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十辑 > 

从集体化到城市化

来源:发布时间:2013-04-22

在宝安县参加农村工作的一点体会

刘恒

    我在南方大学第一期结业后。分派到宝安县工作,先后在县委办、县农村工作部、县农办等部门,在县委的领导下,在农业线战天斗地搞生产、搞水利,抗旱保丰收。千方百计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农民主活。

    宝安县农村同全国一样,经历了土改——合作化——公社化——联产承包责任制等集体化过程,中间经历过许多矛盾曲折。宝安县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毗邻港澳,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个世界,两种思想和两条道路的斗争。十分明显尖锐,搞好农业生产,改善农民生活,安定民心,制止偷渡外逃,是农村工作中时刻不可忘记疏忽的。

    1952年宝安土政复查完毕,工作重点转入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土改后的农民,积极性很高,但是干旱成了拦路虎。我当时被派到三围乡护边村驻社,在制定生产计划荣,三围乡乡长兼农业社主任说:我们塘边村缺水,春夏有雨水能插秧,晚造少雨。秋播不下去,连食水都要到村头黄田、固戍去挑运,如果能把黄田的山坑水、西乡大沙河的水引来,就可以把几千亩沙田改种双造,那时,塘运村就翻身了。宝安县像圹边村这样的沙田有八九万亩;还有分布在全县丘陵、山坡的稻田几十万亩也缺水,还有十多万亩完全靠天公恩赐的旱地,只能种耐旱作物,产量很低,宝安县境内没有大江大河,又靠海边,地势向海边倾斜,即使下了大雨,径流很快流入大海,造成丘陵受旱、平原受威,制约了农业生产。

    宝安县委为此组织水利部门深入调查研究,规划在西乡等几条沙河上游兴建铁岗、西沥、石岩、罗田等水库,在丘陵山坑兴建由山圹、陂头水闸、抽水机站,实施中依靠集体统筹劳力、明确用工补助政策,搞好社员内部按劳分配;对于从生产队调到水利工地的劳动力,评定合理的工分补贴;对大型工程,政府拨出水利补助粮,由于目标明确规划切合实际,用工报酬政策合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在没有机械的条件下,经过十多年的奋斗,建成了大小连环的水利灌溉网,农民的食用水全部得解决。六十年代又加筑了深圳、清林径、三洲田、立新、七沥等号称十大水库工程,这些水库的建成,使丘陵区农田灌溉得到保障,促成从后海到松岗、福永、沙井、西乡、南头等十多万亩沙田和靠海边的半咸半谈田由单季稻改种双季稻,粮食连年大家增产,还发展养殖业,社员分配收入增加,沙田地区一万多户一贯住茅草房的村民很快全部改建成砖瓦水泥楼房。19591961年三年  困难时期,宝安县没有闹饥荒,也没有出现水肿病。上调给国家的公余粮人平计居全省之首。这说明,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政策正确、方法对头就能调动群众积极性,就能战天斗地干成一番事业,精神的力量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成巨大的物质力量。

    由于水利工程发生效益,农业生产发展,农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相邻的相比,生活水平还是有很大差距,群众中偷渡外逃的不断发生,屡禁不止,加强思想教育工作也不能解决问题。为了扭转这个  局面,1962年宝安县委把靠近边防的蛇口、西乡、南头、石岩、附城、  深圳合并为一个区,用“三个五”的办法族宽边防。允许每个劳动力每月完成生产队额定出勤天数后,可以出港五次,当天往返,每次可以带回5公斤价值不超过港币50元的副食品,另一方面,开展小额贸易,当地在农副产品、水产品经外资部门和海关审批外销,换回化肥农药物资,这两项措施都是先在海边边防试行,逐步扩大到全县,群众非常满意,这实际上是宝安县实行改革开放的尝试,但毕竟属于小打小闹,偷渡外逃风也没有完全煞住,彻底解决问题还是在1980年贯彻落实邓小平总设计师提出的改革政放路线和成立深圳经济特区之后,铁的事实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群众富裕起来了,就会安居乐业,再辅以法制和教育;社会才会和谐进步。

    进入21世纪,宝安县成为深圳特区属下的二个区,农村又实现城市化,农民转为城市居民,生产关系和生产力都产生了质变和飞跃。深圳特区正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向着效益深圳、环保深圳的目标迈进。我作为在宝安县工作几十年的退休干部,回顾过去,目睹现在,对未来充满无限信心和希望。 (作者系南大一期二部学员、曾任宝安县政协副主席)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