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八辑 > 

我经历的香港秘密大营救

来源:王作尧发布时间:2013-04-23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日军攻占九龙,24日,英国港督杨格宣布投降。日军占领港九地区后,封锁水陆交通,大肆抓捕抗日人士。此前,由于国民党反共倒退的政策,对进步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进行残酷迫害,致使他们当中的数百人滞留香港,来不及撤出,处境极为危险。

    中共中央和中共南方局以及周恩来同志对此十分关注,相继以特急电报指示南委(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和八路军、新四军驻港办事处,要求尽一切努力营救、转移困留于香港的重要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
1942年1月上旬,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开会研究紧急营救方案。当时,我任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参加了会议。

    东江抗日游击区与港九地区之间,开辟有两条秘密的军事交通线:西线,即陆上交通线,从青山道经荃湾、元朗、赤尾,进入宝安游击区;东线,即水上交通线,由九龙经西贡村、沙鱼涌、淡水,进入惠阳游击区。会议决定那些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民主人士、国民党元老等,由水上交通线转移;其他绝大多数的文化界人士,则走陆上交通线;尔后,分别转送至大后方或敌后抗日根据地。

    为确保途中安全,我们在两条军事交通线上,分别设立了多处秘密交通站,派精干的交通员做向导,由便衣交通队分批分段护送。我负责九龙至白石龙(宝安游击区)西线段。1月9日晚,第一批化装成难民的文化界人士(其中有茅盾、邹韬奋、戈宝权、于伶等)数十人到铜锣湾上了小船,拂晓前,乘日军哨兵换岗之机,小船冲出湾口,划出敌人的封锁线,天蒙蒙亮,在九龙悄然上岸。几天之内,在香港的几百名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就这样安全转移到九龙交通站。11日清晨,第一批数十人离开九龙,经荃湾、元朗,在赤尾通过日军封锁线,13日,顺利到达宝安游击区白石龙指挥部。

    此后的100余天,800多名滞港的抗日文化名人、爱国民主人士以及他们的家属沿着这些线路,神奇地从香港岛“消失”,他们中没有一人被捕。这次香港大营救,前后经历了3个月的时间,除了营救出著名民主人士、知名文化界人士外,还有数千名工人、学生和各国留港人员以及英国、印度军官,在全国、在海外华侨中,以至在国际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营救任务之艰巨,规模之大,时间之短,营救人员之多,不能不说是军事交通史上的一个奇迹。为此,我们受到中共中央通电嘉奖。(贺建筑整理,原载2005年8月2日《人民日报》)

    【作者简介】

    王作尧:现年92岁,广东省东莞县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曾任广东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大队长,东江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副总队长兼参谋长,东江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建国后,曾任沈阳军区、武汉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广东省军区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