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六辑 > 

新安女杰郑毓秀

来源:彭全民发布时间:2013-04-24

    郑毓秀(1891~1959年),法文名苏梅,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资产阶级女革命家和女权运动鼓吹者,也是我国第一个女博士和第一个女律师。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有关她的许许多多的故事,令人叹为观止。郑毓秀是个有个性的中华女杰。

    天性反叛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郑毓秀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府新安县西乡乡屋下村(今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乐群村)的一个封建官吏家庭。祖父郑姚,穷苦出身,后在香港发迹,成为长袖善舞的大商人,曾赈黄河水灾,受慈禧太后的封赐。父郑文治,是清末户部的一个官吏。郑毓秀至今尚有两间祖屋在乐群村,还有其祖父创建的占地3600多平方米的“绮云书室”。 见深圳市人民政府(深府[1998]158号)《关于公布深圳市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绮云书室条。毓秀自少聪明过人,其母为了使她有一技之长,常常教她颂读经文。

    毓秀天生就有反叛精神。清代的妇女是要缠脚的。一个姑娘如不缠脚,恐怕脚大嫁不出去。就在毓秀五六岁的时候,家人要给她缠脚,可毓秀偏偏不让,任家人磨破嘴皮,软硬兼施,这任性的小姑娘就是死活不让,家人无法,只好让她自由自在,舒舒服服地跑来跑去。毓秀自小就尝到反叛带来的快乐与甜头。

    光绪三十年(1904年),毓秀年方十三岁,已是一个颇为懂事的小姑娘了。当她得知她的祖母在她小的时候就与人家订了婚约,男方是两广总督的儿子,但毓秀对这个婚约非常不满,祖母未经她同意,就将她许配给人家了,这对于向往自由的毓秀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为反抗这个没有自由的封建婚约,大胆的毓秀竟亲自写信给男方,解除这个婚约,为这事,毓秀曾惹了一场风波,此后,郑毓秀离家出走。

    次年,毓秀入天津“崇实女塾”教会学校,接受西式的教育。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毓秀随姐姐留学日本。在日期间,她接受孙中山反清革命思想的薰陶,对腐败的清政府有进一步的认识,要救国救民,只有反清。具有反叛精神的郑毓秀于次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不久,郑毓秀回国从事革命活动,凭她的机智勇敢和社交界的名气,以及一位西欧外交官和几位外国朋友的掩护和帮助,工作非常出色。在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一两个月,郑毓秀曾多次为革命党人秘密运送军火,传递情报。作为颇富传奇的女杰,她曾两次参与革命党人组织的暗杀清廷要员的活动。

    舍生取义

    第一次是行刺袁世凯。辛亥革命爆发,清廷非常恐惧,为挽救灭亡的命运,于是就找到了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以镇压革命党人,这样就有了革命党人决定行刺袁世凯的活动。

    刺杀小组一行12人,郑毓秀是主要负责人之一。刺杀行动的计划,将刺杀人员分成4组,每组3人,在预定地点从四个角落同时向袁世凯投弹。

    1912年月1月15日,各组已奔赴战斗岗位。郑毓秀突然接到同盟会驻北京支部的紧急命令,放弃刺杀袁世凯的行动。因为最新的情报揭示,南北和议真正的阻力是来自良弼,而不是袁世凯。郑毓秀连夜行动,根据平时的线索,通知了8位战友。直至第二天,未接到通知的战友向袁世凯投弹爆炸。时郑毓秀也在现场,郑毓秀用手枪向天开了两枪,接着又开数枪击毙了一匹马。因郑毓秀素未受过严格的军事射击训练,开枪时,右拇指一块肌肉被夹在板机上,痛彻心肺,鲜血直流。这一疼使郑毓秀清醒过来,觉得应立即离开这个危险之地。她急忙将枪一抛,把带血的手藏在大衣袋里,并故意靠近警察,大声斥说:“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那些无法无天的革命党,胆敢在光天化日之下,干出这类暗杀的坏事!”那些警察万万没有想到这位女流竟是这次暗杀行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这一炸,仅炸死袁世凯的卫队长及卫兵数名,坐骑一匹,而袁世凯捡回了一条老命。3名革命党人当场被捕,真正的投弹者严济芬却得以幸免。事后,郑毓秀回忆她当时听到炸弹爆炸声时的心情,“到底是表示庆祝呢?还是凑热闹而打着好玩呢?”可见,毓秀临危不惧,具有革命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

    第二次是行刺良弼,是在刺袁行动后不过10天进行的。良弼是满人,他掌握着一定实力的军队,且又是宗社党的核心人物。他坚决反对清廷退位,是顽固守旧的人,是革命党人的死对头。

    郑毓秀等到接到任务后,汲取了刺袁行动的教训,于是改变行刺方法,决定以少出奇制胜,即派一人先接近良弼,然后近距离炸死他,但这只能是自杀性的行刺,行刺者有去无回。革命党人彭家珍自告奋勇接受了这个使命。

    行刺的前一天,郑毓秀姐妹与彭家珍话别,场面感人至深。彭家珍大有荆轲之志,视死如归,“壮士一去不复返”。尤其是毓秀的大姐,当时正与家珍在热恋中,生离死别,郑的大姐当场晕倒。毓秀也泣不成声。

    1912年1月25日,彭家珍乔装成清兵,作为沈阳军事当局派来的传达员,有重要军情面告良弼。当外出的良弼回寓所时,在那里等候多时的彭家珍便迎上去,良弼也是久经沙场,老谋深算,见来人不太对劲,便存有戒心,急欲躲避。家珍紧追几步,将炸弹甩在良弼门口的石狮上,轰隆一声,革命党人彭家珍倒下去了,当场牺牲,而良弼也被炸,重伤倒地,两天后也死去了。当良弼家门口的爆炸声传来之时,行刺指挥部却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郑毓秀姐妹更是失声痛哭,悲痛欲绝。革命使她们失去了亲密的战友。为了救国,郑毓秀还有什么事不能为呢?


    巴黎传奇

    1914年,郑毓秀为追求救国真理,又离开祖国赴法国巴黎深造。她在巴黎取洋名苏梅(S oumay),攻读的专业是法学。1991年中国社会出版社申建国、高魁祥《中华古今女杰谱》。经郑毓秀三年的刻苦攻读,于1917年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巴黎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并加入法国法律学会,是该学会的第一位中国人。郑毓秀不但聪明好学,为人热情,且性格温和,风度优雅大方,能言善辩,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有一次,在法国大学院成立中法协会时,她登台演说,面对数千听众,用慷慨激昂的语气,宣扬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文化,以及爱和平重信义的传统美德,使听众对中国人的观感耳目一新。自后,欧洲各国文人政客,都争相来向她了解中国的真相,郑毓秀也因此名闻巴黎,在留法的学生中可算得上一位佼佼者。

    1918年,郑毓秀受南方军政府吴玉章主持的外交调查委员会的委派,在法国进行国民外交工作。

    1919年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了和会。郑毓秀因精通英、法语言,被任命为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担任联络和翻译工作。

    郑毓秀当时还是留法学生组织的重要领袖,是组织留学生经常到中国代表团驻地游行、请愿,要求代表团拒绝签字的主要负责人之一。

    由于巴黎和会中国的外交遭到失败,从而引发国内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由于国内局势紧张,人民要求拒约的压力很大,北京政府便把决定签约与否的责任推给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团团长、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宗祥。这使陆左右为难,提出辞职又不准,便装病躲进巴黎近郊的圣·克卢德医院。

    就在巴黎和约签字的前一天,即1919年6月27日晚上,数百名中国留学生和华侨工人连夜包围了医院。当时代表团成员顾维钧和秘书长、中国驻法使馆参赞岳昭 正在向陆汇报各方面消息和商量对策。岳昭 汇报完回使馆时,在医院花园被数百名群众拦住,质问他为什么赞成签字,并把他包围起来,喊打喊杀。这时,有一姑娘在大衣袋里用似乎是手枪的东西顶着岳的腰部,吓得他冒出一身冷汗,便急急忙忙跑回医院向陆报告,不敢回使馆。陆宗祥等直商议到两点,才由顾维钧带着岳昭 出来,向包围医院的群众申明:如列强不同意中国保留山东问题的条款,代表团决不在和约上签字。人们见代表团表了态,才让他们两人回去。

    这个用“枪”顶住岳昭 的姑娘,就是巴黎大学的法学硕士郑毓秀。当时使用的那支“ 枪”是从医院花园里从树上折下来的一段枯枝。后来,郑毓秀还把这段枯枝带回祖国,在客厅里悬挂了多年。

    1920年,郑毓秀应吴玉章等的邀请,从法国回到祖国,赴四川宣传男女平权,鼓励女生出国留学。同年12月,郑毓秀与张申府,蔡元培,陈大齐,刘清扬等同船去法国,郑毓秀还亲自带川中女生张振华等六人赴法,为她们筹措旅费,送至巴黎勤工俭学。后来郑毓秀和张振华等都先后得到博士学位,回国服务。见张容文《传记文学》1991年第1期。

    1921年,中国往法国留学的学生已达1000多人,其中女生约30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许多工厂停工,留学生找不到工作,生活十分清苦。当时,郑毓秀结识了一位法国参议员的美籍富妇于格儒夫人,请她在一段时间内援助中国留学生向警予等人的生活费。现保存的向警予烈士的书信中,有向警予1922年3月14日《给中法协会的信》,有多处提到郑毓秀在巴黎帮助她们解决困难的活动。

    1924年,品学兼优的郑毓秀终于取得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这是中国第一位女子获此优异成就和殊荣。

    扬名上海滩

    1925年郑毓秀回国,被聘为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1926年她与同学魏道明博士在上海法租界开设了一个律师所,执行律师业务,并成为中国第一个女律师,郑毓秀与魏道明在上海结为伉俪。此后,郑毓秀开始扬名于上海滩了。同年,大学教授杨杏佛在上海被捕,郑毓秀利用她的关系和方便,向法租界当局疏通,使杨获得释放。

    1927年,郑毓秀历任上海审判厅厅长、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委员、江苏政治委员会委员、江苏地方检察厅长、上海临时法院院长兼上海法学院院长。见1989年5月3日《深圳特区报》第五版甄凯《“五四”前后饮誉巴黎的广东新女性—— 郑毓秀》。 1928年,郑毓秀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出任国民党立法院立法委员,建设委员会委员,曾是民法编纂五委员之一。抗日战争期间,郑毓秀曾任教育部次长。

    其夫魏道明,也因为郑毓秀与汪精卫、宋美龄、王宠惠等国民党要员的密切关系,而屡获升迁,先后任南京市市长,驻美大使、台湾地区主席等要职。郑毓秀在随魏道明出使美国期间,曾任美国援华会名誉主席。魏道明出任台湾地区主席期间,郑毓秀曾定居台湾。1948年,郑毓秀夫妇移居美国。1959年12月16日,郑毓秀因癌病逝于美国洛杉矶,终年68岁。

    郑毓秀的一生是求学救国的一生,是爱国的一生。(作者是深圳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副研究员)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