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五辑 > 

东江纵队女英雄张涛

来源:黎秀清发布时间:2013-04-24

    张涛,女,原名玉桃,1922年生于广东宝安县坪山马靓村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张年幼丧父,兄妹三人靠母亲替人缝洗衣服度日。母亲在万般困苦中,坚持供女儿念完小学。抗战初期,坪山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党的领导下,迅速兴起。1938年,“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在坪山建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也经常在坪山活动。坪山小学成为地下党活动的场所。在坪山学校,党组织成立了“青抗会”、“妇救会”,“妇女合作社”、“儿童团”、“妇女夜校”等抗日团体。“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坪山上空。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洗练了张涛纯洁的心灵,张白天读书,晚上跟随“青抗会”、“妇救会”的成员到各村夜校上课。1939年张小学毕业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小学毕业后,参加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在龙岗地区活动。1940年张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到坪龙区委所在地的阳和朗村一鸣小学担任代课教师,出色地掩护地下党的革命活动。1941年2月,日军又在大亚湾登陆,并向大鹏和龙坪地区疯狂扫荡,一鸣小学被迫停办。为了发动和组织民众起来抗日保家乡,张涛奉命到坑梓建立地下党的交通联络站。有一次,张出去送信,途经一个村子时,恰遇日本鬼子进村,她机警地闪入一户农民家里,在农民的保护下,爬上阁楼后抽掉梯子,从而躲过了敌人,安全地把信送到了目的地。就在这一年,张涛与中共龙坪区委干部黄振结了婚。接着,奉命调到新圩工作。1943年,张涛又调回阳和朗工作,公开身份是小学教员。当年苦旱,粮食歉收,加上日伪顽的烧杀抢掠,民不聊生。为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张常常挖野菜充饥。尽管生活极为艰苦,张依然致力于党的地下工作。

    由于全国军民奋起抗战,1944年下半年,随着抗日反攻拉开帷幕,坪山地区出现大好形势。东江纵队处于大发展时期。此时,张奉命调到武装部队。不久,为巩固和发展稔平半岛抗日根据地,张涛以东纵七支队民运工作队副组长的身份派往稔平。张涛与同组队员到了稔平以油麻围村为据点,活动于铁冲、牛背印一带,发动群众,减租减息、扩军、建政。稔平属沿海山区,交通不便,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加上敌人常来侵扰,开展工作相当困难。张领导队员,紧紧依靠群众,白天与群众下田劳动,晚上开会、演戏,向群众宣传党的抗日方针、政策。号召群众起来开展减租减息的斗争,动员青年参军参战,抗日保家乡。因而,张领导的民运工作取得了成果。至1944年底,稔平半岛的抗日武装已发展到300多人、枪。

    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9月10日,稔平半岛解放了。为了保卫和发展胜利成果,东纵司令部又增派民运力量到稔平与张涛等在当地开展清匪反奸的斗争。

    但是,国民党广东当局撕毁“双十协定”,从1945年11月底开始,大规模向我东纵部队发动进攻。其中,进攻稔平解放地区的国民党军队达三个团的兵力。此时,民运队接上级指示,分两部分活动。一部分随武装部队撤退,另一部分则由张涛等带领,坚持留在稔平斗争,与群众在一起,团结抗敌,保卫革命根据地。国民党勾结地痞流氓,一面鱼肉百姓,一面加紧搜捕我民运队员。为了保存力量,民运队员白天隐蔽,晚上移动,山高路陡,崩岗深峪。张在夜行军时,一面勉励战士坚持斗争到最后胜利,一面抢背战友的背包。张主动争取一切机会接近群众,给群众讲解形势、宣传党的策略、方针,增强人民群众夺取最后胜利的信心。  1945年12月下旬,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张涛从油麻围村赶到牛背印村开会,张刚坐定,有群众报告:敌人进村了!张立即组织群众跑到山上隐蔽,躲过敌人的枪弹。不久,敌人忽然从牛背印村撤走了。至午夜时分,张涛忽然想起还有一份文件和一支钢笔放在油麻围村老百姓家里,惟恐连累老百姓,便决定立刻赶回去处理。当张摸黑回到油麻围村口时,习惯地跳过一道土沟。岂料敌军从牛背印村撤离后,并未真正撤走,而是开到了油麻围村设下埋伏。当张跳过土沟时,敌人的哨兵就蹲在土沟里,张涛落入了敌人的魔掌。

    张涛被捕后,被辗转押到麻竹坑、铁冲、佛祖岭等地。敌人为了得到我部队的番号、人数、武装配备及民运队的活动情况等,对张涛软硬兼施,或甜言蜜语,许以高官厚禄,或穷凶极恶,施以酷刑毒打,然而张涛从被捕的一刻开始,就抱定了与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因而大义凛然,不但没有吐露半点内情,还历数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敌人折磨了张涛三天三夜,一无所获,于是向张涛下毒手了。人民的好女儿,东江游击队的英雄女战士张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是年23岁。在白色恐怖的笼罩下,两名不知名的老百姓,冒着身家性命的危险,悄悄地把烈士的尸体安葬。张涛,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永垂青史。(作者系深圳市红岭中学退休教师)

编辑:田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