他去参加。说:“我在医院有医护,不会出事,你放心去吧!”他坐火车跑了两日一夜,行程36O0多公里赶到珠海!第三次潮汕聚会他报名参加了,但行前确突发心肌梗塞,抢救十日九夜才苏醒,病中还来信祝贺。

第一届聚会后很得知班主任潘友昆、同学梁汝尚在高州,林壁芳带着大家的心意和慰问金前往慰问。潘阻住不肯收,将500元慰问金捐给大家作活动经费;梁汝尚同学收到慰问金激动地说:“这二百元比千金还可贵,它是我班同学的心意呵?!平常他很少出街,这天却要用三轮车搭林壁芳同志去饮茶,他还说:“我见到您头不晕了,比服一剂良药还见效”!当场作诗一首,曰:“历尽劫波情犹在,相逢见面喜欲狂”!他又说:他虽不能亲临聚会,但希望五十年后再磨一见,到时我虽然见了马克思,我也会嘱咐家人将聚会的专辑供在案上“家祭毋忘告乃翁”!英德龙厚田家境较困难,他却自费到翁源寻找曾汉源、张清泉同学下落?可惜两人已仙逝。但他俩的子女非常感动;把我们当作亲人;来信感谢,并希望今后“专辑”仍发一份给他作纪念。

这些好人好事不胜枚举,且感人肺腑,可惜剧幅所限,不能—一细说。

各地校友对我们的磨一见活动也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不仅无私地   为我们找寻下落不明的同学,还对我们聚会给予热情接待。如肇庆、端州,珠海、揭阳、潮州、梅州、深圳等都给予我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不是贵宾胜似贵宾”的接待,每到一地不仅设宴招待,还亲带我们参观游览各地的名胜古迹,让我们从中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与光辉历史的深厚可爱,受到教育,也极尽地主之谊,特别揭阳市校友会会长廖达人已83高龄,不仅两次亲自主持开会研究接待事宜,参观景点路线,还亲自当导游!更令我们感激的是他亲自撰文在“南大之光刊登,赞扬《五十年磨一见》的南大精神,使我们也深受教育。

揭阳市校友会副会长陈世正对组织第三次到潮汕聚会不仅经济上大力支持,且亲躬亲为,妻瘫痪在床,他雇工照顾;自己抽身落实接待各项工作,请金锋乐苑我们演奏潮州音乐,临别还送大家一套餐具与原子笔;香港校友陈复疆不仅带领大家参观韩山师院,还设宴款待,临别又赠送各校友一套茶具。让人们到潮汕聚会不仅大饱眼福;还大饱耳福和口福。

我们每到一地,当地的校友会都有校友挺身而出,自觉的无偿的为我们提供服务,如第一次肇庆聚会,校友朱胜、赵素娟废寝忘食地协助搞会务。

四届聚会拍了四千多张照片,特别李炳林、陈世正、李春潮、邹锦鹏等同学既出钱又出力。印发了九百五十多册专辑,捐赠现款45984.2元,此外,深圳四位同学;还以其他方式为大会节省开支3360元,可见同学们一往情深。

这份真情不仅无价,也是笔墨难以形容。

可以说《五十年磨一见》不仅是友情的赞歌,也是好人好事的赞歌,南大精神的赞歌,没有校友们及家属的支持和理解,认识与不认识的好人在后面无私支撑是办不成的。

但在此,我不得不说一声:聚会成功的功臣很多,但最大的功劳应首推林璧芳同学,没有她的辛勤和无私的奉献,这“五十年磨一见”的聚会,只能“纸上谈兵”。

《磨一见》已远远超过《磨一见》的范围

通过《磨一见》的聚会和每届聚会出版的“专辑”,这不仅为大家提供了相互联系的桥梁;还为大家提供了交流人生经验的平台,也为南大母校搜集了一些历史资料;但更重要的弘扬了“南大精神”,传递了友情,也传播了知识,这是功德无量的。

如有的同学通过“专辑”找到阔别五十多年的老同学,进行了互访,了却了半个世纪的思念之苦。

这些互访不仅在国内,还推广到澳洲。

有的通过聚会扫除了悲观消沉的病态,重燃了生活勇气,鼓起当令人欢喜的老人的信心。

有的其他班校友通过参加25班的《磨一见》活动,也萌发了回去组织本班的“磨一见”活动!如18班有位校友看了“专辑”说要回去湖南仿效。

有的则通过传播“专辑”的健康长寿知识间接也传扬南大的精神。

通过参观访问也使聚会的同学受了一堂生动的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有的参观叶帅故居时把叶帅的名言“矢志共产图鸿业,为花欣作落泥红”。“人生贵有胸中竹,经得艰难考验时”。“自古英雄多处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凭”。抄下来,回家作为座右铭。

参观揭阳的城隍庙,也把庙联抄下来:“作事奸邪,任你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做个好心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从校友、社会对“五十年磨一见”的反映也说明“磨一见”活动是成功的!意义是深远的,影响是好的!

如廖达人校友说:我是感谢“磨一见”活动而来的,使受南大精神感动而来的!是发扬南大精神而来的!继续磨,我继续参加!建议南大校总会推广这活动!

如黄平校友说:“磨一见”意义非常重大,代表了广大校友的夙愿,这是发扬南大光荣传统的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一定要坚持下去,今后我还要参加!

校友李洁如夫妇(均是南大同学)专程从饶平赶到揭阳参加“磨一见”活动,在揭阳等候了一个月。在会上她讲述了丈夫遭遇车祸昏迷十四天,苏醒后成植物人,不会动,大家见了都泪汪汪,但饶平校友从财力,精神上支持他,鼓励她千万别放弃,并协助他转院到汕头治疗,校友杨贻英还帮他请最好的一生,终于在鬼门关上拉回来,现在虽然行路不便,但终于可以自己站起来慢慢行了,这是奇迹!是南大精神创造的奇迹!

当我们参观地王大厦与园博园时,导小姐看了我们的胸章“五十年磨一见”,都感到很惊讶,也感到羡慕!她们说:“不可思议,我们五十年后也能聚会就好了”!

因此,“聚会”本身也是发扬南大精神的一次活动!意义不容低估!说它是一首革命友情的赞歌一点也不为过!

革命友谊万岁!

南大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