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深圳政协网首页 > 深圳文史 > 第四辑 > 

历代深圳海防的设立

来源:陈海先发布时间:2013-04-24

    深圳作为我国南方海防中路军事重镇,有着6000多年的开拓史,1600多年的郡县史,600年的南头城和大鹏所城史,1200多年的海防史。深圳地处珠江口东岸,是外洋经内海,进入广州的必由之路,有"粤海门户"之称,是省会广州的屏障。在历史上,深圳海防在防范海盗、倭寇和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圳海防溯源及屯门镇的设立

    深圳一带的海防设置可追溯到唐代。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朝代之一,尤其是"贞观之治"后,对外贸易日益兴盛,广州遂成为海外贸易的枢纽。由于海上贸易的日渐发达,珠江口沿岸地区,特别是珠江口东岸沿岸地区的经济和军事地位日益重要。到了唐玄宗初年,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的官?quot;市舶使"。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唐政府在广州府宝安县南头城东南海边,即今之南山炮台遗址一带,设置了一个独立于地方政府之外的军事驻防区--屯门镇,驻军人数为2000人。屯门镇设置在宝安县南头城,官兵驻扎在南头城内。"……南头为全广门户,控制蛮倭,……盖番船直达澳门,而澳门至省则水浅不能行,必须由大屿山经南头直入虎(头)门,以抵于珠江,此南头所以为全广门户也"(清嘉庆《新安县志.海防略》)。可见南头城在防御外敌入侵中的重要位置。从南头城的海岸边向东南,又向南直到香港青山下的海岸边,都是屯门镇的海防的管辖范围。唐政府正是基于当时发达的海上贸易以及海防的考虑,因此,在深圳南头设置了屯门镇。到了宋代,宋朝政府又在唐南头屯门镇的旧址设置了一个军营--屯门寨,又在东晋南朝原宝安县城西约25公里的地方新设立了一个军营--固戍角寨,加上南面海中岛屿溽洲上的望舶巡检司和东南海滨杯渡山的捕盗廨(〈深圳古代简史〉张一兵,p101)。这些军事机构和设施共同形成了一个珠江口东岸颇具实力且占据地利的防御体系。不过当时屯门军镇的作用,还只是负责缉私、防盗。


    二、东莞与大鹏守御千户所的设立

    明朝初年,因为沿海岛屿多盗、倭寇、番夷,且经常登陆骚扰沿海居民,因此,明政府决定在广东沿海增设卫所多处。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由于海防的需要,广东都指挥同知花茂认为必须大量增加沿海卫所的密度和数量,卫所之间,或筑墩台,分兵把守,或设屯田,令军士屯种。据《新安县志·卷之八军制》记载:"明洪武二十七年(即公元1394年),指挥花茂奏设东莞、大鹏二所,以备倭寇,屯种荒田,且耕且守。"东莞守御千户所的位置定在东晋南朝时期宝安县旧址(即今之南头古城)。关于东莞守御千户所城的位置,《新安县志·卷之三城池》是这样记载的?quot;邑城在城子冈(岗),即因东莞守御所城也。"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广州左狼ЩТ摒└涸鹬恰?quot;周围连子城共578丈5尺(约1800米),高二丈(6.2米),面广一丈,址广二丈,门四。"对东莞千户所城的面积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另外,对这座城的防御作用和军事设置,记载如下:"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 ),知县吴训谓北门当县治之背地,……通东、西、南之门。"设置"城楼、敌楼各四(座),警铺二十五(间),雉堞一千二百(个),吊桥三座,(在东南和西南隅分设),水关二个。"

    另明朝政府为了防盗,加强东莞守御所城周围的安全,设置墩台,布置兵力,以备无患。"莲花迳堡离县六十里,抵东莞界。路甚险僻,寇盗渊 。"因此,在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知县周希曜,拟建营堡,派兵把守,以防盗寇往来。所设墩台为:冈墩,赤湾墩、伏涌墩、嘴头墩、赤冈墩、鳌湾墩共六墩。并安排兵力若干把守。"以上六墩每墩(设) 守旗军5人(由东莞所拨),"康熙七年,为确保新安沿边的安全,又设墩台二十一座,分别是碧头墩,嘴头角墩、南头墩、南山墩、屯门墩、九龙墩、大埔头墩、麻雀岭墩、鸦梅山墩、西山墩、五通岭墩、小梅沙墩、茅洲墩、鳌湾角墩、圣山墩、大军营墩、佛堂门墩、黄竹角墩、盐田墩、东坑墩、深圳墩、大梅沙墩。

    东莞千户所设正千户一名,副千户十六名,镇抚一名,幕官吏目一名,司吏一名。"东莞守御千户所,官九名,旗军328名"(《广州府志卷73》)。

    大鹏守御千户所,乃明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广州左卫千户张斌,奉派到大鹏岭下修筑而成。据《新安县志卷之三·城池》记载,"大鹏所城在县东一百二十里大鹏岭之麓。"且地势险要、艰难,"由新安城到大鹏所城路径多系高山海港……轿马难走,必步行登越横涌海港。无渡,伺潮以涉。无大风雨,四日可至;遇有风雨,高山难越,海潮杂沓不退,路期不定。"广州左卫千户张斌,着手兴建大鹏所城。"(张斌)开筑,内外铺砖石,沿海所城,大鹏为最。"大鹏所城的周围长三百二十五丈六尺(约1000米),高一丈八尺(约5.5米),上宽六尺,底宽一丈四尺。设门楼四座,敌楼又称警铺一十六间,雉堞六百五十四个。大鹏所城,东、西、南三面被水濠包围,水濠周长398丈,宽一丈五尺,深一丈。大鹏所城设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十员,镇抚一员,幕吏目一员,司吏一名。据《广州府志·卷七十三之经政略四》记载:"大鹏守御千户所,(设)旗军123名。"另外,为加强所城周围安全和防御能力,增设野中墩、大湾墩、旧大鹏墩、水头墩、叠福墩,五个墩台,每墩设了望守卫旅军5人,均由大鹏守御千户所调拨。

    东莞、大鹏两守御千户所的设立,对广东全省,尤其是深圳及珠江沿海的海防及当地社会治安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新安营的设立:清康熙年间,清政府为了加强新安县沿海各地的军事力量,以大鹏城和南头城东西两路为重心,改南头寨为新安营,升大鹏所为大鹏所防守营,增设营盘汛防墩台、塘防及炮台;形成较为严密的防御网络。另外把一些不太紧要的墩台,可改为了望台用,并在每个墩均设兵把守。据《新安县志·兵刑志卷之八》记载:所设墩台及安兵如下:新安营汛地实造墩台八座:碧头墩台一座安兵30名,茅洲墩台一座安兵30名,嘴头角墩一座安兵30名,鳌湾角墩一座安兵30名,屯门墩台一座设千总一员,安兵50名;九龙墩台一座,安兵30民名;大埔头墩台一座,安兵30名;麻雀墩台一座,设把总一员,安兵50名,另外南山、圣山、大军营、佛堂门、黄竹角五座墩台,均改作了望台,每台安兵10名把守。

    大鹏汛地实际设墩台四座:有盐田墩台一座,设千总一员,安兵25名;鸦梅山墩台一座,设兵15名;东坑墩台一座,安兵15名;西山墩台一座,安兵15名;其中深圳、五通岭、大梅沙、小梅沙、四座墩台,改作了望台用,每座设兵10名把守。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清政府在新安沿路各地方,设置塘房共十座,每塘均设兵四名。它们是:阿公山塘房、栗木岗塘房、流塘塘房 、龙塘塘房、平峰塘房、周家村塘房、白沙塘房 、白石塘房、月冈塘房及麻雀岭塘房。

    后来为了防范盗寇的骚扰,又在一些险要的地方增设营盘、排栅,盖造营房,并拨兵防守。据《新安县志》记载:辋井设营盘一座,并安兵30名,水迳头设营盘一座,安兵30 名,若草峒设营盘一座,安兵30 名,莲花迳设营盘一座,安兵30名,飞鹅莆设营一座,安兵30名,佛子凹设营盘一座,并安兵30名把守。在南山建炮台一座,安兵30名,生铁炮8门,另设赤湾左、右炮台各一座,均安兵20名,生铁炮6门加强防守。

    大鹏营的设置:嘉庆十五年(1810年),清政府因为海防需要,在广东增设水师提督,驻扎虎门,下设五营。大鹏为外海水师营。据《广东通志 卷一百七十五 经政略》记载:"大鹏诠阒莞衔灏倮铮凉樯葡亓氚即澹铰啡铮晃髦列掳蚕囟朗鞔澹铰肪攀謇铮现镣庋螅? 北至归善县西乡凹,陆路三里。存营守备一员,把总一员,外委二员,兵二百十名,分防兵五百九十名"。

    清道光年间,为防外敌骚扰,加强海防防务,清政府进一步将大鹏营提升为协统领左、右营两营,更加加强深圳地区海防的大鹏协水师右营守备一员驻东涌所城,左哨千总一员管驾出洋巡船,,右哨千总一员分防大屿山汛,左哨头司把总一员分防龙头汛,左哨二司把总一员分防赤柱汛移驻东涌所城,右哨头司把总一员分防长洲汛,左哨外委千总一员分管驾出洋巡船,右哨外委千总一员,分防大屿山汛,左哨头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青衣潭汛,左哨二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东涌口汛,右哨头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坪洲子汛,右哨二司外委把总一员驻九龙寨城,存城外委一员驻东涌所城,存城额外外委一员驻东涌所城,左哨额外外委一员管驾出洋巡船,右哨额外外委一员驻九龙城寨,额外外委一员分防长洲汛,本营额设水师兵丁共六百九十一名(内步兵一百九十五名守兵四百九十六名分防县境及香山县,本营驻防县境水师兵丁共六百四十一名,外委本身名粮七名,额外委本身名粮四名,存城防兵一百五十五名,九龙寨城防兵一百名,大屿山台汛三十名,深水步汛防兵三十五名,大屿山汛防兵四十名,青龙头汛防兵五十名,长洲汛防兵四十五名,青衣潭汛防兵十五名东涌口小台汛防兵三十名,坪洲子汛防兵十五名,蒲台汛防兵二十名,沙螺湾汛防兵五名。

    急水门汛防兵十名,梅窝汛防兵五名,榕树湾汛防兵十名,巡洋兵丁六十名。

    水师提标左营:设游击一员,驻城内,中军守备一员驻城内,左哨千总一员驻城内,右哨千总一员,分防莲花迳汛,左哨头司把总一员,分防南头汛,左哨二司把总一员,分防茅洲墩台汛,右哨头司把总一员,分防屯门汛,右哨二司把总一员,分防深圳墟汛,左哨外委千总一员驻城内,右哨外委千总一员,分防屯门汛兼防飞鹅莆汛,左哨头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螯湾角汛,左哨二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嘴头角汛,右哨头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城门凹汛,右哨二司外委把总一员分防麻雀岭汛,左哨头司额外外委一员分防石围塘汛,左哨二司额外外委一员分防佛子凹汛,右哨二司额外外委一员分防苦草峒汛,本营额设水师兵丁共九百五十五名(内马兵十名、步兵二百八十九名、守兵六百五十六名分防县境及东莞县),本营驻防县境水师兵丁共八百四十九名,外委本身名粮六名,额外外委本身名粮三名,存城防兵三百八十七名,莲花迳汛防兵二十名,飞鹅莆汛防兵十名,周家村塘防兵五名,栗木冈塘防兵五名,息民亭塘房兵五名,流塘塘防兵五名,南头炮台汛防兵三十名,赤湾左炮台汛防兵二十名,赤湾右炮台汛防兵二十名,石围塘汛防兵五名,鳌湾角汛防兵十二名,茅洲墩台汛防兵二十名,茅洲水汛防兵三名,碧头墩台汛防兵十三名,碧头水汛防兵三名,嘴头角汛防兵十五名,佛子凹汛防兵十名,屯门汛防兵十六名,横洲汛防兵十名,官涌汛防兵五名,焦迳汛防兵五名,大步头汛防兵十五名,城门凹汛防兵十五名,深圳墟汛防兵十六名,白石塘防兵五名,龙塘汛防兵五名,麻雀岭汛防兵十名,苦草峒汛防兵十名,巡洋兵丁一百三十名。




    三、南头寨和九龙炮台的设立

    南头寨的设立:是明政府基于它的战略位置的特殊性而设置的。根据《新安县志· 兵刑志卷之八》记载:"明以邑地为广省门户重地,设立南头寨。"在南头寨内原先配有陆营把总一名,哨兵五名,队兵三百三十名。另外,南头寨管辖的汛地有六处即:佛堂门、龙船湾、洛塔、大澳、浪淘湾、浪白。据《新安县志》记载,南头寨原规定有战船大小共计五十三艘,六处汛地也各配有战船八艘、哨船五艘。明万历十九年,在改设参将后,船的数量增加至一百一十二艘,主要巡视和守卫在佛堂门、浪淘湾、鹅公澳、九龙、屯门、急水门⒍⑽饔? 、鹅公头、赤湾、老万山、浪白等沿海汛地。南头寨的兵力配备如下:明朝时期,南头寨原规定兵额为一千四百八十六名,每处汛派驻兵二百一十多名,中哨一百六十八名。万历年间,南头寨在改参将后,兵力陆续增加,水兵、陆兵以及勤杂兵共计二千零八名。另外,为了海防的需要,又增设南山炮台一座,安兵30名,生铁炮8门,又设赤湾左、右炮台各一座,均安兵20名,生铁炮6门。配备如此众多的兵力,可见南头寨在深圳在地区位置的重要。尽管后来朝代中,南头寨兵有增、有减,但其战略地位,还是极为重要的。

    九龙炮台的设立:九龙城寨的位置,在九龙湾的中心地带,在设立九龙寨炮台以前,在康熙七年间设有九龙墩台一座。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将佛堂门炮台移建于九龙寨(《广东通志》卷一百二十五建置略)清政府官员石基于当时较猖狂海盗活动而考虑的。九龙寨炮台,由大鹏营管辖,据《广东通志 卷十百七五》记载:九龙炮台在本营(指大鹏)西,水程二百九十里。设把总一员,外委一员,分防兵三十八名,拨防兵十名。

    九龙海口汛兵十名,下至红番炉水汛,水程二十里。红番炉水汛,在本营西,水程二百九十里,下至大屿山炮台,水程一百十里,设千总一员,外委一员。另外渡汛兵丁拨配米艇巡洋。大屿山炮台在本营西,水程四百里,设千总一员,分防兵四十八名,拨防兵三十名。大屿山汛兵十名,上至东涌口,水程四十里,下至炮台,水程十里。东涌口汛,设外委一员,兵二十名,距本营水程三百六十里,上至水师提标左营,琵琶洲洋面,水程二十里。

    另外,增设大米艇二只,中米艇三只,每只配兵四十名,共二百三十名,用以巡缉大鹏营所辖洋面。

    由于九龙寨炮台的建立,以及附近各大汛口配备较强的兵力把守,因此,在海防位置上显得尤为重要,在以后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四、反抗外来侵略的屯门和九龙海战

    由于深圳地处海防前线,所以明清以来,外国侵略者多次意图突破这道防线,直闯内海。发生在深圳海域的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战斗,零零散散的许多。现简单介绍一下最为有名的屯门和九龙海战。其实最早涉足中国东南沿海的并不是英国人,而是具?quot;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葡萄牙人。因为十五世纪、十六世纪初期,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和东方新航路的开辟,而葡萄牙也政治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具有很强的经济实力。

    屯门海战:"屯门"并非专指今日之香港屯门地区,而应指从今日之深圳南山区开始到香港九龙半岛沿海大部分地区为止的大部分区域。据《新安县志·防省志卷之十一》记载,"明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番夷入寇东莞所,前户袁光捕剿于岑子澳,死之。"说明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即"番夷"(中国人称最早入侵中国的西方侵略者)曾进犯过东莞守御千户所所管辖的区域,千户袁光率兵围剿敌人于岑子澳,后被战死。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葡萄牙(又称"佛郎机")侵占明朝的封国满刺加(即马六甲),并以此为桥头堡,向中国沿海地区进犯。"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佛郎机入寇,占踞屯门海澳"《新安县志·防省志卷之十一》。葡萄牙人登上屯门岛之后,在岛上打桩立石柱,将葡萄牙的国徽刻在上面。他们居然在岛上安营扎寨,就地制造火铳和攻守武器。

    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葡萄牙主马六甲总督派遣船主安德拉德(Frenao Perezd Andrade)率船4艘,携国书贡物等经屯门、虎门强行驶入广州,邓陆要求与两广总督陈金会面。由于明朝未曾把葡萄牙列入朝贡国名单,遂欲将其驱逐出境。

    明正德十三年(1518年),葡萄牙驻马六甲总督又派安德拉德之弟西摩(Simaod' Andrade)率舰队占据屯门。

    他们在岛上建筑堡垒壕障,又于邻近岛屿上设置刑场。葡人抗课税,杀人越货,无恶不作。当地居民深受其害,纷纷携妻抱子逃避。在此后的两三年内,葡人得寸进尺,仗着自己拥有的巨舰大炮,强求地方政府与其订立条约答应让其永久占领屯门。并准许他们在大屿山驻军布防。这些无理的要求,遭到了明朝政府强烈的反对。据《新安县志卷之十》记载?quot;…… 佛郎机者与诸狡猾,凑杂屯门、葵涌等处海澳,设立营寨,大造火铳为攻战具。占据海岛,杀人抢船,势甚猖獗。虎视海隅,志在吞并。……诸番脍灸生人以充尝食。民甚苦之,众口嗷嗷,俱欲避地,以图存活"。这段记载,描述了葡萄牙人,占据屯门后的种种恶行。

    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广东海道副使汪宏奉命对"佛郎机"进行驱逐。据《新安县志卷之十》记载:"公(指汪宏)亲冒风涛,指画方策,号召编民,率以大义,战而克之。"汪宏亲自到前方沿海地域了解情况,拟定作战计划。另外他还从附近地区招募了一批民兵,组成一支志气高昂的讨伐队伍。汪宏充分利用己之长,克敌之短。葡萄牙人,凭借的船坚炮利的优势,但船大而进退不便,若遇浅水更是不易,所以汪宏想利用风势,对敌之船进行火攻,结果大获全胜。《新安县志卷之十》是这样记载的:"番船大而难动,欲举,必先赖风帆。时南风急甚,公命刷贼敝舟,多载枯柴、燥荻,灌以脂膏,因风纵火2凹盎鹬弁ū环佟5斜缑冢脑攵牵齑笫ぶ?quot;葡萄牙人或被火烧,或见船沉,一个个纷纷逃命。经过此役,葡萄牙人的侵略行为大为收敛。屯门海战的胜利,是汪宏率领广大乡民,群策群力,利用聪明的战术,奋勇拼杀之结果,也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来入侵者,获胜的一个实例。

    九龙海战: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到工业革命以后,已经是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大国。为了掠夺国外廉价的生产资料,占有销售市场,因此,膨胀起不断向外扩张和侵略的欲望。

   中英最初的贸易往来,中国始终是处于贸易顺差的优势,因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生活必需,英国运往中国市场的"洋货"并不受中国人的欢迎,反倒是中国的茶叶、丝绸等产品,成了畅销货。为了扭转这种贸易上的逆差,他们终于想到了用罪恶的鸦片,来敲开中国的市场之门。

    清朝末期,由于政府各层官员的腐败,鸦片已到泛滥成灾,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许多有识之士纷纷上书道光皇帝,要求禁烟。湖广总督林则徐奏曰:"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状况是足以威胁清政府的大清江山。于是,道光帝于1838年12月,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开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广州后,马上雷厉风行进行收缴鸦片,并要外国鸦片贩子写下具结:"以后来华贸易,永不夹带鸦片,一经查出,货尽没收官,人即正法"表明清政府禁烟的决心。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把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收缴到的英国、美国鸦片贩子的鸦片2376254斤鸦片,当众销毁。虎门销烟这一历史性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我国威。但英、美帝国主义却从此耿耿于怀,不断寻机报复中国。

    九龙半岛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早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英国人经过多次考察,认为九龙最南端的尖沙咀是广东沿海岛屿中最好的停泊处。林则徐也认为九龙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他认为:广东水师大鹏营所辖洋面,延袤四百余里,其尖沙咀一带,东北负山,西则有急水门、鸡踏门,东则有鲤鱼门、佛堂门,而大屿岛又即在西南。四面环山,藏风聚气,波恬浪静,水势宽深,英夷船已久欲依为巢穴……。"(《筹办夷务始末》卷十)有鉴于此,林则徐在禁烟期间曾调兵遣将,加强九龙的防卫力量。虎门销烟之后,英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和鸦片贩子负隅顽抗,频频挑起事端:1839年7月7日,尖沙咀村民林维喜被英国水手酗酒打死,义律拒不交处凶手,林则徐与两广总督邓廷桢下令:禁绝澳门英人柴木食物接济,驱逐义律。

    1839年9月4日,义律和窝拉疑号(Volage)舰长士密斯(H·Smith),率五艘船至九龙,要求中国官员供应食物,未达到目的后,士密斯下令向在该处的大鹏协水师营3只兵船发动突然袭击,林则徐在《会奏九龙洋面轰击夷船情形折》中记载:"英夷义律,率领该国夷船,以索食为名,实向师船开炮。"中英九龙海战正式爆发。在同一奏折中,大鹏营参将赖恩爵把九龙海战作了详细的描述:"这一天(指九月四日),他自己带领师船三只,在九龙山口岸查禁接济,防护炮台,该处距尖沙咀约二十余里,午刻,义律忽带大小夷船五艘赴彼,先遣一只拢上师船递禀,求为买食。趁他遣弁兵传谕开道间,夷人出其不意,将五船炮火一齐点放。有记名外委之兵欧仕乾,弯身料理军械,猝不及防,被炮子打穿肋下殒命"。赖恩爵见敌人来势凶猛,"亟挥令各船,及炮台弁兵,施放大炮攻击夷船,击翻敌人双桅船一只,在旋涡中滚转,夷人纷纷落水各夷船始?quot;。但是没过多久英兵增援船只赶到,又有大船拦截鲤鱼门,"炮弹烽集,我兵用网纱等物,设法闪避,一面奋力还击。"赖恩爵眼看许多夷船来增援,愤怒之下,命令士兵,"奋不顾身,连放大炮,轰毙夷人多名,但见夷人急放散板下海捞救。"另外有一位叫陈瑞龙的士兵,在用鸟枪击毙一英人后,被英炮击中身亡。"延至戍刻,,夷船始遁回尖沙咀。"九龙海战历时五小时,我方士兵二名阵亡,二名重伤,四名轻伤,师船稍有破损。而英方的伤亡情况,据新安县知县梁星源禀报:"夷人捞起尸首,就近掩埋者,已有十七具,又有渔舟叠见夷人随潮漂荡,捞获夷人帽数顶。"另外假扮兵船船主的德忌刺亡,"手腕被炮打断。""英军受伤人数不计其数。"也许在统计双方士兵伤亡人数上面,稍有出入,但有一点是可以明确德那就是水师官兵在赖恩爵的率领下,奋勇拼杀,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赶跑了英国侵略者。赖恩爵(新安县大鹏城人)因此也得到了道光皇帝的嘉奖," 著赏给'呼尔察图'巴图鲁名号,照例赏戴花翎,以副将即行升用,先换顶带",以表彰他在九龙海战中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英雄气概!

    九龙海战的胜利振奋了人心,同时,此战也因此成为中国近代史上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第一战。赖恩爵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成为人民敬仰的将军 。如今坐落在大鹏镇的"赖恩爵将军府第",成了人们瞻仰这位英雄的场所,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阵地。(作者为深圳市博物馆馆员)

编辑:田小静