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辑 > 

我们生活在澳大利亚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黎积山

我们是一群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的南方大学校友们。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五,是校友们的聚会日,参加人数从开始几个人逐渐扩大到现在近30人的团队。每次聚会,校友们神采奕奕,满面春风,大家虽年过古稀,难能可贵的是每个校友们都夫妻健在,成双成对结伴同游。

聚会中,校友们彼此之间总会回忆半个多世纪以前在南大的学习、生活,以及离校以后几十年来分别在不同工作岗位的情况,大家庆幸几十年来经过风风雨雨的洗礼,今天能在澳洲聚会,在这个人间天堂的国家里,安度晚年,感到知足和快乐。更快乐的是我们活动内容多姿多彩,轻松愉快。悉尼的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从东到西,由南到北,都留下我们的足迹。在那杜鹃花盛开的季节,我们坐了三个小时的火车,到有名的风景区——蓝山,观赏五彩缤纷,品种数以百计的杜鹃花,大有“大山红遍”的气势,还有各种不懂名称的奇花异草。在风和日丽的日子,我们又乘游轮到海中的小岛——小岛花园,参观二战时间,被奥军击沉的日本潜水艇,并了解二战在澳洲的历史。有一次,我们又花了近二个小时的火车路程,游览了悉尼东南角一条弧形桥,该敲出设计新颖,结构独特之外,更重要的是这座横跨原土著人(澳洲本土人)居住的山沟大桥,给该区的交通提供快捷、安全、简便。

我们曾经冒雨翻过小山坡,到海边一家中国人开的咖啡店用餐,再把有几张餐桌的小咖啡店里,一下子涌进几十个老人,店主在屋外走廊,露天遮阳下,都临时加了座位。店主为我们现场制作鸡包,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坐在走廊里,边欣赏那细雨蒙蒙的山沟景色,边品尝中国人为我们主理的西餐。在异国他乡,在这偏僻的小山沟能喝上风味独特的咖啡和香喷喷的鸡包,大家都赞口不绝。有个别的老人想买些带回家给儿、孙分享,但店主谢绝了,他说:“鸡包要现做现吃才能色、香、味俱全,带回家就不是这个味道了”。可见店主人的“诚”、与“信”表露无遗。付款时,店主以最大优惠价收费,经了解,原来店主的岳母也是南方大学的校友,今天他带岳母为这批远道而来的校友们,热情接待和慰劳。这时,校友们那种“独在异乡见故客”的喜悦心情,溢言于表,在不断的“多谢”“再见”声中与店主道别。

我们每次活动都不同地点,不同内容。这要归功于校友会穿诗人郭镜谦(南大一期)和刘质彬(南大二期),他俩位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定居澳洲。他们热心为社群工作,带头穿针引线,开始只联系上三、五位同学。以后每次活动都借报纸一角(不用付费)刊登活动时间、地点、联系人的姓名、电话等等。在报纸上见到消息的校友们都会打电话报名参加并互通信息。现在已联络到近三十位同学。校友们还赞扬郭毅为同学那种热爱集体,热心为社群活动而孜孜不倦,任劳任怨的忘我工作精神。每次活动的地点,都是他先去采点,了解该点的位置、周围环境、交通路线,甚至名胜古迹的来龙去脉,摸得一清二楚,然后就当义务的导游和讲解员。下一次的活动内容多是当次活动快结束时由他提议,大家讨论决定的。郭毅为同学是解放前夕从泰国归来的华侨,接着进入南方大学学习。于1993年定居澳洲,现在是澳洲悉尼华人逍遥同乐会会长,广州海外联谊会顾问。七年来,他几乎踏遍悉尼的山山水水和一些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有的地方甚至去了好几次,因此,对悉尼非常熟悉。他的热诚、认真、负责的的工作态度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早就听说“澳大利亚是小孩和老人的天堂”,什么是“天堂”?恐怕每个活着的人都无法回答,(有的是一些宗教式的幻想)在中国也早就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相信凡是去过澳洲的人,才敢肯定:澳洲才是真正的“天堂”。

因为澳洲除了有世界著名的黄金海岸和大堡礁之外,这个国家到处空气新鲜,蓝天白云,山清水秀,站在海天远望那天连海,海连天,海天一色,波涛汹涌的磅礴气势,令人心旷神怡。

这里没有城乡差别,只要有房子的地方,政府就开通道路,供应水、电、燃料等生活设施。如果乘飞机从高空俯视,悉尼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但见“万绿红中点点红”,那“点点红”就是住宅的红色瓦顶,路旁,屋外均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

我们说澳洲的“天堂”胜过苏杭的“天堂”,理由是:除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之外,这个国家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白、黄、棕、黑等肤色的人种,平等相待,没有种族歧视和贫富悬殊的压抑感。各种肤色的公民,均享受生、老、病、死的社会福利。这是由于澳洲政府对纳税人的税金,都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里顺便三言两语提议下澳洲老人的福利:

每个在澳洲定居二年以上的65岁老人,看病不花钱,买药费大约是总药价10%,如果需要住院,大部分(或全部)由政府支付,私人支出一小部分,家庭收入低于政府规定水平的老人可以申请救济金和住房补贴,住过十年以上的则完全享受社会福利金。老人凭“老人卡”,从早上出门至晚上十二点之前,这一天里多次乘搭火车、轮渡、巴士只收2.5元,老人是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怀和尊重,给老人让座、让路、扶助老人上、下车,过马路等现象,是基本的社会道德。

在澳洲购物,不管是大型商场还是私人小店,都没有讨价还价,缺斤少两和以假乱真等烦恼。那些穿着讲究,打扮入时的老太们,漫步在林荫小道,散步在公园里,或坐在路边的咖啡店,悠然自得地饮咖啡,他们不用为扒手抢去手袋或扯断项链而提心吊胆。

这里顺便介绍我家一次旅游趣事:那时1999年元旦,我们全家到墨尔本度假,儿子租了一部小车开到一个小镇游玩,因外出没有带食物,饿了,一路找不到一家餐馆充饥,(在国外商店节日均关门)后来见到一街内有一中文写着“×× 酒家”的招牌,儿子高兴地把车开到门口,见店内静悄悄,便高声拍门,用中文高喊:“里面有没有人呀?”见无回应,我们推门而入,里面餐桌整齐,台上食具光洁明亮,再入厨房,同样干干净净,冰柜里摆着保鲜的食品,原来,该店也放假了。无奈,我们只好在餐厅的卫生间“洗手”,然后关了灯,关好门,继续上路,更有意思的是酒家对面一家“老外”见我们出来,既不报警,也不质问,反而热情向我们挥手,致以新年问好,并告诉我们,他家正忙着装行李和拖船,准备开车出海游玩。这一趣事,我们倒领悟了“夜不关门,道不拾遗”的国泰民安的景象。

我们这一群经过革命洗礼的南方大学校友,虽然移居澳大利亚,与中国相隔万里。然而,我们的心与祖国永远连在一起的,中华大地是抚育我们成长和为它奉献的地方,是我们的根。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年都会回来探亲访友,旅行参观,每次回来都有亲切感和新鲜感。我们亲眼看到,中国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结合实际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推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获得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大大提高,祖国富强起来了,我们感到无比自豪。我们盛情欢迎各地校友,有机会到澳大利亚旅游观光或定居,共同分享澳洲的空气、水和阳光,亲自体验一下澳大利亚这个并非幻想的“人间天堂”。(作者是南方大学二期二部十二班学员,海南省海口市外经委经济师,现定居澳大利亚悉尼)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