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七辑 > 

通心岭的“南泥湾”

来源:吴连成发布时间:2013-04-23

    深圳市委背后的通心岭“老五幢”楼,是一九八年下半年竣工交付使用的机关宿舍楼。在这里首批安居的住户,均是早期从各地调进特区工作的干部。日后,人们称这里是通心岭的“南泥湾”.

    这个美称何来?话还得从头说起。

    那时,这里一片荒凉:楼的周围,是杂草丛生的山坡地;楼的东面,是一片水草茂密的低洼地;楼的西北面,是大小不一、高高低低的一大片稻田;楼的南面,是唯独一条能供人骑自行车且高低不平甚至坑坑洼洼的、可通往市委大楼和市区的泥路。除此之外,其它包括卖粮、油、鱼、肉、菜以及燃料、副食品等在内的生活设施,是空白。

    住在通心岭的干部,要维持正常的基本生活,必须在下班后骑自行车或步行到南塘肉菜市场购买生活必需品。如是晴天,虽然尘土飞扬,但在烂路上行走还不成问题,骑自行车与徒步的区别,只不过是来回时间差的区别;如是雨天,虽然不会尘土飞扬,但那泥泞的烂路,令人骑自行车或徒步都深感不便。在这样的居住环境和交通条件下,为了日常生活要如此奔波,三月五月还可以捱过去,长年累月要那样紧张度日,就使人有点不好受了。况且,当时调进特区工作的干部,大都是有孩子在身边的双职工,且月收入较低,雇请不起保姆,即使是粗茶淡饭过日子也要靠夫妇俩口的紧密合作去维系,如果遇上双双加班未能买菜回家,那孩子只能用方便面解决肚肌问题了。

    居住于通心岭老五幢的大部分干部,并没有被当时的艰苦生活环境而影响工作情绪,反而不约而同地认为,要缓解天天面对的买菜难问题,比较有效的暂时措施是,充分利用宿舍区附近的大片闲地开荒种菜,自己动手解决吃菜问题。于是,“南泥湾”精神在通心岭发扬光大,通心岭的“南泥湾”这个美称也由此而来。八十年代初的几年时间里,选地、开荒、种植、管理、收成等农活,便成为在此居住干部下班后的又一重要任务。人们还清楚地记得,那个时候,每天下午下班后,许多干部换上便装、扛着锄头、挑着粪桶,与家人一起前往菜地劳动,或是浇水施肥,或是除草松土,期待通过自己付出的辛劳而得到较好的回报,即能自食其力地解决买菜难的烦恼。不了解内情的人来到这里,察看在傍晚时分那么繁忙的情景,心里会问:“农民群众还没放工吗?”熟悉内情的人士回答说:“那是市机关干部在劳作哩。"

    在“南泥湾”精神感召下,自己动手克服买菜难问题的其中一分子。

    相对而言,我是较先迁居于“老五幢”的相当部分人晚半年时间进村的住户之一。当时,因家属工作调动事宜尚未办妥之缘,故只身住在第五幢一套小三房一厅居室里。每天下午下班、到亲戚家用过晚餐、返回住地后,便来到住宅区附近走走看看,一来熟悉熟悉周围环境,二来碰见老友谈谈种菜情况。每当与老友拉开种菜的话题,老友似乎看出我跃跃欲试的心情,并提出送一块已经开垦出来的地给我种,以表示对后来者的关心和支持。我既没有当即表白接受奉送,因为送的地段不理想、浇水不方便、易种难管所致;也没有当即表白不接受奉送,因为担心这样做可能引起老友不必要的误会所为。因此,只好以考虑后再定的语句去应对。离开老友,继续往别处察看,终于发现一块荆棘丛生之地,如果开垦种植,倒是理想地块。当时分析认为,该地块有以下三方面优点:(一)将中间的荆棘除去,周围的荆棘保留用作篱笆墙,可以防止牲畜伤及菜地;(二)该地块西面有条现成的水沟,便于曰后种菜时浇水;(三)离该地块不远处有个农村圈牛场,可以从中解决菜地所需的土杂肥。因此,暗自下定决心,非将它辟为菜地不可。

    之后,白天在单位伏案动脑抄抄写写,晚上借着月色在坡地里出力流汗开垦荒地,连续干了五个晚上,便辟好一个似模似样的园地。接着,要考虑的是种植哪类品种蔬菜。根据自有的管理时间以及管理水平,应该选择易种、快长、高产品种为宜,譬如空心菜、芥菜、茄子、萝卜、豆角、南瓜、西红柿等,都是属于比较易种好管之列。种植思路一经确定,种子种苗便陆续到位。经过每天的辛勤耕耘,各个品种长势逐渐壮旺,与老农种的蔬菜相比并不逊色,凡来现场看过的老友都喷喷称羡园地作物生长喜人。数十天后,时令鲜菜便开始收获。在家属来深前,将收获的新鲜蔬菜送给同事们。在家属来深后,便可以提着菜蓝子到园地里收获所需的蔬菜,从此往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再不用为买菜难而烦恼了。应该说,这是在“南泥湾”精神鼓舞下,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结果。

    也许有人认为:“把开荒种菜,与南泥湾精神挂起钩来,未免太夸张了。”产生如此看法,并不奇怪。这是因为:(1)那些人肯定不是当时参与实践的过来人,对生活环境差造成日常生活的许多不便,没有“切肤之痛”的感觉;(2)那些人在优越环境里生活惯了,对特区起步阶段的艰辛不愿听、不想知,因此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缺乏认同感;(3)那些人对南泥湾精神的实质的理解存在片面性,以困难程度作为是非评鉴标准,而忽略了自己动手克服困难这个主题。其实,是否要把人们的认识统一到“通心岭的‘南泥湾’”上来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在生活环境差的时候、切忌怨天尤人、束手待毙、要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在生活环境好的时候、不能丢掉优良传统、不能养成依赖思想、只动嘴不动手、久而久之成为离开了“他人代劳”就难于生活的人,那就不好了。这就是把开荒种菜与南泥湾精神挂钩所涵盖的本意。(作者系深圳市福田区政协主席)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