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七辑 > 

见证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创立

来源:樊勇发布时间:2013-04-23

    2004年9月6日,“深圳市闫小培副市长致辞”……, “招商局集团胡政副总裁致辞”……,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开馆揭幕”……,在我一次次地摁下相机快门时,总有一个声音提示我:我,正在见证深圳第一个企业历史博物馆的诞生。那天,天高云淡,一切平静如故,然而静中有动,记录深圳历史的笔墨正悄悄地在这瞬间滑过,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填补了深圳市企业创办的行业博物馆的空白。

     “招商局”的名字常常被人误解为政府招商引资的部门,其实它是一家类似于“同仁堂”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它最早的名称是“轮船招商公局”,是李鸿章在187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今天看来,也是洋务运动仅存的硕果。招商局成立的时候,恰逢洋务派“重商富民、实业救国”思潮风起,在其指引下,招商局创办了堪称“中国第一”的银行、电报局、纺织厂、铁路、煤矿等,对许多领域的民族工商业都起了领头羊的作用。此后,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关头,招商局都挺身而出,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时期,招商局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最早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探索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现在,它已发展为中央直属国企,总部设于香港,业务集中于交通基建、金融、房地产、公用设施、能源运输及物流,拥有总资产逾500亿港元,旗下公司遍布于内地、香港和海外。因此,有史学家认为,招商局是中国民族企业的缩影,它的百年发展与中国社会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社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招商局历史博物馆是在招商局档案馆“史料陈列室”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馆于1992年11月28日开馆,最初坐落于南山脚下悠静的龟山别墅区。1999年我来的时候,正是招商局档案馆快速发展的前夕。

    之前的档案馆工作局限性很大,档案收集渠道不畅,馆藏门类单一,史料陈列单调,工作重点分散。1999年11月,时任招商局总裁助理、招商局集团总裁事务部总经理胡政先生在档案馆的一次工作会议上,对档案馆的总体工作进行了针对性地调整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创建国内一流企业档案馆,这是档案馆成立以来亮出的第一面鲜明的旗帜。

     不久,乐俊人馆长到任后,将档案馆的工作职能明确定位为招商局集团的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招商局档案的永久保管基地、招商局史的研究基地和招商局档案信息中心。有了清晰的定位与目标,之后的几年,全馆人员在档案收集、档案信息化建设、档案管理、档案利用、业务指导等方面做出了不懈地努力,档案门类健全了,管理制度完善了,档案利用、历史研究工作也有了起步。

     到2003年,招商局档案馆馆藏的招商局历史档案和现代文书、城建、人事、会计、名人、声像及实物档案共计6万余卷,排架总长约850米,年利用600人次,并开展了档案数字化工作,为创建数字档案馆做铺奠。丰富起来的多形式的史料对原有的史料陈列室提出了挑战。重新设计、重新布展成为共识。

     这时,机会来了。招商局集团旗下的招商房地产有限公司为整合龟山别墅片区规划,提出用其位于蛇口沿山路21号的天元厂房置换招商局档案馆,经招商局集团领导审查批准后,斥资千万的天元厂房开始改建。经过一年左右,新档案馆落成。新馆占地约343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6150多平方米,库房面积达3000平方米,展馆面积达640多平方米,采用最新标准设计,配备了国内先进的闭路监控系统、恒温恒湿空调自动调控系统、防漏水自动检测系统、气体灭火、自动报警等完善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和消防系统,软硬件设施堪称一流。在外观上,其采用新古典风格设计,稳重、现代、优雅。此时也恰逢招商局成立130周年,2003年11月档案馆乔迁新馆。

     步入新馆,最夺目的亮点便是全新设计布展的史料陈列馆。它采用写实手法,构思新颖,图文并茂,色彩凝重而又赏心悦目,明暗有致的灯光效果,久远深邃的历史气息,令人叹为观止。它以时间为主线,展出了包括李鸿章创立招商局的奏折、开办之初的招商入股书、招商局第一个章程、招商局股票、龙头印章、晚清漕运文献、招商局抗日沉船的船体遗骸、招商局海员起义生死状、李先念主席批准建立蛇口工业区时圈划的香港明细全图、邓小平题写的“海上世界”等近500件文物,再现了招商局130年来的风雨历程,也反映了我国民族工商企业一个多世纪以来的艰难发展。许多参观者看后,很是感慨、激动,一方面觉得所展史料丰富珍贵、反映的内容与社会历史互为映证,真实、可信,另一方面,对招商局历史有了深入地了解后,为经历这么多坎坷如今依旧生机盎然的民族企业、为伟大祖国的复兴,感到自豪、振奋。曾有外国客商看后表示,这样一个展示悠久历史的企业史料陈列馆,在国外也是不多见的。

     展厅开放后,最初大多为招商局系统员工,后来,许多专家、学者、中外客商、居民、周边企业职工、外地游人也纷至沓来,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在短短的四个月时间里,参观者已过千人。

     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紧密关联,使招商局史料陈列馆有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远远超出了一般企业史料馆的范畴,具有了深刻的社会历史性。参观活动的增多,促使陈列工作不断改进,并且对馆藏档案的收集、管理、发掘、研究利用等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馆的工作重点也超出了原来的档案工作范畴。于是,招商局集团胡政副总裁萌生了建立“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想法,在经过一段准备工作后,博物馆筹建工作由档案馆负责开展。

     2004年5月17日,招商局向深圳市文化局呈报了《关于申请命名“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请示》,深圳市文化局局长陈威同志亲自带队来馆视察后,认为在进一步丰富历史实物和史料的基础上,可以将招商局史料陈列馆改造成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并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对大力弘扬“爱国、自强、开拓、诚信"的招商局企业精神,激励工商企业和各界人士为祖国繁荣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7月30日,深圳市文化局对招商局正式复函予以批准,并表示全力支持设立“招商局历史博物馆”,认为“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在馆址、机构、经费、藏品、基本陈列和消防安全等方面已具备了设立“招商局历史博物馆”的各项条件,同意将“招商局历史博物馆”作为目前深圳唯一企业办的行业博物馆,纳入全市博物馆管理系列,并对成立后的主要工作任务做出了指导。

     而具体怎样实施、操作,那时都还不是很清晰。于是档案馆乐俊人馆长带领主要业务人员走访了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深圳市博物馆,虚心请教,文管办黄中和主任、博物馆杨耀林副馆长进行了认真地分析、指导,给了许多经验与借鉴。

     给博物馆一个定位,是当时的首要任务。有主张展现中国航运历史的,有主张展现招商局自身历史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认为在现有陈列基础上,丰富实物展品,展示企业历史是最为可行的。因此,开馆前,博物馆确定为以收藏招商局的历史文物、展示招商局的发展历程,研究中国近现代经济发展为宗旨。

    2004年9月6日,是招商局首个公司日,招商局集团将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开馆这一盛举定在公司日举行。

     从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区--蛇口工业区开始,深圳逐渐成为招商局港口业、地产业、物流业、科技业等主要业务的经营总部所在地。截止2003年底,招商局在深圳累计投资已超过130亿元人民币,开发建成了10余平方公里的成熟的蛇口海滨社区,培育形成了招商银行、招商地产、中集、南玻、海虹油漆等诸多深圳走出的全国乃至世界名牌;招商局主导投资和经营的深圳西部港口集装箱年吞吐量已近500万标箱,占深圳港集装箱总吞吐量近一半。并且,招商局将继续加大在深圳的投资发展力度,预计未来5年在深投资总额将达100亿元人民币,目前前海湾35平方公里港区联动物流园、宝安光明南2平方公里科技工业园、深圳西部港口7个新集装箱泊位等重大投资项目都正在建设之中,因此可以说深圳是招商局的重要经营发展基地,招商局期望不仅能对深圳经济做出贡献,在保护和研究企业历史文化的同时,也能对深圳的文化发展助一臂之力。(作者系招商局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